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坐落於無錫城西,被乾隆皇帝譽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古稱歷山、華山、西神山,其山形猶如九龍騰躍,故又名九龍山。錫山包含了錫惠景區的精華部分,錫惠名勝薈萃是惠山的余脈,無錫地名的來歷與錫山有著特殊的淵源。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錫山就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閃耀著馬家浜文化的光芒。秦始皇曾在此屯兵駐戍,留有秦皇塢等遺蹟。後漢有樵客在錫山得碣石,其銘曰: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為無錫地名來歷平添神奇色彩。
無錫錫惠園林文物名勝了無錫地區豐富的歷史人文景觀和品類齊全、頗具山麓園囿特色的風景資源,時跨數千年,一直享有無錫露天歷史博物館的美譽;以天下第二泉、寄暢園等名泉名園為代表的大批名勝著稱于海內外。
特色遊覽

自然風光

主要景點

華孝子祠
華孝子祠,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的古惠山寺內側,匯東晉無錫孝子華寶。南齊建元三年(481),齊高帝賜華寶故宅“孝子”額,載《南齊書》。唐時建專祠,內塑童髻長須華寶像。該祠屢有廢興,現建築始於明,成於清,保存基本完整。祠東向,門前立四面牌坊,俗稱無頂亭,單間、正方形,木石結構,藻飾精美,系華氏宗族族表忠孝節義及科第的紀念建築物,建於清乾隆十三年(1748)。祠門牌坊式。廡殿頂、置竹葉瑪瑙地盤陀石。過架有溯源橋的承澤池,西娩有八角形石砌黿池,池壁南北各裝飾石蠣首,吐納二泉水,故又名雙龍池。池西為主建築享堂,建於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落架翻修,仍保持明代風格;三間八架、歇山頂、楠木結構,但方柱及柱基均為石質,裝飾色朴典雅。其內壁嵌明清碑刻35方,大部分為1984年複製。
1983年11月21日,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阿炳墓
阿炳墓華彥鈞又名瞎子阿炳,無錫人,民間音樂家,原為道士,後雙目失明,流浪街頭,賣唱為生,生活坎坷,作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傳世。此墓現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映山湖
順春申澗東下,位於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無錫百姓義務勞動,歷時十月,挖土五萬方,將秦皇塢開成1.4萬平方米的人工湖。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故而得名“映山湖”。
二泉書院
被列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二泉書院建於1516年,從惠山上殘存的海天石屋及聽松坊書院遺址看,當時的範圍很大。據史載,時有海天亭、超然堂、點易台等十五景。邵寶在此講學11年,教導學生“道德至上,功名次之。”邵寶病逝後改為祭祀他的祠堂,歷史上屢毀屢建,最後一次修復在清朝道光年間,但面目全非。
惠山寺
始建於南北朝,前身為南朝劉宋年間司徒右長使湛挺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元年,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大同三年,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一千多年來,幾經興廢,也曾有過多名高僧在這裡駐錫或主持,眾多名流到此一游或寄寓一段時間。康熙、乾隆兩帝分別六次南巡,但都七次到惠山寺燒香拜佛。康熙帝南巡時至惠山寺,於漪瀾堂品泉。乾隆帝南巡時休憩於秦園(即寄暢園)和竹缶盧山房,書寫了不少詩詞和匾額,並特為"惠山寺"題額。
惠山寺在唐宋時,香火很盛,寺院範圍包括愚公谷和寄暢園等地,僧舍有1098間之多。現寺內保存的古蹟有:唐宋石經幢、金剛殿、香花橋、日月池、金蓮橋、金蓮池、御碑亭、聽松石床、古銀杏樹、大同殿、竹爐山房、雲起樓等。
惠山寺始建於南北朝,前身為南朝劉宋司徒右長史湛挺的“歷山草堂”。劉宋景平年,草堂改作僧舍,稱“華山精舍“。梁大同三年,華山精舍改為慧山寺。康熙帝南巡時至惠山寺,於漪瀾堂品泉。乾隆帝南巡時休憩於秦園(即寄暢園)和竹爐山房,書寫了不少詩詞和匾額,並特為“惠山寺“題額。同治二年,李鴻章軍和太平軍激戰於惠山,惠山寺被毀,僅存寺門匾額,寺也被改為昭忠祠。
二泉是錫惠園林文物名勝區內最為著名的景點之一,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開鑿於唐大曆年間(公元766年),原名惠泉。該泉經萬千松根蓄存和砂岩滌濾,水質清純甘冽,被唐代“茶聖”陸羽評為“天下第二”。宋徽宗欽令建亭護泉,御題“源頭活水”,且譽為貢品,“月進百壇“。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慕名多次來品泉,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詩句。更有一曲吟詠該泉景色的《二泉映月》名播天下,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名人蹤跡
蘇軾獨攜小團月
宋朝蘇軾早年曾在杭州、湖州等地為官,他在元豐二年的詩中說“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可見他對惠山是情有獨鐘的。早在熙寧年間,他就來到無錫,品二泉,登惠山,作有《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詩曰:“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李紳苦讀惠山寺
唐相李紳,15歲從無錫梅里到惠山讀書,一讀就是十年。由於家境貧寒,他在寺中找來經書,以紙背作文稿,受到個別僧人的欺侮,卻也得到鑒元等僧人的同情和支持,結下很深的友誼。元和六年(811),李紳中了進士,成為無錫歷史上第一個進士。李紳一生,歷仕五朝皇帝,在唐武宗時為相四年。在惠山寺讀書時,深知農民疾苦,寫下“憫農”詩:“誰知盤向餐,粒粒皆辛苦。”千古名句,代代傳誦,教人以珍惜糧食為根本。
陸羽品評第二泉
唐朝湖北天門人陸羽,字鴻漸,因避安史之亂,寓居浙江湖州。期間訪名山探山泉,研究茶葉,作有世上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他品評天下名泉二十種,列廬山康王谷簾泉為天下第一,惠山石泉天下第二,遂使二泉揚名。他還作有遊記《惠山寺記》,是為惠山第一部名人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