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利益是指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利益按其所包含的內容可以分為經濟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等等。所謂經濟利益,是指人們在經濟活動中的利益,經濟活動包括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因此,經濟利益就是人們在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活動過程中的利益。從廣義上說,紙幣也是一種虛擬利益,因為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只是一種代表了一定的價值的國家法定發行的價值符號。但由於紙幣在正常情況下可以與任何產品和服務相交換,是一切實際利益的代表,擁有紙幣就相當於擁有了實際利益。因此,紙幣一般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實際利益。狹義的虛擬利益只包括以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形式存在的經濟利益,本文研究的虛擬利益就是一種狹義的虛擬利益。虛擬利益一般可以用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的價格總額來表示。
特徵
一、虛擬性1、內容的虛擬性。
虛擬利益的載體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只是代表了一定價值的紙制憑證或數字元號。例如,股票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只是一種現實資本的所有權憑證;債券本身也沒有任何價值,只是一種對借出去的貨幣的本金及利息在未來的索取憑證;金融衍生品只是一種代表了某種交易權利的契約,這些契約雖然也有價格,可以按其價格出售,但其本身並沒有任何價值。
2、形式的虛擬性。
虛擬利益最初都以紙制憑證作為其載體,還存在一定的物質形態,從形式上看,還沒有完全虛擬化。隨著現代網路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虛擬利益的載體已逐漸由紙制憑證發展為存儲於網路空間中的數字元號。在股票、債券、期貨、期權等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過程中,虛擬利益變動只表現為存儲於虛擬的網路空間裡投資者賬戶中的數字的變化,虛擬利益載體幾乎完全失去了其物質形態。
二、中介性
股票、債券等虛擬利益載體本身既沒有價值也沒有使用價值,不能直接滿足人們消費的需要,只有當人們將虛擬利益變現為貨幣後,才能與任何滿足人們的現實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相交換。因此,虛擬利益從本質上說只是人們獲取利益增值的一種手段和途徑。在現實經濟中,人們購買股票、債券、期貨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從這些資產本身獲得某種需要的滿足,而是為了將來獲取股息、紅利和利息等收入,或者為了通過高拋低吸獲取差價收益,或者為了通過資產組合來規避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說,虛擬利益是一種中介利益或中間利益,是人們獲取更多實際利益的途徑,人們追求虛擬利益的目的是為了將來獲得更多能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實際利益。
三、風險性
虛擬利益一般用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的價格總額,即這些金融資產出售時可轉化的貨幣量來衡量。由於各種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的價格受實際經濟運行狀況、利率水平、投資者心理預期、供求關係和國際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動,投資者擁有的以虛擬資產價格總額所表示的虛擬利益也時刻在發生變化。不確定性即意味著風險,虛擬利益主體時刻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既可能由於市場價格上漲而獲得巨大的收益,也可能由於價格下跌而蒙受巨大的損失。因此,虛擬利益也是一種風險利益。
四、契約性
虛擬利益的產生是以契約的建立為基礎的,虛擬利益的載體即各種有價證券和金融衍生品從本質上說都是一種契約。例如,股票是股票投資者與股票發行公司、證券交易所、證監會和銀行等多方簽訂的一種契約,股票本身不僅代表了一定的價值,也承載了各利益主體之間的各種權利和義務。例如,投資者在購買股票後,其投入到企業的資本不能贖回,只能通過股票市場進行轉讓,股票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要符合證券交易所的各種規定;上市公司要按時公布經營業績、不發布虛假信息;銀行要保證投資者的資金自由及時轉帳;證監會要及時處理各種交易違規行為等等。債券是發行債券的企業或政府與債券購買者之間的簽訂的一種契約,規定了債券購買者在債券到期之前不能要求償還,只能轉讓;在債券到期後發行債券的企業或政府必須還本付息等等。期貨本身就是一種在未來某一時期按約定的價格買賣的契約。因此,虛擬利益也是一種契約利益。
利益關係
一、實際利益是虛擬利益的基礎首先,虛擬利益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實際利益的增長而產生的。股票的產生是適應了當時個別資本不足以開展大規模生產經營活動,而必須通過發行股票籌集資本的情況。企業發行債券也是為了解決暫時的資金困難,發展生產,從而創造出更多的實際利益。股指期貨、利率期貨等金融衍生品主要是為了利益主體規避風險或投機套利而產生的金融工具。
