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玉

楊瑞玉(1921-1947),女,福建省晉江縣石獅鎮(今石獅市城區)人。民國10年(1921年)生於福州台江利發埕的商人家裡。瑞玉7歲就讀文山國小。民國22年考入文山女子中學。民國25年,瑞玉讀國中畢業班時,抗日救亡浪潮沖向社會各個角落,瑞玉和摯友張聰敏、鄭君玉等組織讀書會,在課餘時閱讀大量進步書刊,寫讀書筆記,抨擊時弊。

楊瑞玉(1921-1947),女,福建省晉江縣石獅鎮(今石獅市城區)人。民國10年(1921年)生於福州台江利發埕的商人家裡。瑞玉7歲就讀文山國小。民國22年考入文山女子中學。民國25年,瑞玉讀國中畢業班時,抗日救亡浪潮沖向社會各個角落,瑞玉和摯友張聰敏、鄭君玉等組織讀書會,在課餘時閱讀大量進步書刊,寫讀書筆記,抨擊時弊。
民國26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瑞玉與讀書會成員投身於抗日救亡活動中。她經常通宵達旦地寫稿、出牆報、刻宣傳品,在假日組織學友串街走巷宣講抗日必勝道理。同時,還參加社會上各種抗日救亡活動,結識許多進步人士,讀到許多馬列主義書籍,懂得許多革命道理。
民國27年夏,瑞玉參加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後被派到沙縣接受統一軍訓。期滿後,又被派往尤溪縣從事民教工作。
民國28年春末,民教工作結束,瑞玉返校複課。她晚上經常到中共地下組織辦的文山國小夜校聽課,接受革命教育。同年夏初,由舒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28年,閩海形勢緊張,私立文山女子中學遷到永泰山城,瑞玉全家也搬遷到永泰縣城居住。她的家成為中共地下組織的秘密活動據點。同時,瑞玉在校內利用晚會和晨會時間,組織以抗日救亡為內容的演講活動,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的醜惡行徑。有一次,瑞玉與中共地下黨員一起,以學生自治會名義,以高三班學生周秀泉有病無處醫,慘死回榕途中事件,發出“訃告”,舉行追悼會,串聯在永泰縣城的福州格致中學學生和永泰縣青年舉行示威遊行,提出把日軍趕出國土、為死難同學報仇雪恨的主張,在學生中激起極大的反響。民國30年4月,福州淪陷,永泰成為抗日前線,楊瑞玉、鄭君玉、張聰敏等組織慰問隊,奔向塘前、南港一帶,慰問抗日隊伍。同時她放棄上大學機會,北上參加革命工作。4月下旬,瑞玉與鄭君玉等結伴同赴南平,找到中共閩江特委組織。同年夏天,瑞玉、鄭君玉等被安排在古田縣,瑞玉任中共古田工委婦女委員,並以在平湖私立育英國小當教師為掩護,開展地下革命活動。是年7月,因古田前洋發生“搶布”事件,引起國民黨當局的追查和搜捕,瑞玉離開平湖育英國小。
民國31年初,瑞玉來到江西省鉛山河口鎮,在中共贛東北特派員莊征領導下,開展革命工作。她與莊徵結為夫婦,為方便工作,他們以開辦豬鬃合作社為掩護,與牧師同住河口基督教堂小洋房裡,建立秘密特委機關。他倆經常往返上饒、金華、邵武及閩贛各地,為恢復贛東北的中共黨組織努力工作。
民國32年10月,由於叛徒出賣,瑞玉與莊征、鄭靜貞張樹雄同時被捕,被囚禁在鉛山五都磨盤山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直屬聯絡站內。民國33年3月,瑞玉移禁邵武。不久,瑞玉在邵武醫院分娩,並托其姐將嬰兒抱回福州其母處撫養。5月,敵特將楊瑞玉、鄭君玉移禁光澤縣。到光澤不久,她們乘敵不備,逃離住所潛伏山上,待夜色降臨之際,向南往建陽而行,將至將樂縣時,被追蹤而來的敵特押回邵武,受到嚴刑拷打。同年7月,敵特又把瑞玉、君玉押送回鉛山第三戰區長官司令部直屬聯絡站的監獄。民國34年春,瑞玉、鄭靜貞又從鉛山移押崇安赤石上饒集中營。同年10月,國共兩黨在重慶簽訂《雙十協定》,楊瑞玉才獲釋放。
瑞玉返回福州,又在莊征身邊共同戰鬥。民國35年,瑞玉任閩江工委機要秘書。為便於開展地下鬥爭,瑞玉將家從台江達道路,遷往比較偏僻的霞湖鄉長安村居住。瑞玉竭盡全力,處理機密檔案,日夜刻印革命檔案,晚上冒險傳遞上級指示,收集重要情報。為保證機關安全,她將一條曬衣服的竹竿掛在後門園地,表示家中平安無事,使來赴約會的領導者可以大膽進入。開秘密會議時,她請其母親和弟弟看風放哨,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民國36年2月,莊征任中共閩浙贛區委員會城市工作部部長,瑞玉工作更加繁重,經常與莊征一起去城市、農村、山區開展工作,為籌劃經費、協助發動“米變”、“布變”、“兵變”、開展學運而奔走。瑞玉在“抗暴”運動、“三·二五”反飢餓、反迫害、反內戰的學運中,深入各校發動師生起來鬥爭。民國36年9月5日,莊征因城工部事件蒙冤遇難,作為莊征妻子楊瑞玉也受牽連。同年10月5日也遇難,年僅26歲。
1956年,瑞玉夫婦得到平反昭雪,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其英名鐫刻在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碑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