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講壇

長城講壇,2003年冬首創於中國蘭州,在高校的第一場講座是《修身與公益》。價值宗旨是展現中華人文場景,培養文化自覺自信,落實社會公益講學,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長城講壇,2003年冬首創於中國蘭州,在高校的第一場講座是《修身與公益》。
■最保守的統計,中國至少有2000多所高校的人文教育資源貧乏,現場講座交流稀缺,學生精神啟發受限!長城講壇矢志為解決這一教育失衡問題而延伸拓展!
■2012年春,長城講壇在北京設立統籌中心,以文化教育品牌和公益傳播平台為基本定位,尋求社會各方支持,延攬“長城講壇主講人”,面向全國展開推廣,以惠及更多院校學生。

長城講壇之由來

中國目前有高等院校約3000所,其中國家財政傾斜支持的重點院校有115所,其餘為普通院校,這包括本科大學、專門學院、職業高教和民辦高校。不同院校教育資源分布懸殊,差距明顯。
中國教育資源校際地域間的不均衡,既體現在物質上,也體現在精神上。不少重點院校一天可能會有好幾場人文講座供學生選擇,而大量普通院校一年時間裡也舉辦不了幾場有分量的講座。
重點院校每年邀請名師大家所做講座帶給學生的思想啟迪和精神充實,普通院校很難企及。每所學校都不容忽視或輕視,普通院校里同樣有成千上萬雙渴望成長的眼睛,怎樣能拓寬他們的視野?誰去從精神上提攜他們?
最保守的統計,中國至少有2000多所高校的人文教育資源貧乏,現場講座交流稀缺,學生精神啟發受限!長城講壇集2000多年的人文積澱和精神氣象,矢志促進人文教育資源的生成發展和交流共享!

長城講壇之介紹

〔主題基調〕

一、觀乎人文,交流思想,啟發行動。二、立德,立功,立言,立人。

〔價值宗旨〕

展現中華人文場景,培養文化自覺自信,落實社會公益講學,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公益使命〕

矢志促進人文教育資源的生成發展和交流共享:1.發掘邀請社會各界優秀人士親臨各類院校講學助教,2.推動重點院校與普通院校間人文教育資源流通共享,3.為眾多普通院校學生奉獻更多高品質現場人文講座。

〔人文願景〕

讓每一塊磚石都有力量,讓每一顆心靈都有希望,讓每一種言行都有擔當。

〔主題歌曲〕

【長城講壇主題歌】仰觀朝夕天地,距浮躁最遠,讓思想以高昂的唱腔,響徹長城內外。俯拾秦磚漢瓦,離文明最近,讓行動以執著的腳印,遍布大江南北。一磚一石砌長城啊,一舉一動知行要並進;一點一滴匯大海啊,一草一木薪火永相傳。

“順便講學”

順便是指乘著做某事的方便做另外一件事,並非不鄭重,並非不真誠,並非不專注,是擠時間做事,是習慣性兼顧,是低成本公益。順便講學是身體力行的師範,是習以為常的擔當,是力所能及的奉獻。
長城講壇“順便講學”公益項目倡導受邀到重點院校講學的學者名師,或者休假旅遊訪友以及參加政務商務活動的學者名師,抽空到普通院校順便講學,和青年學生現場交流,啟迪生命,分享智慧。這也是助學,這也是支教。
長城講壇以文化教育公益傳播載體為品牌定位,以中國萬里長城為文化品牌意象,承載歷經2000多年的人文積澱和精神氣象。長城講壇的人文立意和公益定位有利於活化人文精神資源,傳遞生命人格感召,促進教育資源共享,拓展教育教學時空。
長城講壇的一紙請貼,是20多歲的青年學子手捧一份飽含2000多年歷史人文情感的赤忱虔誠。溫家寶總理2009年2月2日在英國劍橋大學具有500年歷史的“瑞德講壇”發表演講時說:“對於志在有為的年輕人,一場有意義的演講可以改變他們的一生。所以今天我的演講,就是用真心話,做心與心的交流。”
朝夕天地,一心一意!

