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經堂

倪姓祠堂名。全國各地皆多。因西漢倪寬“帶經而鋤”之典故,後倪姓之人皆多以鋤經堂為祠堂名 在全國來講,倪氏的堂號很多都與經、鋤有關。這些包含經、鋤二字的堂號還要從先祖倪寬說起。倪寬(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02年),字仲文,西漢千乘郡人(今山東省東營廣饒縣倪家村)。 倪寬幼時聰明好學,但家中貧窮,上不起學。他就在當時的郡國學校伙房幫助做飯,以此求得學習的機會。他還時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當下地幹活的時候,他總是把經書掛在鋤把上,休息時就認真誦讀,細心研究。這就是至今為人們傳頌的“帶經而鋤”的故事。

介紹

倪姓祠堂名。全國各地皆多。因西漢倪寬“帶經而鋤”之典故,後倪姓之人皆多以鋤經堂為祠堂名。

來歷

在全國來講,倪氏的堂號很多都與經、鋤有關。這些包含經、鋤二字的堂號還要從先祖倪寬說起。倪寬(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02年),字仲文,西漢千乘郡人(今山東省東營廣饒縣倪家村)。

倪寬幼時聰明好學,但家中貧窮,上不起學。他就在當時的郡國學校伙房幫助做飯,以此求得學習的機會。他還時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當下地幹活的時候,他總是把經書掛在鋤把上,休息時就認真誦讀,細心研究。這就是至今為人們傳頌的“帶經而鋤”的故事。也正因為這個故事,倪寬的後裔多把倪家祠堂的堂號取為“鋤經堂”,也用相同含義的“經鋤堂”、“帶經堂”、“寶經堂”等。由於他勤學好問,得到了西漢著名學者、今文《尚書》《歐陽學》的開創者歐陽生的身傳親授。後來又受業於孔子後裔、西漢經學博士孔安國。所以在經學、特別是《尚書》研究方面有了很深的造詣,被當時的郡國選詣為博士。

後來,倪寬通過答辯考試(即射策),做了掌握禮樂制度的“掌故”(官名)。不久,補為“廷尉文學卒史”(協助廷尉辦理文字的官)。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張湯做了御史大夫,推薦倪寬為侍御史,掌握糾察舉薦官吏之權。漢武帝召見倪寬,讓他講論“經學”。倪寬引經據典,把《尚書》中的《堯典》《瞬典》講得非常精闢、透徹。漢武帝大悅,提升他為中大夫,專管朝廷議論之事。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倪寬遷升為“左內史”之職。左內史,相當於後來的京兆尹,負責治理京城長安所在的關中地區民政。倪寬在任期間,首倡開鑿六輔渠。得到漢武帝的同意後,倪寬徵發民工,在鄭國渠上修築了六條渠道,史稱“六輔渠”,使兩岸高卯之地得到灌溉,原來的鄭國渠發揮了更大的效益,又制定和頒布了“水令”,使人民按令用水,上下相安。很快使關中地區出現農業豐收,經濟繁榮的局面。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封倪寬為御史大夫,跟從武帝東巡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倪寬主持封禪大典儀式。

漢朝初年曆法還是沿用秦朝頒定的曆法,其朔晦月建、弦望滿虧多有差錯。元封六年,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建議漢武帝修改曆法,“宜改正朔”。漢武帝乃接受建議,詔令倪寬主持修改曆法事宜。倪寬召集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二十餘人,又加上方土鄧平、落下閎等人共同推算制定出了新的曆法,即漢朝的《太初曆》。該曆法較秦朝頒行的顓頊曆有了很大進步,是當時最精密的曆法。規定一回歸年為365.3851539日,一月為29.4381日。顓頊曆以十月(即建亥之月)為歲首。《太初曆》以一月(正月,即建寅之月)為歲首。把二十四節氣訂入了曆法。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十九年設定7個閏月。太初曆即今天所說的夏曆或農曆。自西漢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實行,經過不斷改進,被一直沿用下來。

倪寬做御史大夫,在位八年,於太初二年(公元前102年1月13日)病逝,享年68歲,歸葬原籍,他的著作有《倪寬》九篇,《倪寬賦》二篇,《封禪頌》等,惜均已遺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