性質
開展文藝宣傳演出活動的文藝團體。一般多為業餘組織。
起源
文藝宣傳隊起源於上世紀40年代,抗日戰爭開始以後,為了活躍部隊指戰員的文化生活,推進抗日鬥爭勝利發展,某部決定成立“為兵服務,演現代戲”的文藝宣傳隊。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部隊、工廠、學校、知青連隊、農村各大隊紛紛成立文藝宣傳隊,活躍於城鄉、農場、軍營、校園。
作用
農村文藝宣傳隊是一支活躍於廣大鄉村的文化娛樂宣傳隊伍。各地小到生產隊都有自己的文藝宣傳隊,文藝宣傳隊自編自演的節目,貼近實際,喜聞樂見,反映真實的生活,深受大家歡迎。文藝宣傳隊的成立,也給民眾單調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帶來了快樂。成為當時農村主要的宣傳方式和文化娛樂方式。
那時候,條件比較艱苦,文化資源貧乏,業餘生活十分枯燥。文藝宣傳隊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講,豐富了民眾業餘文化生活,營造了當地的文化氛圍。文藝宣傳隊,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
文藝宣傳隊這樣的歷史產物,也鍛鍊了一批農村、廠礦、部隊、機關等領域的文藝人才,為他們日後走上真正的文藝舞台做好了鋪墊。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李雪健先後參加過校文藝宣傳隊、廠業餘文藝宣傳隊和部隊業餘文藝宣傳隊。
發展趨勢
80年代後文藝宣傳隊的稱謂逐漸被藝術團、歌舞團代替。
近年,農村文藝宣傳隊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重新活躍起來,送文化下鄉、送戲下鄉,成了繁榮新農村文化生活的主力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排頭兵、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