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

1943年5月在抗日戰爭最艱苦最關鍵時刻,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遷往經濟相對繁榮、交通便利的江西鉛山,司令部駐鉛山縣五都,下屬機關則分布在鉛山境內各地。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才從鉛山陸續北遷杭州與江蘇徐州,改為徐州綏靖公署。至此在抗日戰爭期間,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1943年5月至1945年9月遷駐鉛山歷時兩年零四個月。

設定歷史

抗日戰爭爆發後,為了更加有效的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國民政府將全國軍隊進行整編,將中日交戰地區劃分為五個作戰區域.,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的“七七”瀘溝橋事變後全面抗戰開始之際建立的。隨著戰事的擴大,後又改劃八個戰區。1938年10月又增加調整為十一個戰區。第三戰區的劃分是以江蘇與浙江兩省,後來戰區擴大到安徽南部、江西贛江以東和福建。是捍衛京城(南京)的重要戰區。三戰區經歷參與了淞滬會戰、浙贛會戰等激烈戰役。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駐上海崑山。隨著戰事變化,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先後退遷蘇州、常州、屯溪。1939年春遷江西上饒的皂頭。1942年4月浙贛會戰開始,司令部又遷往福建的建陽。1943年5月在抗日戰爭最艱苦最關鍵時刻遷往經濟相對繁榮交通便利的江西鉛山,司令部駐鉛山縣五都,下屬機關則分布在鉛山境內各地。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才從鉛山陸續北遷杭州與江蘇徐州,改為徐州綏靖公署。至此在抗日戰爭期間,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1943年5月至1945年9月遷駐鉛山歷時兩年零四個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三戰區司令部在杭州結束。據稱當年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的官兵,家屬隨員和跟隨的生意人在鉛山各地有10萬之眾,一時間鉛山各地人滿為患。尤其是縣城河口、永平、石塘、陳坊、汪二等地,帶來了一段時間的經濟畸形繁榮。

鉛山分布情況

根據楊必正幾十年來收集的歷史資料和個人回憶文章,整理編輯當年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與下屬機構在鉛山和周邊縣駐紮及一些活動情況,以饗讀者。

司令長官顧祝同公寓——五都鄉黃蜂窩。

副司令長官上官雲相公寓——五都鄉港洲

蘇聯顧問室——五都鄉陳家塢歐家

美國顧問室——楊村鄉長生殿

司令長官司令部辦公廳、機要室——五都鄉荷港周家

司令部參謀處、聯秘處、衛生處——五都鄉林家

榮軍管理處——五都街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副官處、總務處、經調處——五都鄉蘇家

軍委會第三宣導組——五都鄉陳家塢歐家

第三戰區交通處、通訊兵指揮部——五都鄉石盤渡

第三戰區政治部——上饒汪家園

軍政部第五軍監局——上饒楊家湖

第三戰區兵站總監部——石溪鄉裴村

第三戰區幹部訓練團——鉛山鵝湖書院

第三戰區省際貿易聯合辦事處——鵝湖鄉公果

《前線日報》社——永平鎮北門外霞落街鄭家祠堂

紅十字會三戰區衛生處附屬醫院——五都鄉“白蛇院”寺廟

第三戰區訓練補充大隊——永平鎮

第三戰區憲兵十五團、二十三團——永平鎮

第三戰區鉛山警備司令部——永平鎮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調查部——永平鎮

第三戰區軍法執行監察部——永平觀音石

第三戰區軍政部第六被服廠——石塘鎮齋堂

第三戰區兵站總監部分站第一糧庫——永平鎮霞落街

第三戰區兵站總監部分站酒精廠——河口鎮赤岩村

軍政部江西軍人監獄——永平落霞街祝家

聯勤總部第三戰區通訊兵指揮部——五都鄉下坂、李家、候家。

工兵指揮部、陸軍工兵獨立第一團——永平鎮安洲

第三戰區軍政部第六重傷醫院——河口鎮韓家、福惠鄉虞家店

軍政部陸軍擔架兵第二團、東南補給區司令部——福惠鄉柴家埠及五都鄉、楊村鄉長生村等

憲兵第八團、十五團——永平鎮城隍廟

第三戰區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部——汪二鄉荷田

戰時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福建崇安縣老鼠岩

青年軍東南編練分監部、中央乾訓團東南分團——橫峯縣蓮荷

國立戰時第三中學(第三戰區招訓分會掌管)——鉛山陳坊鄉

第三戰區長官處衛生處衛訓班——弋陽縣葉家垻

隨長官部辦公廳搬到鉛山的機關林林總總不知其數。辦公廳和其他單位一樣都是借用民房。把民房都隔成幾個小間,幾個工作內容相同的人擠在同一室內辦公。在門口掛上牌子:有長官辦公室、隨從室、收發監印室、衛生室、會客室、會議室和機要室。這六室都擠一一棟房子裡。機要室由於人多,設在毗鄰的另一棟房子裡。

