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龍祈雨

這是乾旱之年,杭州民間祈雨的一種古老風俗。西湖,古稱錢塘湖,傳有錢塘湖龍君。唐時,建有嘉澤廟,春秋祭祀,以求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唐宋以來,除春秋祭祀外,每逢天旱之年,都要到嘉澤廟,向錢塘湖龍君祈雨。特別,是吳越和南宋時,每逢大早年間,皇帝都要親臨嘉澤廟舉行隆重的“投龍”儀式,敬獻三牲,宣讀祭文,然後向錢塘湖龍君跪拜,擲“投龍簡”。
這種投龍簡,銀質,上刻祈雨祭文,及皇帝年號、時間。解放後疏浚西湖時曾發現五代錢謬、錢弘俶、錢弘佐時期的五枚“投龍簡”。杭州除西湖龍王廟外,還有兩處祈雨的龍王廟。一處在龍井,三國時龍井已為民間投龍祈雨之處,宋時建龍王祠,又名惠濟廟。另一處在吳山,又稱龍神廟,清康熙南巡杭州,曾親筆書“靈佑安閣”匾額。
南嶽開元投龍簡
投龍簡,即投金龍玉簡,此物原為道教符篆之變體。
唐宋時期,道教達到鼎盛,帝王貴族尤為推崇道教,道教的齋醮儀式也成為了官方祭祀岳瀆的典禮,而“投龍簡”便是專屬為皇家舉行的一種齋醮儀式。
唐玄宗投龍所用的“金龍”,實為銅質簡牘,南嶽志及學者多稱其為“南嶽投龍告文”、“南嶽告文”或“投紫蓋仙洞告文銅簡”。
在唐朝濃厚的崇道氣候中,唐玄宗李隆基對南嶽衡山情有獨鍾,欽定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為投龍地,依照道教儀軌,於唐開元二十六年,即公元738年,特派朝廷內侍張奉國及道士孫智涼專程來到南嶽朱陵洞投放金龍玉簡。
銅簡全文如下:
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李隆基,本命乙酉,八月五日降誕。夙好道真,願蒙神仙長生之法。謹依上清靈文,投刺紫蓋仙洞。位忝君臨,不蕕朝拜。謹令道士孫智涼,賫信簡以聞,惟金龍驛傳。 太歲戊寅六月戊戌朔廿七日甲子告文(正面)。
內使朝散大夫行內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國張奉國,本命甲午八月十八日生。道士塗處道。判官王越賓,壬寅八月七日。傔人秦延恩(背面)
銅簡文首說“大唐開元神武皇帝李隆基”即唐玄宗,俗稱唐明皇,其信奉道教,晚年尤甚。《舊唐書·禮儀志四》載:“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頂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