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國大陸名 側條弱棘魚
學名:Malacanthuslatovittatus
命名者(Lacepède1801) 、
俗名 軟棘魚
中文別名 黑帶軟棘魚
科中文名 軟棘魚科
科號科名 F355Malacanthidae
模式種產地 印度-太平洋大赤道海洋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台灣分布 東部,南部,東北部,小琉球,蘭嶼,綠島,東沙,南沙
觀賞魚類 否
有毒魚類 否
經濟性 是
食用魚類 是
最大體長45厘米
棲息環境砂泥後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20-65公尺
同種異名
Labruslatovittatus,Malacanthustaeniatus,Malacanthusurichthys,Oceanopslatovittatus,Taenianotuslatovittatus英文名
Sandtilefish;Stripedblanquillo;Blueblanquillo;Bandedblanquillo;Falsewhiting;Eyeofthesea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形態特徵
體極長,體高為標準體長的15-20﹪;背鰭前無任何高凸的脊。吻短。口大,端位;上頜骨僅延伸至鼻部下方;上下頜齒具細小圓錐狀齒,前主上頜骨後部有一犬齒。前鰓蓋邊緣平滑,主鰓蓋棘發展完全。鰓耙短,6-140(通常為9)。側線鱗孔116-132。脊椎骨數10+14。背鰭基底長,具硬棘III-IV(通常為IV),軟條43-47(通常為45);臀鰭亦長,具硬棘I,軟條37-40(通常為39);尾鰭截形。頭與體上半部藍色,腹面藍白色;體側中央由吻端向後延伸至尾鰭具黑色寬頻,幼魚幾乎覆蓋體中部和尾部。背鰭藍灰色而具淡色緣,基底附近暗色;臀及腹鰭白色;胸鰭藍色;尾鰭下緣黑色。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外緣沙質底海域。單獨或成對一起生活,具有挖洞以避敵害之習性,但仍會先嘗試著驅逐入侵者。以底棲動物為食。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及薩摩亞。台灣分布於南部、東北部、東部、小琉球及蘭嶼沿海。漁業利用
食用魚,但不常見,以生鮮或鹽漬被利用。此外因體色獨特而顯眼,是水族養殖業寵物之一。特點
背鰭Ⅲ45;臀鰭Ⅰ39;胸鰭17;腹鰭Ⅰ5;尾鰭17。側線鱗120。鰓耙4—6。標本體長300mm,體長為體高5.7倍,為頭長3.5倍。頭長為吻長2倍,為眼徑6.5倍。體呈圓柱形,向後漸細。頭中等大,背部寬而平坦,前端尖。吻尖,唇很厚。口小。體被細小櫛鱗,喉部及項部鱗埋入皮下。側線完全。背鰭和臀鰭同形,基底長几占背、腹緣的全部,以中部鰭條為最長。液浸標本,體上部褐色,腹部灰色。體側中央有一寬的黑色縱帶,延長到尾鰭末端。為熱帶海洋魚類。分布於中國南海諸島海域;非洲東岸、印度尼西亞,北至琉球群島。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方頭魚科Branchiostegidae
屬:弱棘魚屬Malacanthus
種:側條弱棘魚M.latovittatus
二名法
Malacanthuslatovit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