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鉛錢
《十國紀年.閩史》:"王審知為閩王,梁貞明元年(915年)汀州它化縣出鉛置鉛場。二年(916年)鑄鉛錢,與銅錢並行。"常見鉛小平有兩式:一似"會昌開元",背穿上"福",徑2.2厘米。
楚國的馬殷也鑄有大量鉛錢、鐵錢,由於鉛錢只能流通於楚國境內,所以商賈只能用鉛錢購買貨物後再帶出楚國,這樣就促成了商業流通,使得楚國十分富饒,再加上楚地少戰事,所以在馬殷統治時期楚國是比較富饒安定的,而維持穩定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楚國的貨幣—鉛錢。
鉛錢的種類
我國各地曾先後出土墓葬或窖藏的各種鉛錢,如鉛質郢爰、鉛質圜錢、鉛質大泉五十、鉛質五銖等。但是這些鉛錢不是冥幣,就是民間私鑄的偽錢,並非真正官鑄流通貨幣。
當十大鉛錢罕見,面文與開元當十銅、鐵錢相似,徑3.2厘米,背穿上"閩",下仰月。其後,南漢乾亨二年(918年)鑄"乾亨重寶",以十當銅錢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