其次,虛擬利益的背後總是有一定的實際利益作為支撐的。股票的存在是以現實資本的存在為前提的,是現實資本的“紙制複本”,是對現實資本的所有權憑證。國債雖然是政府憑空製造出來的,但國債的背後是有國家的信用或國家稅收作保證的。各種金融衍生品的虛擬性更強,是“虛擬基礎上的虛擬”,似乎已脫離了任何實際利益的基礎,但實際利益的波動最終會引起金融衍生品的價格的波動。最後,虛擬利益與實際利益的變動趨勢從長期來看是基本一致的。從世界各已開發國家的股票市場的走勢和實際經濟增長狀況來看,二者的長期變動趨勢是基本一致的。
二、虛擬利益運動具有較強獨立性
虛擬利益雖然是以實際利益為基礎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虛擬利益的獨立性卻日益加強,虛擬利益與實際利益形成兩種完全不同的利益體系。實際利益的增長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生產出來的能夠滿足人們需要的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的增長,大體可以用實際GDP的增長率來表示。實際利益的增長一般取決於生產要素的投入、科學技術、管理水平以及自然狀況等實際因素。而虛擬利益的增長則主要取決於人們對未來收益的預期。在短期內,虛擬利益的變動可能與實際利益的完全無關。有價證券的市場價格“不是由現實的收入決定的,而是由預期得到的、預先計算的收入決定的”,“隨著它們有權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發生變化”。從股票價格的決定來看,股息就是一種預期收益,這種預期收益受諸如一國經濟的發展水平、國家的經濟政策、證券市場的交易規則、國際環境等種種因素的影響,而呈現出很大的不確定性。如果說股票、債券等虛擬利益與實際經濟利益還保持著一定的聯繫性,那么期權、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就幾乎可以完全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運行。
三、虛擬利益對實際利益有反作用虛擬利益的變動雖然是以實際利益為基礎的,實際利益對虛擬利益起根本性的制約作用,但同時虛擬利益變動也會對實際利益產生一定的反作用。這是因為,虛擬利益的變動可以通過一定的傳導機制而影響實際利益的變動。虛擬利益的變動主要通過投資效應、消費效應、激勵效應等渠道來影響實際利益。
1、投資效應。
所謂“投資效應”是指企業通過發行有價證券獲取生產或流通所需的資金,並將這些資金轉化為投資。關於股票價格上漲與投資的關係,美國經濟學家托賓於1969年提出了所謂的“Q理論”。根據該理論,“Q”值是一個企業的資產的市場價值(股票市場上的價值)與其重置成本(生產這些資產的成本)之比。當Q值大於1時,即市場價值高於重置成本,此時增加資本的成本將小於資本收益現值的市場評價(即當前的資產市場價值),因而投資者覺得有利可圖,於是擴大投資;當Q值小於1時,即市場價值低於重置成本,此時繼續投資將無利可圖,因而投資者沒有動力,即壓制了投資。總的來說,Q值越大,投資率也越大。而投資是決定一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投資的變動會影響一國實際經濟成長的水平。
2、消費效應。
消費效應又稱財富效應,指有價證券等資產價格的變化,導致居民財富存量的變化,進而導致居民消費的變化。莫迪利亞尼的“生命周期假說”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較好地解釋了資產價格變化對消費的影響。
莫迪利亞尼的“生命周期假說”中的消費函式是:C=a×WR+b×YL。其中,WR是財產收入(或非勞動收入),a是財產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YL是勞動收入,b是勞動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人們持有的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是財產的一部分。當證券市場繁榮時,股票、債券價格升高,財產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反之,股票、債券價格下降會導致消費的下降。
弗里德曼認為,人們在計畫自己的消費水平時,不是依據短期的實際收入,而是把消費與持久的、長期的收入聯繫在一起。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說”中的消費函式是:C=a×Yp。其中,Yp是持久收入,a是持久收入的邊際消費傾向。在證券市場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股市增長是穩定的、長期的,將使人們的預期收入持續上升,從而使永久收入水平提高,消費占收入的比重將提高。當消費者預期到未來收入和財富穩定增長時,將會增加當期的消費,反之,則會降低當期的消費。
無論是“生命周期假說”還是“持久收入假說”都說明了虛擬利益的變化會影響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從而增加或減少現期消費,最終影響實際利益的增長。3、激勵效應。
在現代公司制企業中,企業的所有者(股東)與管理者(經理)、技術人員、普通員工的效用函式不同,如何激勵管理者、技術人員及普通員工為企業利益而努力工作,是公司治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通過股權激勵機制,形成企業的所有者、經營者、技術人員及普通員工利益的一致性,對企業實際利益的增加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股權激勵機制是指通過給予管理者、科技人員以及普通職工一定數額的股票或期權的方式,激勵他們為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努力工作。股權激勵實際上是給予被激勵者一定數量的虛擬利益,虛擬利益的中介性、風險性和未來性的特點決定了,虛擬利益主體要想在將來將虛擬利益變現為更多的實際利益,就必須為企業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只有在企業的利益獲得提高的同時,虛擬利益主體自身的利益才能夠得到實現。因此,以股票和期權等虛擬利益為中介形成的虛擬利益關係較好地解決了公司治理中的激勵相容問題,為實際利益的提高創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