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市博物館

錦州市博物館

錦州市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屬國家二級博物館,位於遼寧省錦州市古塔區古塔公園北側,成立於1953年。錦州市博物館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為新建的展館,占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700餘平方米,內設定6個展廳,分別展出“錦繡之州”歷史文明展、文物精品展、遼西風情展、民間工藝品等展覽,東部為大廣濟寺古建築群,占地面積8000餘平方米,古建築群內現有《甲午忠魂》、《媽祖文化》、《遼西抗日義勇軍之歌》、《遼西地區民間工藝品》、《宗教藝術》等展覽。截至2015年,館藏文物有瓷器、考古、玉器、銅器、貨幣、書畫、石器、雜項等17大類計16000餘件(套)。

基本信息

簡介

錦州市博物館錦州市博物館
錦州博物館位於市內古塔歷史文化公園內北側,成立於1953年,初名為遼西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錦州市博物館館址自建館之初,一直設在“廣濟寺古建築群”內,多年來,對古建築群進行了積極的保護與維修,2001年6月,“廣濟寺古建築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文博事業的發展,2000年市政府又投資兩千餘萬元,在古建築群西鄰又興建了錦州市博物館新館舍。並於2001年12月正式開館。新館建築及廣濟寺古建築群渾然一體,面積達13000餘平方米。
錦州市博物館自建館以來,藏品迅速增加。目前,藏品分瓷器青銅器書畫等16大類,計萬餘件。其中一、二級文物占有一定的比例,更不乏國家孤品文物。

錦州市博物館設有保管、陳列、宣教、古建築保護部及保衛部等專業和行政部室。多年來,對藏品實行科學管理,使藏品得到了應有的保護。並陸續推出《甲午忠魂》、《遼西走廊歷史文明》、《館藏精品展》、《遼西民俗》、《館藏瓷器》、《宗教藝術》、《遼西抗日義勇軍之歌》等基本陳列。同時還引進《遼西古生物化石》及《道光廿五出土文物》等展覽。在宣教工作中,配合展覽內容作完整的、精練的講解及英語講解。同時為吸引中、小學生來館參觀學習,首創辦理參觀卡參觀的方法(中、小學生每卡3元參觀一年,次數不限),故而參觀的學生絡繹不絕。幾年來,中共中央紀檢委書記尉建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光英及省長薄熙來等領導都曾光臨錦州博物館進行視察,並得到高度評價。

發展歷史

1953年5月5日,經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批准,在錦州成立“遼西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籌備處編制7人,首任館長為閻寶海。
1954年,遼西、遼東兩省合併為遼寧省,“遼西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更名為“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
1956年12月,遼寧省地誌博物館籌備處錦州辦事處由遼寧省省文化局劃轉錦州市,命名為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
1957年,又更名為“錦州歷史文物陳列館籌備處”。
1958年,與新成立的遼瀋戰役紀念館合署辦公。
1959年,更名為“錦州市地誌博物館”。
1962年7月,為回響國家號召,博物館精減機構。
1966年,又與圖書館合併,並命名為“錦州市圖書博物館”。
1969年,與圖書館分開。
1973年,正式改名為“錦州市博物館”。
1986年,遼瀋戰役紀念館遷至新館舍,錦州市博物館和遼瀋戰役紀念館正式分離,成為各自獨立的單位。
2000年3月,錦州市博物館新館舍在大廣濟寺古建築群西側破土動工。
2001年11月,錦州市博物館新館舍落成,12月20日,錦州市博物館新館舍全面竣工,並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布局

錦州市博物館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為新建的展館,占地面積7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5700餘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2000餘平方米,新館地上二層,地下一層,門廳迎面設計環形影壁,館區內設定6個展廳,分別展出“錦繡之州”歷史文明展、文物精品展、遼西風情展、民間工藝品等展覽。東部為大廣濟寺古建築群,建築群中的廣濟寺、天后宮、昭忠祠三組建築由博物館保護管理,占地面積8000餘平方米。

