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鈍葉牆蘚](/img/b/82f/nBnauM3XxATMxAzN5YjN1UDMxMTMxIzMyYTMxADMwAzMxAzL2Y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產地:產於新疆、西藏芒康、朗縣、隆子、嘉黎、浪卡子等縣
生境:多生於林地及岩石上,海拔約3000-4500米。為西藏高寒山地特有種。
界:植物界
門:苔蘚植物門
綱:蘚綱
亞綱:真蘚亞綱
目:從蘚目
科:叢蘚科
屬:牆蘚屬
種:鈍葉牆蘚
形態特徵
植株粗壯,疏叢生,幼時呈鮮綠色,老時呈紅棕色。葉長卵圓形,或長橢圓狀舌形,先端圓鈍,葉基呈鞘狀,葉邊全緣;中肋細長,突出葉尖呈長纖毛狀,毛尖長達葉片的1/2或更長,多無色透明,或下部稍帶紅棕色,先端疏生透明刺狀齒;葉細胞呈四至六角形,胞壁上密被突出的馬蹄形、工字形或不規則的粗疣,葉下部細胞較長大,呈長方形,平滑透明,形成明顯分化的基鞘部。蒴柄細長,紅色。孢蒴呈長圓柱形,直立;蒴齒基膜矮,齒片細長線形,密被細疣,向左旋扭。
苔蘚植物
生殖
苔蘚植物在有性生殖時,在配子體(n)上產生多細胞構成的精子器(antheridium)和頸卵器(archegonium)。頸卵器的外形如瓶狀,上部細狹稱頸部,中間有2條溝稱頸溝,下部膨大稱腹部,腹部中間有1個大形的細胞稱卵細胞。精子器產生精於,精子有兩條鞭毛借水游到頸卵器內,與卵結合,卵細胞受精後成為合子(2n),合子在頸卵器內發育成胚,胚依靠配子體的營養發育成孢子體(2n),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體上。孢子體最主要部分是孢蒴,孢蒴內的孢原組織細胞經多次分裂再經減數分裂,形成孢子(n),孢子散出,在適宜的環境中萌發成新的配子體。在苔蘚植物的生活史中,從孢子萌發到形成配子體,配子體產生雌雄配子,這一階段為有性世代,從受精卵發育成胚,由胚發育形成孢子體的階段稱為無性世代。有性世代和無性世代互相交替形成了世代交替。
苔蘚植物的配子體世代,在生活史中占優勢,且能獨立生活,而孢子體不能獨立生活,只能寄生在配子體上,這是苔蘚植物與其他高等植物明顯不同的特徵之一。
苔蘚植物一般生長在潮濕和陰暗的環境中,它是從水生到陸生過渡形式的代表。苔蘚植物含有多種化合物:脂類、烴類、脂肪酸、萜類、黃酮類等。
苔蘚植物在醫藥上被利用的歷史較久,我國十一世紀中期,《嘉佑本草》已記載土馬騌能清熱解毒。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記載了少數苔蘚植物可以供藥用。現巳知全國約有9科,50多種可供藥用。
分類
苔蘚植物全世界約23000種,我國約有2800種,藥用的有21科,43種。根據其營養體的形態結構,通常分為兩大類,即苔綱(Hepaticae)和蘚綱(Musci)。但也有人把苔蘚植物分為苔綱、角苔綱(Anthocerotae)和蘚綱等三綱。
常見的苔蘚植物有:葫蘆蘚、地錢、光萼苔、片葉苔、塔葉苔、腳苔、泥炭蘚、黑蘚等。
生存環境
多在陰濕的土地、岩石和潮濕的樹幹、背陰的牆壁上、溫暖多雨地區森林。比苔類植物耐低溫,在溫帶、寒帶、高山凍原、森林、沼澤、常能形成大片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