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寺概括
該寺原稱“法空寺”始建於北宋嘉佑年間(公元1056-1063),由僧人鑒圓和尚首創。北宋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有一天,一對鳳凰在村崗(鳳凰山原名春崗)上空盤旋,後又棲息於崗上的樹木里,半天才離去,人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隨後當地官府得知此事後向朝廷呈表,又有異士諫言皇帝,此乃稀有風水寶地,可為皇家祈福江山永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皇帝傳下御詔,為祝延聖壽的場所,將法空寺更名為萬壽寺,專為皇家祈福祝壽。故世稱為福澤之勝地。後因戰亂被毀,古蹟漸凋。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重建,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和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均有重修。隨著歲月的變遷,該寺原有的傳統建築布局被毀,僅存現有的天王寶殿。據廣州市文化局文物維修督導組專家、廣州大學建築學教授湯國華介紹,現存的天王寶殿是中國建築從宋元向清代過度的代表作,同類的建築在廣東地區已經不多見了,因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