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石鱸

銀石鱸

銀石鱸(學名:Pomadasys argenteus)為石鱸科石鱸屬的魚類,俗名星頭鱸、白頭鱸、銀雞魚。分布於日本、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拉伯海。體長橢圓形,側扁。頭長小於體高。口小,前下位。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中間有一缺刻。背鰭第4鰭棘和臀鰭第2鰭棘最長大。尾鰭稍內凹。體被櫛鱗,側線完全,側線上鱗6-8。鰓蓋無黑斑,體側有深色斑點,其黑點依鱗行排列呈許多條縱紋或斜紋。背鰭鰭棘部有許多黑色斑點。為暖水性海洋魚類。分布於中國南海、台灣海峽。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銀石鱸

命名者 (Forsskål,1775)

中文別名銀雞魚

石鱸石鱸

俗名 雞仔魚、石鱸、厚鱸科

中文名石鱸科

科號科名F374 Haemulidae

模式種產地 Djedda,RedSea

食用魚類 是

觀賞魚類 否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是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

最大體長66cm

棲息環境礁區、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瀉湖

棲息深度15-115公尺

同種異名

Coiusgudgutia,Labruscommersonnii,Lutjanushasta,Lutjanusmicrostomus,Polotusnitidus,Pomadasyshasta,Pristipomaargenteum,Pristipomachrysobalion,Pristipomacommersonnii,Pristipomahasta,Pristipomamanadense,Pristipomanageb,Sciaenaargentea...共13筆..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

典藏標本

ASIZP0055591.ASIZP0055631.ASIZP0057574.ASIZP0059225.ASIZP0061257.ASIZP0064833.ASIZP0064835.ASIZP0069713.ASIZP0072304.ASIZP0700264.ASIZP0800257.ASIZP0800299.ASIZP0803257.ASIZP0910257.ASIZP0913257.FRIP21216.NMMBP06355.NMMBP06362.NTUM01173.NTUM04837.NTUM06701.NTUM07022.

英文名

Silvergrunt;Spottedjavelinfish;Headgrunt;Linedsilvergrunter;Linedsilvergrunt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側扁,呈長橢圓型,背緣弧形隆起,腹緣略呈弧形。頭中大。吻鈍尖。口中大,端位;上頜稍長於下頜,上下頜齒細小,絨毛狀,外列齒大;鋤骨、+P1048骨及舌面皆無齒。頦部具一長而深的中央溝;頦孔1對。體被薄櫛鱗,背鰭及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完整,側線鱗數47-49。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無明顯缺刻,硬棘數XII,第IV棘最長,軟條數13-14;臀鰭小,與背鰭鰭條部同形,硬棘數III,第II棘強大,軟條數7;胸鰭中長,長於腹鰭;尾鰭內凹形。幼魚時,體背淡褐色,腹側呈銀白色,胸鰭以上體側有多條不規則的黑色細縱紋,背鰭暗色,鰓蓋後部上方具一暗斑;成魚體呈銀白色,胸鰭以上體側散布黑色細點,背鰭亦具細點。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沿岸海域,深可達115公尺以內,對於低鹽度之容忍度高,可生活於河口沼澤區,甚至淡水域。以小魚、蝦、甲殼類或砂泥地中的軟體動物為主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菲律賓,北至台灣、日本,南至澳洲及新加勒多尼亞。台灣分布於南部海域。

漁業利用

漁期全年皆有,但以夏秋之季較多,可利用流刺網、拖網或延繩釣漁法捕獲。肉味鮮美,適合油煎或煮薑絲湯。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石鱸科Pomadasyidae
屬:石鱸屬Pomadasys
種:銀石鱸P.argenteus
二名法
Pomadasysargenteus
(Forskal,1775)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