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名]Poephilacincta![長尾草雀](/img/c/a29/nBnauM3XyQzM5kjNykDMxYDO4ITM5kjM5ADMxADMwAzMxAzL5A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英文名]Black-throatedFinch
長尾草雀亦稱巴森雀、牧師鳥、黑喉草雀、錦靜鳥。
分布
屬雀形目,文鳥科。野生種分布在澳洲東部和東北部。目前我國北京、江蘇、福建、浙江、廣州的養鳥愛好者飼養的長尾草雀已繁育成功。形態
體長11-12厘米,眼與喙間有一黑帶。頭部銀灰色,脅、喉、上胸一帶有領帶狀黑斑。上體灰褐色,腰白尾黑,胸腹為灰褐色,腰至下腹呈一黑帶。嘴呈黑色,腳紅褐色,色彩不艷麗,但樸素大方。因為有領帶式的黑斑,所以叫“牧師鳥”。雌雄同色,雌鳥黑斑橫向發展,而且體形較小。長尾草雀在國內飼養較十姐妹等少些,目前已開始被籠鳥愛好者重視。這種鳥的鳴聲細柔,聲音十分好聽,加之活潑可愛。它既可作觀賞鳥,又可作鳴鳥,深受人們喜愛。生態
棲息地為森林或稀疏林地帶,或在草原旁的水流周圍。繁殖
長尾草雀每窩產蛋4-6枚,蛋的孵化期為15天,可用十姐妹或金山珍珠代為孵育。孵化育雛期間室內溫度以20℃為宜。飼養
長尾草雀是珍貴的觀賞鳥,以其特有的體態、動作、羽色和鳴聲給人一種藝術的享受,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愉悅和放鬆。它的叫聲極為動聽,在鳴唱之時還能同時起舞,常常令人忍俊不禁。飼養長尾草雀所需的設備比較簡單,資金投入不多。隨著觀賞鳥飼養技術的改進,特別是成功地進行人工繁育,使其又可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副業來發展。通過科學的、合理的和有組織的飼養、繁育長尾草雀,既可以滿足國內外市場需要,又可以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
飼養長尾草雀的觀賞籠可選用金絲雀籠或黃雀籠等。繁殖籠的大小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籠內要有水罐、食罐各1個,棲槓2根,水浴盤1個,壺狀草巢1個。飼料以稗子、穀子、小米為主,同時要補充骨粉、牡蠣粉和菜葉。繁殖期要增餵雞蛋小米。也可以由金山珍珠鳥或白腰文鳥代孵和代育。
長尾草雀比較膽小,只有提供巢口較小的人工球形巢才能保證繁殖成功。雌鳥在沒有成功交配的情形下也會產卵,而且常常將卵產在用作日常棲息的巢中,當然,這樣未受精的卵不能誘使雌鳥去孵。選擇合適的種鳥進行配對是達成籠養繁育的前提,發情期雄鳥的眼睛虹膜是深紅色的,而雌鳥的虹膜為茶褐色,這一點在夜間用手電筒直照籠鳥的眼睛時比較容易觀察到。除此之外,惟有根據鳴聲來判斷,對著另一隻鳥點頭翹尾地咯嗚的是雄鳥,而被動方卻不一定是雌鳥,有時可能是一隻未成年的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