展出內容

常規展覽

常規展覽常規展覽
“錦繡之州”歷史文明展

該展覽以錦州本地出土的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展品,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集中反映了在舊石器時代、新時期時代、青銅時代、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十六國時期、遼代、明代、清代等九個歷史時期,“錦繡之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和燦爛輝煌的的古代文明。

文物精品展

該展覽薈萃了單色釉瓷器、彩瓷、神佛造像、金銀器、雕刻器、明清時期書畫作品和各時期的稀有貨幣,展示了錦州文化特色。

遼西風情展

該展覽介紹了具有遼西特色的並為遼西父老耳熟能詳的歲時節令鮮活,飽含了濃郁的遼西風情。

民間工藝品展

該展覽展示了剪紙、版畫、皮影、根雕、撕字、泥塑、草編、風箏等民間藝術作品。

專題展覽

截至2011年,錦州市博物館相繼推出了《中國古錢幣》
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前一)視察錦州市博物館
國務院副總理萬里(前一)視察錦州市博物館
《館藏瓷器》、《甲午忠魂》、《遼西走廊歷史文明》、《遼西古生物化石》、《遼西民俗》、《館藏精品》、《遼西民間工藝品》和《道光酒出土展》等40餘次專題展覽。

館藏文物

截至2015年,館藏文物有瓷器、考古、玉器、銅器、貨幣、書畫、石器、雜項等17大類計16000餘件(套)。

文物名稱 簡介 圖例
“中統元寶交鈔二貫文省”銅鈔版 元中統(1260年——1263年) 長29厘米寬18.7厘米厚0.9-1.35厘米重四公斤。 黑山縣勝利鄉爛泥泡村出土 此鈔版是元代初期印製紙幣用的銅版,為元代中統年間所鑄造。背光素,版面共分三段,上段是鈔名“中統元寶交鈔”;中段中間為金額“貳貫文省”,其下為交叉形二盤線圖,右側是九疊篆“中統元寶”,其下為漢文“字號”二字。左側是九疊篆“請通行”,其下為漢文“官字料”三字;下段是印鈔的發行機關。此鈔版是行中書省刊刻的,是迄今難得一見的元代早期印製紙幣的鈔版。
圖 “中統元寶交鈔二貫文省”銅鈔版
紫定盞托 北宋(960年——1127年) 通高5.8厘米口徑5.45厘米 此器形制為斂口杯狀托圈,托盤微斂上收,高圈足。盞托,又稱茶托,是一種與茶盞配套使用的茶具。此器為研究紫定的工藝和盞托的演變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圖 紫定盞托
白玉雕鵪鶉印泥盒 清代(1644年——1911年) 通長11.25厘米寬5.42厘米通高6.3厘米 北鎮市閭陽鎮閭陽國小院內出土 此印泥盒材質為和田玉,內為橢圓形,外為鵪鶉形,由蓋盒兩部分組成。通體雕刻以陰線條為主,陽線條為輔。所雕鵪鶉作歇息狀,各個部位雕刻都極其形象逼真。盒與蓋為子母口,緊密咬合,成為完整的一體,是清代玉雕中的珍品。
圖 白玉雕鵪鶉印泥盒
鏤空雙鳳朝陽紋熏爐 明代(1368年——1644年) 通高47厘米口徑27.8厘米 此熏爐為黃銅鑄造。形似鼎,直耳,三柱足,矮頸,折沿。蓋為透雕,通體紋飾為浮雕,蓋和腹身各雕兩組相對的變形雙鳳朝陽紋,肩部雕如意紋,頸部雕日月紋,口沿雕回紋,足雕蠶紋。熏爐的造型精美別致,莊重結實,美觀大方。
圖 鏤空雙鳳朝陽紋熏爐
白玉浮雕龍鳳紋蓋壺 清乾隆(1736年——1795年) 通高21厘米 此玉壺為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年)真品。玉質溫潤,潔白無暇。玉壺正面雕有龍鳳和火焰珠,下部雕有海潮紋和怪石。背面雕有一龍和一枚火焰珠,下部雕有海潮紋,龍踏海潮。正面紋飾代表“龍鳳呈祥”之意,背面紋飾代表“教子升天”之意。整個器物造型生動,雕工精細,寓意深刻,充分反映乾隆盛世玉雕藝人高超的技藝。
圖 白玉浮雕龍鳳紋蓋壺
連珠紋連柄青銅戈 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此戈通長80.2厘米重1105克 凌海市松山鎮水手營子村出土 戈是中國古代特有的兵器,既可橫擊,又可鉤援。這件連柄青銅戈,不僅具有夏到早商時期銅戈的基本特徵,而且為銅柄(柲bì),戈頭與柲連鑄,極為罕見,是王權的象徵物。戈柄鑄菱格連珠紋,規整精細,說明該時期已掌握了鑄造青銅容器的技術。
圖 連珠紋連柄青銅戈
饕餮紋青銅鈴俎 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長33.5厘米,寬17.8厘米,高14.2厘米 義縣稍戶營子鎮花爾樓村出土 此俎面為長方形盤,凹槽狀。下面為4個相對的倒凹字形板足,板足面飾精緻的饕餮紋,襯以雲雷紋地,板足襠間兩端各吊有扁圓形小鈴一個,製作精美別致,為國內所僅見。
圖 饕餮紋青銅鈴俎

