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川幕府

金蓮川幕府

元世祖忽必烈以藩王之尊,受命總領漠南軍國庶事。1251年以來駐守金蓮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開府,專封拜”,建立了蒙元歷史上有名的“金蓮川幕府”。為元帝國的建立集聚了大量人才。

簡介

元世祖忽必烈以藩王之尊,1251年受命總領漠南軍國庶事。此後,“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得開府,專封拜”,建立了蒙元歷史上有名的“金蓮川幕府”。 被召入金蓮川幕府的各界人士,可以考見的用60餘人。有正統儒學的代表趙復、許衡、姚樞、竇默、楊惟中;吐蕃佛教薩斯加派教主八思八;原漢地世侯的幕僚楊果、郝經、楊奐、宋子貞、商挺、李旭用、徐世隆;畏吾爾人廉希憲阿里海牙、葉仙鼐;大食人也黑迭兒,回回人扎馬魯丁、阿合馬等。 元世祖忽必烈正是在金蓮川廣攬人才,確立了安邦治國之策,開創了大元盛世的偉業。 忽必烈在1242年將中原佛教領袖雲海請到漠北,“問佛法大意”。海雲南還時,將徒弟劉秉忠留在忽必烈身邊。劉秉忠是儒、釋、道皆通的人物,他不但自己不倦地向忽必烈講述治理天下的道理,還將張文謙、李德輝等中原儒者推薦至忽必烈帳下。真定封地的所謂"藩府舊臣"燕真、賈居貞孟速思、董文炳、董文用等人,也先後受召投身於忽必烈帳下。金代的狀元王鶚、名士元好問、張德輝等,也陸續北上會見忽必烈。在上述種種人物的影響下,忽必烈對漢文化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對安邦治國之道有了較充分的準備。 金蓮川草原與800年前的忽必烈和元上都,相得益彰,互為依託,在國內外齊名。 金蓮川既展現了草原金蓮花美景,又蘊涵著元代歷史文化。 元代耶律鑄在《龍和宮賦》註:“金蓮川即山北避暑宮,五月祭龍且避暑。”在《雙溪醉隱集》詩注“龍庭和林西之地也,和林西百餘里,有金蓮花甸,金河其中,東匯龍渦。” 千年風雲第一人----成吉思汗1215年夏天, 親征漠南時帶領鐵騎在這神秘草原金蓮川, 涼陘駐紮避暑,修整軍隊。 1251年,一位36歲的蒙古汗看準了這個風光令人如痴如醉,景色令人流連忘返的寶地,他將把金帳扎到了金蓮川,此人就是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從此金蓮川注定要成為世界的心臟。金蓮川草原以忽必烈和元上都而世界心臟跳動了99年。 金蓮川草原元上都曾經的輝煌是沒人能夠否認的。元朝打通了東西方交通要道,東西方物質、文化交流空前繁榮。 當年的上都,一舉一動都會讓整個世界屏息,同時也吸引無數人傑,千里迢迢,博取功名。撇開政治成就不講,僅就文化的融合與科技的發展而言,作為元朝夏都的上都,至少在每年的夏天堪稱世界的心臟。 1251年,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繼大汗位,命令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忽必烈承命後由漠北南下,駐帳於桓州(今黑城子)、撫州之間的金蓮川,“征天下名士而用之”廣攬天下人才,建立了蒙元史上有名的“金蓮川幕府”。 被召入金蓮川幕府,考見的六十餘名各界人士。這些通過各種途徑聚集在忽必烈周圍的人既有滿腹經綸的學者;也有精通治道的謀士;有的人獨具一技之長,有的人是戰功卓著的勇將,已然成為一個文武兼備的政治集團。正因為如此,原金蓮川幕府人士以後被忽必烈稱為 “潛邸舊臣”,享受著特殊的待遇。 忽必烈由漠北南下總理漢地軍務,不出征時夏季都駐帳於金蓮川;冬天則臨時尋找避寒的地方居住,金蓮川幕府的大多數人習慣於城居,難以適應草原生活方式。 為解決這一矛盾,1256年,忽必烈命人在金蓮川北面建新城,他令富有政治才幹的劉秉忠選址於金蓮川營造宮城,工程由賈居貞負責,建立三年1259年竣工,命名為開平府,一座新的草原城市終於出現在金蓮川草原灤河邊上。後來在1264年,詔令改為上都,也就元上都。 從忽必烈到元順帝,元朝11位皇帝中有6位皇帝是在上都登基在元上都舉行繼位儀式。 上都與大都孰輕孰重,學者們各執一辭,有爭論而無定論。元朝時就有人認為,“世祖忽必烈建上都於金蓮川,控引西北,東及遼海,南面而治天下,形勢尤重於大都。” 800多年前著名的金蓮花草原金蓮川水草豐美,牛羊成群,是元代鼎盛時期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蒙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800多年過去了,金蓮川草原上依舊盛開著金蓮花。金蓮花的花朵比指甲蓋大不了多少,“花色金黃,七瓣環繞其心,一莖數朵,若蓮而小。一望遍地,金色爛然。”朝代數次更迭,金蓮川這個名字仍能沿用至今。 今天生活在金蓮川草原上的察哈爾人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大汗的駐帳部落,這裡的蒙古族民俗風情在蒙古文化中有不可最具代表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