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成大錯

鑄成大錯,拼為zhù chéng dà cuò,指造成嚴重的錯誤。出自《資治通鑑•唐紀•昭宗天佑三年》。

基本信息

介紹

zhù chéng dà cuò
解釋】:鑄:鑄造,把金屬熔化後倒入模具內製成器物;錯:錯誤。指造成嚴重的錯誤。

相關信息

出處】:《資治通鑑·唐紀·昭宗天佑三年》:“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
示例】:倘若我晚回一步,豈不~!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近義詞】:陰差陽錯
反義詞】:痛改前非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含貶義
《資治通鑑·唐昭宗天祐三年》:“全忠留魏半歲,羅紹威供 億,所殺牛羊豕近七十萬,資糧稱是,所賂遺又近百萬;比去,蓄積為之一空。紹威雖去其逼,而魏兵自是衰弱。紹威悔之,謂人曰:‘合六洲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胡三省註:“錯,鑢也,鑄為之;又釋錯為誤。羅以殺牙兵之誤,取鑄錯為喻。”後指造成重大的而又無可挽回的錯誤。
唐朝從中葉開始,藩鎮(地方省份)的勢力就很犟大,朝廷已經無力插手,他們有自己的軍隊、稅收和官員任免,每一鎮的首長叫節度使,往往是世襲或由鎮內勢力推舉,唐朝皇帝也只好事後追認。
唐代宗時,田承嗣當魏博(據有魏、博、相、衛、貝、澶六州,今渤海灣迄黃河以北)節度使,從軍中子弟中選了五千人,供給豐厚,組成了自己的衛隊,叫牙軍。過了二百年,到唐末羅紹威當節度使時,魏博的牙軍勢力很大,驕橫無比,犟買豪奪,魏博的地方官吏對他們也奈何不了,而且牙軍常常發生兵變,已經驅逐、殺死了好幾任節度使。唐末昭宗天祐二年,牙軍李公佺作亂,羅紹威派人向當時最犟大的宣武(今河南開封)節度使朱溫求援。朱溫派了七萬人馬進入魏博,殺了八千牙軍。這使整個魏博的軍隊都恐懼起來,許多人起來反叛。到了第二年,散據在魏博各地的反叛勢力才得以平息。
朱溫的軍隊在魏博半年,羅紹威供給的錢財上億,殺了牛羊近七十萬,糧草無數,他們離開時,又送給錢百萬。雖然羅紹威藉助朱溫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但魏博從此衰弱。羅紹威很後悔,說:「把魏博六州四十三縣的鐵聚集起來,也鑄不成這么大的錯!」
「鑄成大錯」比喻因為小事而犯了大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