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

鐵騎[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

“鐵騎”一詞源自古代軍事領域,是古代軍事戰爭中騎兵的一種,屬重型兵種,又稱重騎兵,是古代戰爭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讀音,為tiě qí(改版前為jì)。

基本信息

歷史

興起

鐵騎鐵騎
鐵騎也稱重騎或重騎兵、鐵甲軍,與輕騎構成了騎兵的兩大分類。中國的騎兵源於匈奴。戰國後期,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改革軍制,命士兵著緊身的胡服,習騎射,創立了華夏族的第一支騎兵。
自戰國至秦漢的騎兵都是輕騎,“輕”就是騎兵本著快速、長途奔襲的原則,裝備輕便,戰馬無護甲,騎士也只有前胸和後背的兩片護甲(鎧甲或皮甲),騎士的武器為弓箭加彎刀,或僅為戟(另有僅使用弩的騎弩手)。
重騎兵的雛形是漢末袁紹用300鐵甲騎兵作親兵衛隊,後曹操加以擴大,擁有5萬人的鐵騎虎衛軍。
重騎兵的“重”就是指戰馬和騎士全用盔甲包裹,裝備厚重,鐵騎的“鐵”也是源於這些鐵制的盔甲。標準的鐵騎其戰馬除了馬腿,其餘馬頭、馬身、馬腹部等全用鐵甲防護。騎士則盔甲包裹的只露兩個眼睛,武器多是長矛,另帶有盾牌和佩劍,西方中世紀的騎士就類似於中國的重騎兵,只不過他們的騎士因為騎士精神以弓箭射殺敵人為恥,而不帶弓箭,中國鐵騎則有帶弓箭也有不帶的。

興衰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軍事史上鐵騎的鼎盛時期,那時不論漢族還是各少數民族,均以鐵騎為中堅。這正好也與西方羅馬帝國滅亡後騎士興起相吻合。手持長矛,衣甲華麗厚重的重裝騎士是這一時期東西方戰場上的亮麗風景.
少數民族如遼、金、西夏等則延續著他們對鐵騎的熱愛,最有名的就是金國的鐵浮圖、拐子馬,女真人的鐵騎曾經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所擋皆靡。直到岳飛在偃城大戰中用步兵的長刀、大斧砍馬腿而大破金國鐵騎兵,金人不再使用鐵騎,鐵騎也就逐漸在中國歷史上消亡了。

弱點

步兵對抗輕騎,利害武器是長矛,而且步兵長矛要比騎兵長戟長,才能在騎兵武器傷害自己以前,用長矛刺騎兵馬腹部而將其撂倒。這在技術上是可以做到的,因為騎兵端長戟只能用一隻手(右手),其左手要挽韁繩,這樣一隻手端其長度是有限的,一般3米多就是極限了,再長就端不穩了(騎兵會在進入敵群混戰時雙手持戟作戰,在衝鋒時都要用一隻手挽韁繩)。但步兵是雙手端,所以其長矛可長達5米(秦國步兵長矛最長者甚至有7米),這就比騎兵占優勢了。因此,訓練有素的步兵長矛方陣是輕騎兵的可怕對手。
但面對重騎兵時,長矛方陣就不頂用了。因為步兵長矛主要是刺騎兵馬腹部(摔倒後的騎士往往受傷,還沒來得及爬起就被消滅了),但重騎兵馬腹部是有護甲的,因此對抗鐵騎的步兵武器就必須改變,那就是長刀或大斧。重騎兵唯一的缺陷就在於馬腿沒有護甲(護甲薄則無用,厚則馬行動不便,本身鐵騎的戰馬負重就大大增加了),長矛很難刺馬腿但刀斧砍馬腿就相當有效。然而用刀斧的步兵兵器長度優勢就消失了,5米長矛步兵可以端得動,但5米長的大刀或大斧就沒幾個人能揮舞得起來了。因此,對抗重騎兵的步兵刀斧就跟騎兵長矛一樣長甚至短一些了。如此,在接觸的一剎那是騎兵長矛撂倒步兵還是步兵刀斧砍斷騎兵馬腿,就要看雙方的技術或運氣了。岳飛步兵能大破金國鐵甲軍,至少說明岳家軍訓練是相當有素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