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藍鶲

銅藍鶲

銅藍鶲(學名:Eumyias thalassinus)小型鳥類,體長13~16厘米。雄鳥通體為鮮艷的銅藍色,眼先黑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不如雄鳥羽色鮮艷,下體灰藍色,頦近灰白色。亞成鳥灰褐沾綠,具皮黃及近黑色的鱗狀紋及點斑。 相似種純藍仙鶲體型較小,雌雄異色,雄鳥通體淡藍色,無光澤,腹以下灰茶黃色,尾下覆羽無白色端斑,野外不難識別。 繁殖於西藏南部、華中、華南及西南。部分鳥在中國東南部越冬。不常見於高至海拔3000米的松林及開闊森林。在較低處越冬。喜開闊森林或林緣空地,由裸露棲處捕食過往昆蟲。叫聲為tze-ju-jui,急促而持久的高音鳴唱,音調無變或逐漸下降;較純藍仙鶲少低啞聲。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銅藍鶲圖集 銅藍鶲圖集

雄鳥通體輝銅藍色,尤以額、頭側、喉、胸較鮮亮,額基和眼先黑色,並延伸到眼下方和頦部。兩翅和尾表面顏色同背或為輝綠藍色,被蓋覆而不可見的翅和外側尾羽褐色或暗褐色,外翈羽緣深藍色。尾下覆羽具白色端斑。

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體色較暗,不如雄鳥鮮艷。尤其是下體,多呈灰藍色而少銅藍色,眼先和頦白色而具灰色斑點。

虹膜褐色或栗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4~23g,♀13~23g;體長♂123~175mm,♀138~156mm;嘴峰♂8~12mm,♀9~10mm;翅♂79~89mm,♀78~85mm;尾長♂64~83mm,♀65~76mm;跗蹠♂15~17mm,♀15~17mm。 (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900~3700米的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春、秋和冬季也下到山腳和平原地帶的次生林、人工林、林緣疏林灌幾叢、果園、農田地邊以及住宅附近的小樹叢和樹上。

生活習性

銅藍鶲 銅藍鶲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高大喬 木冠層,也到林下灌木和小樹上活動,但很少下到地上。性大膽,不甚怕人,頻繁地飛到空中捕食飛行性昆蟲,也能像山雀一樣在枝葉間覓食。鳴聲悅耳,早晨和黃昏鳴叫不息。

食性:主要以鱗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部分植物果實和種子。

遷徙:銅藍鶲在我國雲南為留鳥、福建、香港等地為冬候鳥,其他地區為夏候鳥,3月初也見於貴州、四川等地,或許在四川和貴州亦為留鳥。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5~7月間,通常營巢於岸邊、岩坡和樹根下的洞中或石隙間,也在樹洞、廢棄房舍牆壁洞穴中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綠色苔蘚構成,有時摻雜有細根和草莖,內墊有更細的鬚根和苔蘚。每窩產卵3~5枚,通常4枚,卵白色或粉紅白色、有的在鈍端被有暗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7~22mm×13.8~16mm。

地理分布

綠:原生種分布;紫:迷鳥分布(稀少) 綠:原生種分布;紫:迷鳥分布(稀少)

原生種分布地:孟加拉、不丹、汶萊、高棉、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泰國、越南。

迷鳥分布地:伊朗。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陝西南部秦嶺,四川北部茂汶、東部萬縣、東南部秀山、酉陽、南川、南部屏山、雷波、美姑、峨邊、西南部西昌、會東、木里、鹽源、西部康定、瀘定、石棉、漢源、中部寶興、全天、峨眉、灌縣、成都,貴州北部習水、遵義、綏陽、東北部江口、中部貴陽、貴定、惠水、都勻、龍里、雷山、東南部榕江、三都、南部平塘、羅甸、望謨、冊亨、西南部興義、安龍、興仁,雲南西北部貢山、維西、西部騰衝、盈江、潞西、永平、耿馬、保山、龍陵、雙江、永德、淪源、西南部西盟、西雙版納,東南部蒙自、西疇、文山、馬關、東北部永善、中部昆明、富民、景東,西藏南部聶拉木,易貢、錯那、察隅、墨脫、拉隆,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和福建等地。

種群現狀

種群數量未知,但在分布地屬常見物種( del Hoyoet al. 2006)。中國約有1000隻越冬鳥( Brazil 2009)。銅藍鶲在中國雲南、貴州等局部地區較常見,種群數量較豐富。由於該鳥羽色艷麗,鳴聲婉轉,常被大量捕捉供籠養觀賞,致使種群數量遭致一定程度的破壞,應控制捕獵,加強保護。

亞種分化

銅藍鶲(2亞種)
序號中文名學名命名人及年代
01銅藍鶲指名亞種Eumyias thalassinus thalassinusSwainson,1838
02銅藍鶲緬泰亞種Eumyias thalassinus thalassoidesCabanis,1850

註:表格信息來源參考。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2年評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