長官辦公室,顧名思義是司令長官辦公的地方。室內長桌上首備有座椅,卻經常空著。顧祝同只有每周二、周五才來上班,其餘時日均在五都黃蜂窩的官邸。

顧隨帶身邊的是許夫人,他還有幾個姨太太。在五都也找了一個小老婆。那時已年逾花甲的第三戰區軍務處長陸駿聲在鉛山五都也找了一個小几十歲的鄉村小姑娘為妾。顧不聞不問,因為自己都是如此,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難以開口干涉。

第三戰區的交通處是長官部的八大處之一。駐鉛山永平城外的石板渡。由於交通部規模大,人員多,事情雜。交通處下設三個科。第一科通訊。主管通訊台,連排的調派,通訊聯絡和通訊器材的調撥。第二科交通。主管三戰區所轄各省的公路、鐵路的修復,養護和破壞(根據戰時的需要)監督等。還負責油料,交通器材運輸調撥和交通處汽車車輛的調派工作。第三科總務。主管會計、財務、和人事以及檔案收發事務性工作。

第三戰區衛生處遷到鉛山後逐步進行了擴編,增加人員設備。還創辦了一個小型醫院,地址選在鉛山五都附近小山邊的一個寺廟裡(白蛇院)。名稱為長官部衛生處附屬醫院。以紅十字會醫療隊名義主持該醫院工作。這個醫院有住院收容治療功能,能做截肢開腹等大中型外科手術。日冦戰俘中佐中野亦男就在此醫院做了截肢手術。1941年皖南事變後,新四軍中的一些重傷員也送到在福惠王家弄的重傷醫院進行治療。例如新四軍三支隊司令張正坤等。第三戰區在金華白龍橋有一個軍政部軍醫人員訓練班。在弋陽葉家垻開辦的衛訓所就成了金華的第二衛訓分所。1940年1月1日首批學員一百餘人從金華軍醫人員訓練班轉到弋陽衛訓所來受訓學習。

第三戰時中學

鉛山縣西南小鎮陳坊因為出產連史紙,歷史上曾經輝煌上千年。三戰區司令部搬遷鉛山後,在陳坊鎮開辦了“國立第三戰時中學”。由三戰區招訓分會掌管。和“國立玉山中學”統稱“戰中”。“戰中”創辦的目的是為收容培養淪陷區來的失學失業青年。

由於“戰中”創立在非常時期,從1944年8月開始籌備,到10月1日,短短二個月時間陳坊“國立第三戰時中學”就開學了。由於時間短,困難重重,一切都顯的蒼促。校舍:借用三戰區原乾訓團學員總隊的房屋為校舍。教學:招收來自東南各省淪陷區的失學失業的學生。原訂招收各地送來1300多名學生,後因經費來源等捉襟見肘,甄別來自非淪陷區的300多名學生不準入學。學校設高中,國中兩部。普師、高職兩科。計有高中,國中各六個班,普師、高職各四個班。每班50人,共二十個班,學生一千人。教師:徵聘教員更為困難。後經多方聯繫,擇優聘請教師52人。其中大學畢業的33人,專科畢業的16人,軍校畢業的3人。後來,“陳坊戰中”發展到教職員工140多人,學生1500多人,設有30多個班級。教職員工大部分由淪陷區逃亡來內地。通過各種渠道被吸收到學校來。陳坊地處偏僻山鄉,距縣城遠,交通不便,生活艱難。好在大家都有一顆抗日救國之心,共赴國難,以工作學習為重,師生也都能過艱苦的清貧生活。

1945年8月日本鬼子投降,抗日戰爭全面勝利。陳坊“國立戰時中學”亦於這年9月間遷往玉山縣城內,改稱為“國立玉山中學”。

第六被服廠

早於第三戰區司令部遷來鉛山的軍政部第六被服廠,於1942年5月1日在鉛山石塘鎮落戶。至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7月石塘被服廠歷時四年另九個月。厂部及下屬機關常駐石塘的官兵、職員、工人、家屬兩千餘人。官兵來自全國各地,職工大多數是蘇、浙、皖和南昌市外逃的難民。四年多來預計生產單軍服120萬套,棉軍服16萬套,棉被12萬套,為支援當時的抗日戰爭,石塘被服廠工人作出了貢獻。

第三戰區辦公廳秘書黃袍雲寫了一首律詩明志,曰:

相逢之地在天涯,古渡衰陽夕照斜。

號角聲哀吹落木,江村人寂亂啼鴉。

銅途荊刺幾經過,塵海難平總有波。

春風秋雨月明夜,多少離人增鄉愁。

聞雞起舞志更堅,臥薪嘗膽仇心田。

終有河山光復日,死安生慰歌當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