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雀山街道

金雀山街道位於蘭山區東南部,為蘭山區政府所在地,街道機關駐南壇社區。東隔沂河與河東區相望,西鄰銀雀山街道。南界羅莊區,北接蘭山街道。總面積15.26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Jinqueshan Street Commune
 金雀山街道位於蘭山區東南部,為蘭山區政府所在地,街道機關駐南壇社區。東隔沂河與河東區相望,西鄰銀雀山街道。南界羅莊區,北接蘭山街道。總面積15.26平方公里。
地勢東高西低。東部為金雀山、銀雀山,西部為平原。沂河、青龍河、陷泥河分別流經東界和轄區。轄區內金雀山、銀雀山1972年因出土《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而聞名於世,華東革命烈士陵園為國家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沂河小埠東橡膠壩為亞洲第一橡膠壩
街道轄區15個社區,98%的居民為漢族,其餘為回族等少數民族。 擁有山東華泰集團、永昌集團、翔宇集團、萬達五金工具公司、太合食品公司等一大批骨幹企業,形成了以建築建材、五金機電、醫療器材、造紙化工、高新藥業等產業為主導的工業經濟體系。
街道處於魯南蘇北大通道的樞紐地位,兗石鐵路穿越全境,臨沂火車站、臨沂汽車站東站位於轄區內。轄區設有臨沂市人民醫院、臨沂市腫瘤醫院、146醫院、蘭山區第三人民醫院、臨沂鐵路醫院等各類醫療單位10處,設有社區衛生服務室20多處。

沿革

1984年由原臨沂縣城關鎮析出建金雀山街道。1997年,面積15.3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御碑、三里莊、傅家屯、南壇、普家村、焦家莊、小埠東、清泉莊8個居委會。2002年,金雀山街道轄8個居委會,5223戶、16117人,面積15.26平方千米。

旅遊資源

轄區內的金雀山、銀雀山墓群以出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竹簡和西漢帛畫而聞名於世。墓群位於轄區北部的金雀山、銀雀山上。兩山坐落於沂河西岸,距臨沂老城1公里,為相連的山崗。東為金雀山,西為銀雀山,海拔88米。兩山古墓密集,自1964年和1972年相繼發現金雀山和銀雀山墓群後,迄今已發掘清理墓葬百餘座。考古證明,兩山為一規模大、範圍廣、歷史跨度大、科學價值高的古墓葬群。墓群以西漢墓葬為主,兼有戰國至唐、宋、明、清歷代墓葬,總面積150萬平方米。1977年12月,墓群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規模龐大的金雀山、銀雀山墓群中,最具價值的當數1972年4月銀雀山出土的兩座西漢前期古墓,被定為銀雀山一號、二號墓。兩墓出土了大量極為珍貴的竹簡,其種類、數量之多,為國內僅見,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史、古文字學、古簡冊制度及古代曆法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特別是《孫子兵法》和失傳了近兩千年的《孫臏兵法》同墓出土,證實司馬遷《史記》中記載的孫武、孫臏各有其人,並各有兵書傳世的真實性,解決了千年歷史懸案。這一考古成果震驚中外,與“馬王堆”“兵馬俑”齊名,被列為“新中國3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新中國50年影響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及“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為紀念這一重大考古發現,1989年10月在竹簡出土地建成了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博物館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博物館共有三個展廳:銀雀山漢墓廳、竹簡陳列廳、文物陳列廳。陳列設計突出了漢墓、竹簡、兵法三大主題,是集文物收藏保護、陳列展覽、學術研究和社會教育多功能於一體的專題博物館。
銀雀山漢墓廳,主要展示一、二號漢墓遺址。漢墓系西漢早期墓葬,墓室均在岩石上開鑿而成。兩墓均為長方形豎穴木槨墓,一號墓槨室長2.64米,寬1.76米,通高1米,東側置棺,西側為邊廂;二號墓槨室長2.41米,寬1.56米,高0.88米,西側置棺,東側為邊廂。兩墓槨框四角均以榫卯相接,扣合緊密,由於槨室周圍封閉嚴密,隨葬物品保存良好。兩座漢墓共出土竹簡4974枚,呈深褐色。可窺其簡冊形制。簡文全部為隸書,系毛筆蘸墨書寫。一號墓出土竹簡4942枚,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尉繚子》《晏子春秋》等大批先秦著作。《六韜》《尉繚子》《晏子春秋》等著作的出土,證實其並非後人偽托。二號墓出土竹簡32枚,內容系《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該《歷譜》是迄今我國發現的最早、最完整的古代歷譜。《歷譜》以十月為歲首,加閏月,所記晦朔乾支,糾正了自宋代《通鑑目錄》以來有關諸書的錯誤。此外,兩墓中與竹簡同時出土的還有陶器、漆器、銅器、粟子、桃核等98件隨葬品。
竹簡陳列廳主要展出一、二號漢墓出土的部分簡書,計有《晏子春秋》《六韜》《尉繚子》《守法守令》13篇,《漢武帝元光元年曆譜》等,同時,還展示了全國各地出土的歷代簡牘精粹。透過生動直觀的展覽,使觀眾對我國東漢中期前最主要的文字載體——簡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文物陳列廳,主要陳列了金雀山、銀雀山墓群出土的文物精品。最為珍貴的是1976年5月在金雀山9號墓出土的西漢帛畫。帛畫長200公分,寬42公分。以紅色細線勾勒,單線平塗色彩,有紅、藍、白、黑色。內容分天上、人間、地下3部分。畫中央5組人物畫面,表現了墓主人起居、宴遊等生活場景。整個畫面構思巧妙,筆觸遒勁有力,人物形象端莊,表現出作者高超的藝術造詣和深厚的功力。這是國內繼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帛畫之後,在長江以北地區出土的唯一一幅西漢帛畫。反映早在公元前2世紀臨沂民間繪畫藝術即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2006年代碼

371302003(15居):~001南壇社區 ~002御碑街社區 ~003三里莊社區 ~004傅家屯社區 ~005普家村社區 ~006焦家莊社區 ~007小埠東社區 ~008清泉莊社區 ~009金壇社區 ~010沂河社區 ~011西苑社區 ~012站前社區 ~013沂州社區 ~014東山社區 ~015劉家園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