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金融作為現代經濟核心的命題已經逐漸為人們所認識,但是金融自身特性及其運行規律問題仍是一個難解之謎。長期以來,人們用一般經濟學的理論框架來解釋和認識金融問題,很難獲得實質性的突破。早期的金融危機與經濟動盪都呈現出了較為簡單的形式,而近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卻呈現出了更為複雜和嚴重的形式,其根本原因在於金融更加複雜了,經濟金融化、經濟全球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日益成為現代經濟、金融的主要特徵。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破產以及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再一次向我們昭示:即使是掌握最前沿金融理論且擁有最頂尖金融專家的金融機構,仍然無法避免金融危機的侵害。傳統或主流的金融理論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其巨大的局限性。
理論和現實不得不促使我們重新反思金融理論的問題所在,金融虛擬性理論的提出正是基於對現代金融的基本認識以及基於金融與實體經濟不同特徵提出的,這一理論的提出在於喚醒人們應該從本質上認識金融問題並重新檢驗既有理論的有效性。相信金融虛擬性理論將影響甚至改變未來金融理論的構造格局。由於筆者的能力有限,該理論的提出僅僅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更多的研究則期待著集體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簡介
白欽先,1940年生,山西省清徐縣人,我國著名資深金融學家。遼寧大學經濟學教授,金融學專業和政策性金融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主任導師,套用經濟首席學術帶頭人,曾被聘為中山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四屆、第五屆委員會套用經濟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亞太金融學會(國際)中國理事;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山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等十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曾多次獲得遼寧大學最高獎——振興獎,瀋陽市勞動模範。從事高等院校金融學教學與研究工作近三十年,在比較金融學、政策性金融學和以金融資源學說為基礎的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與戰略等領域有開拓性研究,近幾年又將上述三者統一在發展金融學的框架下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專著十餘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1工程”項目、國家軟科學項目主持人,成果或專著多項獲國家級獎或部委級獎,代表作有:《比較金融學》、《各國政策性金融機構比較》和《金融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導論》。經濟日報“神州學人”稱白欽先教授 “為人惟誠、為學惟新、為道惟真”。
目錄
緒論
0.1 研究背景及選題意義
0.2 理論綜述和研究方法
0.3 研究思路和框架結構
0.4 創新和不足
金融虛擬性的內涵
1.1 從金融的基本內涵看金融虛擬性
1.2 金融虛擬性命題的理論淵源
1.3 金融虛擬性的基本含義
1.4 金融虛擬程度的衡量
金融虛擬性相關問題的辨析
2.1 虛擬與虛無和虛幻的辨析
2.2 金融虛擬性與虛擬經濟的辨
2.3 金融虛擬性與經濟泡沫的區別
金融虛擬性的表現:靜態分析
3.1 貨幣的虛擬性
3.2 基礎證券的虛擬性
3.3 衍生金融工具的虛擬性
金融虛擬性的表現:動態分析
4.1 金融工具交易形成一個整體運動系統
4.2 金融工具的產生規律
4.3 金融工具的運動規律
金融虛擬性的基礎:信用
5.1 金融工具中的信用因素分析
5.2 金融運行中的信用因素分析
金融虛擬性的結果:效應分析
6.1 金融虛擬性的積極影響
6.2 金融虛擬性的消極影響
金融虛擬性的管理
7.1 金融虛擬性管理的目的
7.2 金融虛擬性管理機制的選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