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

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

《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是1900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芬霞。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為基礎,吸收西方金融理論中的合理成分,運用多種經濟分析方法以中國的現實情況為立足點,縱向進行歷史的考察,橫向進行國際間比較,試圖探討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有效結合的多元途徑。

基本信息

簡介

在世界經濟日益呈現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在貿易自由化、經濟金融化、金融國際化以及跨國公司的推動下,貿易與金融的相互結合、相互滲透、相互影響越來越深人,金融和貿易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在市場化改革的挑戰下,一國的金融與外貿日益成為該國與世界相互聯繫、相互依賴、相互發展的重要途徑。源自西方的金融深化理論已經對開發中國家的金融改革與外貿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人們多重視金融深化理論在金融領域對金融經濟學的影響及其政策主張,常常忽視了該理論提出的金融深化與外貿改革應該協調進行的觀點,因此,需要對該理論在這一領域的闡述進行客觀、系統的研究。作為一個改革開放中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的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問題越來越重要,也越來越複雜。因此,本書的主旨就是,較全面、歷史地考察金融與外貿發展的互動關係,以金融深化理論為線索,以中國的改革成效為基礎,借鑑其他國家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的經驗,對中國金融深化與外貿改革的現實問題展開討論和探索,探討中國金融深化與外貿的發展應對之策。

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的關係是全方位的。本書研究的脈絡,包括導論在內,共分八章,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章導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貿易自由化的發展、經濟金融化與金融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以及跨國公司投資生產的全球化,都要求開發中國家進行市場化改革,放棄國家對市場的過分干預,充分發揮金融對外貿的促進、導向、調集和輻射功能,促進外貿發展,外貿發展反過來又為金融深化提供條件,如此形成金融與外貿的良性循環。

筆者在借鑑他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界定了本書的金融深化概念。筆者認為,從靜態來看,金融深化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金融領域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狀態;從動態來看,金融深化描述了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它可以充分挖掘潛在的投資機會,遵循比較收益原則,利用其調集和輻射功能,儘可能合理地催化和導向金融資源,充分發揮金融產業的關聯效應,形成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過程。

文章在分析巨觀經濟背景的基礎上,首先對金融與貿易發展的相互關係進行全面、歷史地考察,然後從理論上追述金融深化論的形成與最新發展,分析中曰的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軌跡,分析匯率政策的選擇、國有銀行商業化以及國際直接投資對外貿發展的作用,最後追蹤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金融深化的最新動態,提出中國發展金融服務貿易以及外貿的戰略措施。

第二章金融與貿易發展互動關係的考察。金融與貿易發展的互動關係,分三個階段進行考察,即17世紀以前的金融與貿易發展、近現代的金融成長與貿易發展、當代金融創新與外貿發展。

17世紀以前的金融與貿易發展。這一時期集市、城市的繁榮與衰落,與貿易和市場的發展程度緊密相關,而這些都離不開貨幣的使用和供應。

尤其到了中世紀後期,隨著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有所發展,易地兌換的難度和貨幣運送缺乏安全性,導致了匯兌和融資業務的需求。同時,銀行業務的產生與貿易發展相互促進,從整個銀行業的發展來看,17世紀以前的貨幣與信用依附於交換和貿易的發展而發展,銀行業的起源與對外貿易密切相關。

近現代的金融成長與貿易發展(17世紀~20世紀60年代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近代貨幣信用制度的產生,適應了對外貿易迅速擴大的需要,新式銀行把貨幣、信用活動逐步與貿易發展結合在一起,減少了貿易中的風險與壓力,極大地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並改變其結構和運作,擴大了進出口貿易,貨幣和信用成為貿易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前提。

第二,近現代貨幣信用制度為資本主義對外貿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它促進了貿易資本的聯合與凝聚,如股份公司成為金融和外貿有力結合的重要組織形式,它通過金融創新便利了企業籌資,如承兌、貼現、抵押貸款等方式克服了對外貿易在時空上的不便,擴展了貿易範圍和規模;支持了技術和貿易的緊密結合,如海上貿易對蒸汽機的推廣使用,離不開銀行資金和近代貨幣信用制度的有力支持。第三,多邊貿易支付體系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國際貿易。第四,世界市場的形成,有力地促進了金融與國際貿易的發展。

當代金融創新與外貿發展。它適應世界經濟貿易與金融業自身發展的要求,因而得到了迅速發展。從貿易、市場等商品經濟要素髮展來看,不同的發展階段需要不同層次的金融創新,發達的商品經濟需要發達的金融支撐。

