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軼事
鍾光殿於1915年出生在江西省于都縣沙心鄉;16歲時,苦大仇深的他毅然參加土地革命,先後擔任鄉、區、縣共青團書記。
1934年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談起他主動報名參加工農紅軍的過程,鍾老記憶猶新:參加紅軍的時候,上級領導說,你是縣團委書記,要帶300人參加紅軍——要帶300人,任務很重。在區、縣委的幫助下,他想方設法,做了大量的說服、動員工作,最終帶領320餘人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從此,他跟隨部隊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南征北戰,在革命生涯中長期從事民運和軍需供給工作。
楊立三慧眼識良才 鍾光殿鐵肩擔重任
1948年底,擔任第四野戰軍某師供給部部長的鐘光殿隨東北野戰軍,與兄弟部隊一道取得了遼瀋戰役、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他所在的部隊駐紮在天津市,厲兵秣馬,準備向南方進軍。不巧,鍾光殿突然患了急性胃出血,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治療。軍委總後勤部部長楊立三得知後特地到醫院看望他。
原來,鍾光殿一住進醫院,時任中央組織部長的安子文便告之楊立三:你那個鐘光殿住院了。鍾光殿曾在楊立三領導的下屬部門工作過,楊立三對他有很深的印象。抗日戰爭時期,鍾光殿和楊立三都戰鬥在太行山。楊立三任八路軍後勤部部長,鍾光殿擔任被服廠廠長和第六軍分區供給處長。有一次,楊立三命令鍾光殿領導的被服廠半月內為正在打百團大戰的部隊官兵趕製3000套棉衣。鍾光殿領受任務後,帶領軍工日夜搶乾,並動員附近農村婦女參加縫製工作。這天,一個大隊的日本鬼子突然向軍工廠襲來。鍾光殿和軍工們急忙把服裝等藏入地窖、山洞。日本鬼子翻騰一夜沒有發現,第二天一早只好悻悻撤走。當日查看後,鍾光殿向楊立三匯報被服廠的棉衣、設備和人員沒受損失,楊立三大喜。這次鍾光殿可立了大功,軍工廠製做了10000套棉衣,超額完成任務。此後,楊立三布置的樁樁任務,鍾光殿都出色完成,3次受到楊立三表揚。楊立三也對他的特長和工作精神了如指掌。
這一天,在協和醫院住院的鐘光殿病情好轉就要出院了,回部隊前,他去向楊立三部長告別。見面後,楊立三對鍾光殿說,新中國即將成立,軍委決定總後成立專門管理、籌建全軍營房的部門。你來得正好,從今天起你就留在總後勤部工作。我早與組織部和四野後勤部政委打好招呼了,你不用回部隊辦手續。你的妻子留下來給安排工作,警衛員也一起留下來。
當天,楊立三就指定鍾光殿與曼丘(曼丘同志是從太行山來的,四川人,工程師,1952年調中央建築部工作),分別籌組總後勤部營房管理處和建築工程處。兩個處直屬總後首長領導,共同負責軍委三總部及各軍兵種的營房管理、建設工作。
鍾光殿說,楊立三部長代表組織對我委以重任,我自然喜不自禁,同時也感到擔子的沉重。因為設營盤,這是人民軍隊建設走向正規化的一個里程碑啊!
朱總司令發號令 軍委城拔地而起
鍾光殿回憶道:革命戰爭年代,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我軍以游擊戰、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式,部隊處於流動狀態,仗打到哪兒就睡到哪兒。他經歷了天當房、雲當被、地當床的艱辛,多么想有朝一日能在房子裡甜美地睡覺啊!如今,終於盼到這一天了。而且,自己還能榮幸地參與為全軍部隊找房、建房的工作,這么重要的任務,令他振奮。當時,他負責的營房管理處的主要任務是,設法先解決軍委三總部及各軍兵種機關的用房;掌握使用購置房子的經費,同時參與研究規劃全軍的營房建設。眼下,燃眉之急的就是趕緊為軍委、總部,為進駐各城市的大批部隊找住處,建營盤。
萬事開頭難。鍾老說,營房管理處剛成立只有幾名同志。他們幾個人廣泛收集購房線索,成天為部隊購置合適用房奔波。經過幾個月的晝夜忙碌,基本完成為進京中央機關和各駐京部隊找房源的工作。1949年9月中旬,中央機關和軍委三總部及各軍兵種機關陸續進城就位。
但是,軍委三總部及各軍兵種機關進駐北平(北京)城後,普遍反應辦公地點分散且擁擠,紛紛要求儘快增加用房。
此時,朱德總司令高瞻遠矚,決定軍委總部和各軍兵種機關搬出北平城市區,到郊外建設一座“軍委城”。由朱德命名的“軍委城”地址選在了自公主墳至八寶山一線。建設“軍委城”的任務,很快下達到總後營房管理處和建築工程處。
當時的公主墳是一個大墳場,有上千座墳包,荒草、雜木叢生,周圍還有一些居民。通過勘查,初步劃定了“軍委城”的方位、範圍和各軍兵種、總部機關的大概位置。
幾天后,楊立三部長攜帶著營房管理處和建築工程處提出的初步方案示意圖,再次進行實地勘查,並指示儘快製作圖紙,報軍委首長審批。同時,楊立三還對兩個處的工作作了分工,要求營房管理處負責處理“軍委城”地上建築物的搬遷和賠償等事項,建築工程處負責“軍委城”建築的設計和施工。
為給施工作好前期準備,鍾光殿率領本處人員走訪了要從這塊地皮上搬遷的近百戶人家,對他們進行搬遷安置;對地皮上的近兩千座墳墓給予補償遷葬費,同時還對全部有主的樹木給予作價賠償,並將施工用的水源、電源準備好。經過艱苦的前期準備工作,1950年3月“軍委城”破土動工,10月份總後勤部機關便搬入新址。各軍兵種機關也相繼在“軍委城”落戶。
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雄偉壯麗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又在公主墳東側巍然屹立,成為當時北京市的十大建築之一。隨後高層建築京西賓館也很快竣工,成為“軍委城”的兩大標誌性建築。當人們從天安門廣場沿長安街驅車向西,軍事博物館和京西賓館的雄姿最先進入視野,空軍、海軍、總後勤部以及炮兵、裝甲兵、通信兵、工程兵和301總醫院等營盤連成一片,蔚為壯觀。可有多少人知道,這裡凝聚著鍾光殿、曼丘和他們的同事們為之操勞的心血啊!
