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崗山

由於歷代不斷維修,故而錢崗山上的烽火台,窩鋪牆垣,至今尚存一些遺蹟。 至於錢崗山上的望夫石,這在揭陽民間,有一個動人愛情故事。 望夫石,其實不止錢崗山上有,其它地方也見過,也有類似故事。

它瀕臨榕江北岸,是桑浦山的余脈。山不甚高,也不廣大,但卻十分顯眼,若坐船於榕江中,或於隔岸遠觀,山勢有似一尊臥佛,若於桑浦山上俯瞰,則又像一條潛伏江邊,以待獵物的鱷魚。由於地處大江邊,出海處,所以山雖小卻特別重要。
明朝嘉靖年間,海外的倭寇和海盜,常常乘人不備而坐船進入揭陽內地劫掠,禍患不斷,故而明朝政府在揭陽榕江出海處,設了幾處“烽堠”,烽堠,即是烽火台,潮汕人稱“煙墩”,是古時的一種報警設施。因為錢崗山處揭陽出海最前哨,在山上築個瞭望台,可以望得遠,海外的敵船一入榕江口,便立即啟動烽堠,日則燒起濃煙,夜則點燃大火,使內地遠遠便可看見做好抵禦,還是逃走的準備。這辦法是古代北方長城傳出來的。古時沒有電話,通訊不便,這種方式效果很好。
到了明末崇禎年間,揭陽縣令馮元飆為保民平安而大力修建烽火台,並設窩鋪(小型軍營)安置兵弁守御。至清代康熙年間, 再度大修烽堠。又於青嶼山及對面南岸,設定南北炮台,這樣,烽火台作瞭望報警,炮台轟擊敵船守御海口,揭陽一帶得以安全。由於歷代不斷維修,故而錢崗山上的烽火台,窩鋪牆垣,至今尚存一些遺蹟。
至於錢崗山上的望夫石,這在揭陽民間,有一個動人愛情故事。
相傳元朝時候,錢崗山南面居住著許多漁民,其中有一戶姓陳人家,夫妻二人,男的名叫陳海生,身體魁梧,又熟悉水性,是遠近聞名的捕魚能手。妻子姓林,人稱林娘,美麗而賢淑,夫妻間男捕魚,女紡織,雖是貧家,但生活也過得美滿幸福。
錢崗山西面,住著大族楊姓,有一漁霸,人稱楊歪鼻,家資萬貫,養著一群惡僕,霸占榕江,蠶食鄉里,凡是下水捕魚的,都必須向他交稅。又勾結地方官府,若有村民敢於反抗,便出動一群爪牙,打人抄家,甚至送入官府監禁,所以錢崗山前後的人,人人怕他,鄙視他,但也不敢去惹他。
一日,海生夫妻同去向他交納漁稅,恰好被楊歪鼻見到,他是個好色之徒,家中雖有三妻四妾,還到處獵艷,見林娘年輕美貌,便生了邪念。對他夫婦熱情招待,海生是個老實人,見漁霸如此,心中感激,而林娘卻不為所動。幾天后,漁霸親上海生門,並送來了一些禮物,讓海生出海捕鮸魚,要上貢知府。並當重金酬謝。海生雖是捕魚能手,但思此時正是颱風常發季節,鮸魚又生於南澳深海,這時出海,既危險又不易捕到。但漁霸軟硬兼施,海生只好答應。
楊歪鼻乘海生不在家,便以送錢米為名,時常來與林娘打交道,林娘都拒絕不收,至此,漁霸面目暴露,正式提出要娶林娘為妾,林娘情願一死也不嫁他,,楊歪鼻也不發怒,再獻殷勤,但林娘性情剛烈,誓不屈服,楊歪鼻又心生一計,利用一群惡僕,對林娘進行打擊、污辱,迫她就範,林娘無奈,使用緩兵之計,許以年終,丈夫不歸,再行商量。
林娘於是天天至錢崗山頂大石上織綕,遙望漁船歸來。就這樣,日復一日,不覺到了年終歲暮,林娘不覺絕望,便投海而死。村中善良的人十分同情,將她埋葬山上,立碑:“元 妣宜人林氏墓”。後來海生歸來,聽聞情況後,也自殺江邊,為之殉情。後人便把當年林娘坐之石,稱為望夫石。聽說墓碑還在,石上坐位,綕筐處尚留有痕跡。
望夫石,其實不止錢崗山上有,其它地方也見過,也有類似故事。這都是舊社會封建勢力迫害人民的罪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