長城講壇創始人

李博藝,長城講壇推廣負責人,總統籌。 李博藝曾用名李增剛,1980年生人,2000年底自空軍某部隊退役。2001年開始從事社會工作,創辦未聞學堂和5481社團實體。2002年在北京一耽學堂傳統文化傳習中心學習工作。2003年考入大學開始教育公益實踐,創辦朝夕學社和長城講壇,長期深入各地高校,致力於學生社團與公民社會的實證研究。2012年,長城講壇在北京設立統籌中心,以文化教育品牌和公益傳播平台為定位,面向全國高校推廣,矢志促進人文教育資源的生成發展和交流共享。2012年6月,獲得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支持,與此同時,李博藝兼職參與北京21世紀教育研究院項目工作。

長城講壇開篇語

長城講壇開篇語:《長城不是一堵牆》
文/趙青 博弈
有人把長城比作一條巨大的拉鏈:當它打開時,就會把兩邊的人分割開;當它拉上時,就會把兩邊的人連線在一起。
長城始終是矛盾的混合體。它是戰爭的產物,但其最初的願望是為了抵禦侵略,求得和平;它為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設立了邊界,但雙方物質交換的需要使不少關口、城堡成了繁榮的馬市、互市,成為文化交流融合的平台;它似乎是歷史上保守民族為自己的文明而畫的圈牢,但這並不妨礙今天它成為代表中國這個偉大國家開放性的國際符號……
從實際起到的作用而言,長城始終沒有成為用以阻隔、分裂的牆體。所以從今天的角度看來,
長城的本質涵義不在於割裂,而更在於包容和連線。長城不是一堵牆,而是一條紐帶和線索。它連線著農耕和遊牧,連線著戰爭和和平,連線著貧困和富足,連線著保守和開放,連線著時間和空間,連線著歷史和現在,連線著神聖和平凡,連線著藍天和黃土,連線著朝霞和夕陽,連線著思想和行動……
對長城實體的關注,不應是今天我們對長城惟一的解讀。關於長城的命題,其實還有很多很多……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親近長城便是接近根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賦予長城新鮮的意義,並以自己的方式在心中無限延伸它。
長城不是一堵牆。是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創造和擔當,才使得每塊磚石飽含了見證千年日月風雨的生命能量和意志品格。
長城是一尊生命體。生命的故事都有靈魂,每塊磚石都是其強大生命的鮮活組成部分。
人不倒,長城不倒!

長城講壇之回應

問:為什麼一定要製作長城模型的木製講壇?
答:長城是中華意象。2003年冬,第一個可摺疊的木製長城講壇完工,從那時起,長城講壇不只是四個字,更要呈現生動的文化場景,這是儀式感、表達力和傳播性的重要部分。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之一就是“場景意象”,在漫長的日子裡,人們生活勞作的情景演變成了一個又一個漢字,象形表意,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面、一個場景。
問:在網路時代長城講壇現場講座有意義嗎?
答:在網路時代,人們獲取信息便捷無比,人與人不用見面就能實現溝通交流,但隱形疏離,信任降低。就像上網永遠代替不了上街,微博也代替不了人與人見面。鮮活的人見到鮮活的人,真誠的人照面真誠的人。越是網路時代,越是要創造人與人面對面的機會平台,現場感最真實。長城講壇矢志於此,以現場講座成就交流,見證言行。
問:長城講壇會不會舉辦嘉賓密集的論壇活動?
答:長城講壇主推定期和不定期的現場交流式主題講座,以及長城講壇移動課程。每次主題活動受邀到場嘉賓一到兩位,輕易不組織嘉賓陣容強大的論壇活動。因為論壇活動的組織成本高,而且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眾多嘉賓發言時間一般比較短,難以充分表達從容探討。人不能盡其能,時不能盡其用,造成資源過度集中的擁堵浪費局面。
問:長城講壇與免費午餐等公益項目有何不同?
答:民間發起推動的免費午餐,政府主導實施的營養午餐,面向偏遠地區貧困中小學生。還有對高校貧困生的大面積現金資助,都是物質性公益項目。長城講壇是精神性公益,為眾多講座匱乏的院校奉獻更多高品質現場講座。一個人缺少食品衣物,與缺乏思想交流和精神啟發,同樣需要得到足夠重視。肚子空,易感知,腦袋餓,難察覺。
問:長城講壇除了現場講座還有什麼傳播形式?
答:長城講壇出品紙質讀物。《朝夕天地間》是長城講壇的“即刊”,多在主題講座之前即時編輯,內容以介紹主講人及其相關專題為主,講座宣傳期在校園發放,以求廣泛傳閱,擴大關注,引發深思,催生話題,提升講座現場對話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長城講壇季刊《朝夕天地》,一季度一專輯,重在審視大學教育生活和學生社團文化。

長城講壇結束語

不是阻隔/是聯繫,不是障礙/是開通,不是封堵/是引進,不是遮掩/是直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