在“軍委城”熱火朝天施工之際,按照中央軍委的指示,鍾光殿開始協助各大軍區、省軍區部隊找房源、建營盤。他和營房管理處的同志要先把建營房的地址確定下來。為此,鍾光殿和參與選址的一行人在3個月內,趕火車、乘輪船、坐汽車來回奔波。有時汽車拋錨了,就徒步趕路,跑了足有兩個二萬五千里。那段時間可是沒日沒夜,每個同志都消瘦了許多,但沒有人叫苦叫累。
各大軍區和省軍區機關定址後,營房建設施工紛紛上馬。部隊官兵自建自住,上山採石伐木,下河撈沙,制坯燒磚,手推肩扛,自己動手建營房、醫院、軍港、軍用機場等設施,一片緊張繁忙景象。經過10年建設,全軍在1950至1959年共建成各式營房7000萬平方米,基本解決了當時部隊的住房需要。鍾老感慨地說,這么浩大的建房造房工程,在中國建築史上也是一大奇蹟。
嚴守規章重管理 延年益壽鐵營盤
有道是營房壽命三分建七分管,建管並重,才能使營盤歷久猶新。鍾光殿是有心人,經常邁開雙腳下基層調研,了解營房管理的情況,並將發現的問題及時上報反映。
1949年冬,他了解到部隊剛進城時接收和收購的一些房屋年久失修,急需維修;取暖用的火爐、鐵煙囪和睡覺的草墊子急需購買,可是缺乏經費。於是,他向楊立三部長匯報了這個問題,希望儘快解決。楊部長立即詢問了總後財政部長,得知當年部隊的經費全部劃撥完畢,全軍只剩下每人52斤小米。於是,楊部長當即決定,把每人52斤小米作為營房維修和購置必要營房設施的費用。
鍾老感慨地說,這可是第一次為全軍的營房管理工作劃撥經費啊!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和軍隊幹部實行供給制,以實物代替貨幣。此後直到1952年,全軍營房管理經費都按“52斤小米”的標準劃撥。
1952年全軍進行營房大普查,一些同志向鍾光殿反映,認為一律以“52斤小米”作為營房管理維修經費標準不合理。比如,空軍飛行團的人員比陸軍步兵團的少,而飛行團營房建設的標準卻高得多,但由於飛行團的人員沒有步兵團的多,導致飛行團的營房管理維修經費比步兵團少。當時類似這樣不合理的情況還有不少。
鍾光殿將大普查反映上來的情況,向當時的營房管理部鍾赤兵部長作了匯報,並建議營房管理維修費標準按面積劃撥。這個建議很快得到採納。由於楊立三部長病逝,總後勤部部長由中央軍委黃克誠副總參謀長兼任,1953年1月,黃克誠簽發了《營房管理制度(草案)》的命令,對全軍營房管理維修標準按面積劃撥作了明文規定,而且這個規定一直延續至今。
鍾光殿離休後,仍熱情關注軍隊營房建設,為制定和完善法規出謀劃策。他說,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發展,我軍基建營房工作從上世紀50年代末的“營產無損活動”,到上世紀90年代實施的營區房地產正規化管理;從過去人工點驗計算到今天的《軍隊基建營房綜合信息網路系統》,我軍基建營房的管理手段發生了重大轉變,從傳統管理走向科學管理。目前,我軍已形成了以《軍隊工程建設管理條例》、《軍隊房地產管理條例》等法為母法的幾百個配套法規,這些規章制度,使全軍基建營房管理走上了制度化、標準化、規範化的軌道,使我軍基建營房管理更加科學、有效。
安得廣廈千萬間 全軍將士樂開顏
星移斗轉,時光飛逝半個多世紀。如今,全軍的營房建設取得可喜成績。鍾光殿這位軍隊的“老營房”如數家珍地說:全軍的營房建設可以說是從白手起家乾起,如今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50多年來,我軍營房建設先後投資數百億元,建成了一大批適合我軍特點的工程保障體系,基本適應了部隊的戰備、工作、訓練和生活的需要。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進一步改善了部隊官兵的住房條件,對營以下數千萬平方米的住房進行整治和改造,使基層官兵的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尤其是,對邊遠艱苦地區部隊營房設施實施配套治理後,使長期困擾駐高山、戈壁、沙漠、邊防、海島等部隊的住房、吃水、照明、取暖、洗澡等問題得到解決。同時,全軍營區美化也出現了新氣象。走進地處沙漠戈壁的連隊、哨所,誘人的綠色、色彩斑斕的花朵,使指戰員們呼吸到春天的氣息,房前屋後的園林小景,令官兵們胸襟舒暢、心曠神怡。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家經濟實力的增長,軍隊住房制度改革也碩果纍纍。鍾老說,現在營級軍官,團級、師級、軍級幹部的住房面積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僅全軍離退休老幹部建成住房就達數千萬平方米,有數十萬戶幹部喬遷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