第三章金融深化相關理論綜述。如前所述,金融活動的展開與金融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最初是以貿易活動和貿易理論為基礎的,金融與外貿關係的理論探討可以一直追溯到14世紀。14世紀的尼科爾·奧雷斯姆認識到貨幣質量的優劣會影響貿易金融活動的開展。16世紀的卡羅律斯則認為經營資金的不足不利於對內貿易和對外貿易,並提出如何開展借貸融資活動的建議。重商主義者約翰·羅具體地闡述了金融與對外貿易的關係問題,認為貿易的發展有賴於貨幣的增加。18世紀的亞當·斯密與大衛·休謨認識到貨幣與銀行的媒介作用,有利於貿易發展。休謨提出價格一現金流動機制,闡述了貨幣、商品與價格之間的關係。19世紀的西斯蒙第則主張加快貨幣在對外貿易中的流通,使貨幣較快地轉換為實物進行商品交換才能獲得較多利潤。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馬歇爾分析了信用波動對進出口的影響,凱恩斯則提出了著名的對外貿易乘數理論。熊彼特提出銀行信用創造論。20世紀的俄林則認識到資本流動影響到進出口商品的價格。勒納提出國際生產要素的資源最優配置原則。繆爾達主張開發中國家應該對國際收支實行數量控制以利於進出口貿易。所有這些理論和學說都從某個側面或角度涉及了金融與對外貿易的關係,有其積極意義。

20世紀70年代以麥金農一肖為代表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論系統地闡述了金融深化與外貿發展的關係,麥金農主張全面的外貿自由化必須先消除金融抑制,否則不能順利地實現外貿自由化。後來許多學者補充和發展了金融深化理論,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處。

第四章中國的金融深化與外貿促進。在中國的經濟市場化進程中,中國的金融總量開放度不斷提高,對外貿易大大發展,特別是國際貿易條件的改善、進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貿易部門經濟效益的提高等,既是中國金融深化的結果,又反過來促進了資本流動和資源配置,推動了中國的金融深化。雖然中國的金融深化與外貿領域的市場化、國際化並不對稱,外貿領域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較高,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較慢,開放水平較低,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的外貿發展。

中國金融與外貿市場化改革的路徑依賴與路徑選擇與整個經濟市場化進程是一致的,即採用漸進式方式。外貿改革的目標是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實現貿易自由化;金融深化是適應改革中集融資和用資的要求,減少甚至消除金融抑制現象,建立、健全有效的金融體系,為搞活經濟創造條件。

在中國漸進式的改革中,一直採取國有金融支持外貿發展的政策。中國採取各種金融手段向國有外貿經濟部門注入資本,即使到現在,國有外貿企業的低效率運轉也必須得到國有金融的支持,如重點支持機電產品出口、建立出口信貸機制、對加工貿易實行銀行保證金台賬監管制度、實行利率優惠等。

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但還不能適應中國外貿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商品貿易融資,這就需要建立境內遠期外匯市場、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解決商業銀行貸款增加與防範金融風險的矛盾。

第五章 國有銀行商業化與國有外貿企業改革。銀貿關係一直與經濟發展的進程聯繫在一起。由於中國的國有外貿企業過分依賴銀行,資金來源絕大部分靠銀行貸款,因此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雙重特性即非市場化特徵與市場化要求並存,必然影響中國外貿企業的生存。

中國國有外貿企業多受到“金融瓶頸”的約束,即受到商業銀行大量不良資產、不合理的負債結構、經濟效益低下等因素的制約,主要體現在對外貿發展的金融支持力下降、銀貿信用關係惡化等方面。

只有中國的國有銀行進行商業化改革,消除金融抑制對外貌企業資金供給、資金價格、資金流動的影響,才能建立互惠互利、平等合作、互相依賴、硬性約束及雙向選擇、聯合發展的新型銀貿關係。

第六章中國的匯制選擇與外貿發展。中外許多文獻曾對匯率波動與貿易之間的關係作過詳細的考察,尤其是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初期階段。不論是哪種匯率學說,都離不開匯率制度的選擇。

中國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國內市場發展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市場機制不成熟,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以及國家調整市場的能力不足,匯率制度只能選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在1979 年改革開放以前,人民幣匯率實行官方定價的固定匯率安排,1980~1993 年,隨著建立在外匯留成體制上的外匯調劑業務發展,逐漸形成和不斷完善了官方匯率與市場匯率並存的雙重匯率體制,這種匯率體制配合了外貿體制改革,大大促進了外貿發展。1994年1月1日,實現匯率並軌,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過去長期困擾外貿發展的人民幣匯率高估問題,適應了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的要求。2005年實行外匯做市商制度,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完善。

從短期來看,維護人民幣匯率穩定是中國外貿增長的基礎,因為當前人民幣匯率下調對外貿增長的效應微弱;從長期來看,中國必將實現資本項目下人民幣自由兌換,從而有利地促進中國外貿自由化的發展。