所獲榮譽

2013年4月24日,被國家文物局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06年4月,被評為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
2015年3月,被評為遼寧省2012-2014年度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的文明單位。

機構設定

錦州市博物館編制55人,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24人,內設保管部、陳列部、宣教部、技術室、古建保護部、辦公室、保衛科共7個部室。

實用信息

開放時間:每天9:00時至16:00時為開館時間,周二至周日開放,周一閉館休息,周五下午閉館學習。
地址:錦州市古塔區北三里一號(古塔公園北面)。
交通:乘環3路和10路公車到大潤發下車。

名勝風景區

廣濟寺古塔名勝風景區位於錦州市古塔區北三里1號,是以廣濟寺古建築群和錦州市博物館為主體,以園林造景為輔的集文化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國家AAAA級名勝旅遊風景區,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

廣濟寺古建築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由廣濟寺及塔、天后宮、昭忠祠和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8140平方米,共有房屋68間,古建築面積2599平方米。廣濟寺布局為塔寺合一,保存完好,國內少見。以塔為軸線,建有天王殿、關帝殿、大雄寶殿。廣濟寺西側為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媽祖廟,建於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其建築格局集我國南北建築之大成,內外雕刻極其精美,可謂是鬼斧神工,精美絕倫。廣濟寺東側建有昭忠祠碑亭,建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碑亭記憶體有國內唯一一處記錄中日甲午陸戰的紀事碑。古建築群中舉辦有《甲午忠魂》、《媽祖文化》、《遼西抗日義勇軍之歌》、《遼西地區民間工藝品》、《宗教藝術》等展覽。

錦州市博物館名勝風景區成立於1953年,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萬餘件,其中商代連珠紋青銅戈和青銅鈴俎為國內孤品,現已成為鎮館之寶。2000年在廣濟寺古建築群西側新建成的博物館館舍,占地面積7768平方米,建築面積5600平方米。博物館利用新館舍推出《遼西走廊歷史文明》基本陳列,同時推出《館藏文物精品》、《館藏瓷器》、《遼西地區民俗》專題展覽,並引進《遼西地區古生物化石》、《道光廿五酒文化》等展覽,在社會上產生極大影響。

園林景區以廣濟寺古建築群為依託,採用因地造勢、以物托景的方法,建有古塔朝暉、木化石林、五行廣場、音樂噴泉、飛岩瀑布和百年丁香等著名景觀,讓遊客駐足不前,留連忘返。經許多專家認定,廣濟寺古塔名勝風景區是一處蘊含豐厚歷史文化和集休閒、娛樂、渡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