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龍洞
簡介
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境內,在下宮坑底東端山頭上,後有妙庭觀。從步虛山巔遠望,它如三角錐體,中有空洞深邃,引人神往。元《仙都志)‘金龍洞,在步虛山東,中有二洞相連,通明開敞’。《舊志,雲‘洞深不可測,道家謂洞天即此也,宋天僖四年(1020)投金龍、玉簡於其中,。”宋范鎮《東齋記事》:“道家有金龍、玉簡,學士院撰文,具一歲中齋醮,投於名山洞府。金龍以銅製,玉簡以階石制。”周昭禮(清波雜誌》“天下名山洞府,朝廷每歲投龍簡。天聖中,下道錄院定歲投龍簡二處。”蘇軾(壬寅二月決囚經歷》“中使何年到,金龍自古投。”樓鑰《北行日錄):“有洞名金龍,一竇通獨峰下,僅容小兒出入,而其中甚寬。宣和間嘗以金龍鎮之,為睦寇盜去”。一九九七年六月,金龍玉簡被田村幾個農民盜挖,仙都派出所聞訊後,用4天時間,將這批文物一一追回。
出土文物
1、鎏金銅龍兩條。龍長17.25cm,龍四足,造型類似於食肉恐龍,和明清雕刻、繪畫完全不同。而八隻龍爪更接近傳說中麟麒之腿,是件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2、銅爪兩隻。這銅爪,屬鳳凰一類腳爪。
4、殘玉簡二種。一為朱書木簡,二為墨書木簡。因簡上文字數量過少,均不能通讀。
5、小金片一塊。文獻記載和文物吻合。
概述
金龍洞,分上下兩洞,上為金龍洞,南北曲折相通,是主洞;下為拍板洞。
明朝中葉,劉姓入住伏虎岩下成村後,山民常在此祈雨,故又俗稱筍川北海洞。明代樊砒有詩云“古洞翳樹晝亦瞑,懸岩背日風常顛。抽身斜從石逕入,披衣直上山之巔。遂有白雲浮足下,似聞玉笛弄樽前。脫巾漫倚危石坐,不數蓬萊第一天。”
拍板洞,清王誥詩云“誰將鐵板劈分風,藏得元洲奏樂童。曾有霜鍾應落葉,恰宜石鼓如孤桐。敲驚幾輩箏琶耳,拍醒當場傀儡翁。邀笛步能同一處,請公高唱大江東。”
金龍洞後山,為金龍山,最高處山岩,嗽崎相偎,十分壯觀。岩上濺紅魔斑,人稱梅花岩。中有石碓、瓦罐和瓦片,相傳是妙庭觀古鐘樓遺址。
浸潭金龍洞
簡介
位於廣東清遠市清新縣浸潭鎮,緊靠107國道清連一級公路六甲洞隧道北出口向前1000米,距清遠市50公里。
概述
金龍洞依山傍水,常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水清澈通透。洞起西北的虎徑,有明河潛入,往東南伏流2000餘米,復出飛鵝山下,屬伏流式的石灰岩溶洞。洞身逶迤曲折,分支多,起伏大,地下河忽現忽潛,已知總長3000米,屬大型洞穴。因其形似騰龍,洞內有橙黃或桔紅色的沉積物集中分布,呈現金鱗片片,金光閃閃,故名“金龍洞”。
洞內遊程約1500米,其中600米是泛舟地下湖上,洞中奇景迭出,氣象萬千。“金盤散珠”、“大金瓜”、“大金羅帳”、“金綿羊”、“金龍蝦”和“金鯉躍水”惟妙惟肖;“日洞”與“月洞”相映成趣;涌流翻滾的“金沙源”,險峻的“龍門峽”,寬平的地下湖與幽雅的“湖光泛影”對比鮮明;有那“六甲金神”和“送子觀音”帶來的幸運與祝福,凡此等等的天然美境,都給遊人送上奇妙的美感,使人出塵脫俗,聯想翩躚。浸潭沿途景物近身,景觀奇特多樣,與英德寶晶宮溶洞相比美也毫不遜色,實屬珠江三角洲地區近處不可多得的地下泛舟旅遊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