第七章中國外貿跨世紀發展中的利用外資戰略。跨國公司作為國際投資的主體,與國際貿易的發展關係密切。國際貿易的很大比重以跨國公司為主導。因此跨國公司的投資與貿易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它們相互關聯、相互補充。

中國利用外資的過程與中國貿易自由化進程密切聯繫在一起,大規模地吸收和利用外資是中國對外經貿活動中卓有成效的方面之一。中國的利用外資加速了中國經濟向市場化體制轉軌和國際慣例接軌的過程,推動了中國的出口增長。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成為外貿出口的重要增長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外資企業在中國外貿發展中的優勢。

第八章世界貿易組織(WTO)與中國金融服務貿易。世界貿易組織是一個提倡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組織。金融服務貿易的開放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金融服務市場的開放又為國際貿易發展提供了便利。金融服務貿易的開放可以使貿易自由化更有效、更具競爭力。多邊金融服務協定初步確立了世界金融服務的自由貿易框架。

中國的金融服務貿易是漸進式升級,經歷了試點、擴大放開並不斷規範金融市場的漸進化過程,外資金融機構的進入,促進了中國金融服務貿易的國際化進程,強化了中國金融服務業的競爭機制,促使中國金融服務業降低成本、改善服務,有助於中國金融服務貿易與國際慣例接軌,但也帶來一些負效應。

中國的金融服務貿易與中國證券市場的規範化、國際化密切相關,因為證券市場開放本身就屬於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一部分。同時,金融服務貿易自由化直接要求證券市場國際化。《汪券法》的頒布實施,規範了中國證券行業。境內上市外資股,國有大中型企業到境外上市、向境外發行企業債券等標誌著中國證券業初步走向國際化。

中國的銀行業跨出國門走向國際化,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國銀行開展的買方信貸、商業信貸、混合貸款等多種貸款形式及通過發行債券、貿易融資等方式籌集外匯資金,支持了中國外貿發展。同時,電子商貿活動的開展又給銀行業帶來機遇和挑戰,電子商貿對貿易融資創新的需求增加,進出口商要求提供最可靠有效的貿易融資業務。

中國的金融服務貿易開放與外貿發展互相促進又互相制約。在開放金融服務貿易過程中要重視金融安全與對外貿易的關係,謹慎地對外開放,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充分發揮金融服務開放對外貿發展的保證和促進作用,實現兩者長期的良性互動發展。

結論。在經濟全球化的經濟發展背景下,金融與對外貿易作為現代經濟中兩支相對獨立的力量,日益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從縱向的動態歷史發展過程來看,金融與貿易一直處於長期的互動關係之中,而以麥金農一肖為代表的金融深化論則對開發中國家的外貿與金融市場化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20年來的改革金融深化程度大大提高,對外貿易迅速發展,金融服務貿易的漸進式開放與對外貿易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國際化過程融合在一起,相互支持,互為推動力。

目錄

內容摘要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巨觀經濟環境

第二節 本書的主題、研究方法與謀篇布局

第二章 金融與貿易發展互動關係的考察

第一節 17世紀以前的金融與貿易發展

第二節 近現代的金融成長與貿易發展(世紀至世紀年代末)

第三節 當代金融創新與外貿發展(世紀年代至今)

第三章 金融深化相關理論綜述

第一節 金融與外貿關係的相關理論綜述

第二節 金融深化理論的形成

第三節 金融深化理論的補充與發展

第四章 中國的金融深化與外貿促進

第一節 中國漸進式的金融深化與外貿改革的必然性

第二節 中國漸進式的金融深化與外貿改革的回顧

第三節 金融市場的發展、完善與貿易融資

第五章 國有銀行商業化與國有外貿企業改革

第一節 國有銀行與國有外貿企業的關係

第二節 國有銀行商業化與外貿企業改革

第三節 銀貿關係的現狀與重塑

第六章 中國的匯制選擇與外貿發展

第一節 匯制選擇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中國的匯率制度選擇與外貿發展

第三節 政策選擇:人民幣匯率穩定條件下的外貿發展

第七章 中國外貿跨世紀發展中的利用外資戰略

第一節 國際直接投資理論與國際貿易理論的融合發展

第二節 國際投資的主體——跨國投資與國際貿易

第三節 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出口促進

第八章 世界貿易組織(WTO)與中國金融服務貿易

第一節 世界貿易組織與全球金融服務貿易

第二節 世界貿易組織與中國金融服務貿易開放

第三節 金融服務貿易與中國證券市場的對外開放

笫四節 中國外資銀行準人與發展

第五節 中國銀行業走向國際化

第六節 金融服務貿易開放與中國外貿發展

結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