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金界壕遺址](/img/1/438/nBnauM3X0UzM2EDO4YTN4QjMyUTM4QjMycDNzQTNwAzMxAzL2U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分布區域
![金界壕遺址](/img/8/982/nBnauM3XzATO3MjN3AjN4QjMyUTM4QjMycDNzQTNwAzMxAzLwY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歷史變遷
![金界壕遺址](/img/4/001/nBnauM3X3YjNxATO4AjN4QjMyUTM4QjMycDNzQTNwAzMxAzLwY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研究歷史
![金界壕遺址](/img/5/838/nBnauM3X4UDO5QDO5AjN4QjMyUTM4QjMycDNzQTNwAzMxAzLwY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到了清代,金界壕的研究有所進展。黃彭年主編《畿輔通志》記述了乾隆皇帝關於金界壕的詩文;其《古長城記》篇載:“木蘭自東至西,延袤數百里,中橫亘若城塹之狀,依山連谷,每四五十里輒有斥堠屯戍舊跡。問之內蒙古及索倫,皆云:此古長城也”。此即指金代漠南長城。洪鈞《元史譯文證補》也對金界壕進行了記載:“汪古部扼守長城要隘,防禦北族。汪古部主阿剌忽思的斤忽里附於成吉思汗,導兵入隘,於是長城之險盡失”。此指陰山金界壕。光緒年間,主政黑龍江銀庫的西清在《黑龍江外記》中記載:“布特哈有土城,因山起伏,西去數千里,直達木蘭(圍場),土人謂之烏爾科,流人之去,不識途者,多由此入關,乾隆帝御製文集有古長城說”。西清在對金界壕考察後,將其寫入《黑龍江外記》,可以說西清是最早對金界壕調查的學者。
清代光緒年間任黑龍江輿圖局總纂的屠寄,應大清會典編撰委員會之約,主修《黑龍江輿圖》。在《黑龍江輿圖》中,對金界壕的走向、位置,進行了詳細標註。從金東北路界壕起點達裡帶石堡子一直到鶴五河,並把三道長城及複線都標出,將其稱為“金源長春邊堡”。從輿圖示注情況看,當時動用了許多人力、物力。這是首次由國家組織的大規模金界壕調查,對後世影響很大。因為《金史》里沒有記載,所以後世研究金界壕時,往往從屠寄的調查結果,把金東北路長城起點定在嫩江右岸的後宜臥奇屯。屠寄寫《蒙兀兒史記》時,根據《金史》記載,對金東北路長城的大致分布情況、走向、分段都進行了考證,特別指出了金界壕“加女牆、附堤當在明昌間”。這說明屠寄不僅組織人力對金東北路長城進行了測繪,而且對有關金界壕的歷史文獻也進行了研究。
民國年間,金史研究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許多學者開始對金界壕進行研究,王國維《金界壕考》、吳延燮《東北三省沿革表》、壽鵬飛《歷代長城考》、張伯英《黑龍江志稿》、趙銑《索倫記略》、孟定恭《布特哈志略》、張家璠《呼倫貝爾志》、李文信《金臨潢路界壕邊堡址》,都對金界壕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民國前期還只是文獻考證,到了民國後期,由於西方考古學傳入中國,有些學者開始對金界壕進行考古學調查,出現了對金界壕的專題研究。王國維開金界壕研究之先河,使人們注意並開始研究金界壕。他自己在《金界壕考》中也說:“有些問題還不能確切,有待後來目驗者決之”。王國維在當時的條件下,憑《金史》、《元史》等歷史文獻,對金界壕進行考證,實屬開創之作。《金界壕考》對金界壕進行了全面的考述,包括工程的稱謂、分布與走向、建築時間、建築結構及歷史沿革等,成為金界壕研究史上奠基之作。1939年至1944年間,考古學家李文信三次對金臨潢路長城進行了田野考古學調查,寫了《金臨潢路界壕邊堡址》。李文信開啟了對金界壕的考古學調查,使金界壕研究由文獻考證轉為以考古調查為主、輔以文獻考證,為其以後金界壕的研究起到了示範作用,成為金界壕研究的經典之作。
1949年以後,金界壕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由於國家重視對長城的保護,許多專家學者考察了不同地段的金界壕,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家文物局開展全國文物普查,對許多地段金界壕都進行了科學考察,有的地段進行了考古發掘工作。這期間最早對金界壕進行考古學調查的,當屬黑龍江省博物館。從1959年3月至1960年10月先後三次對金東北路長城黑龍江段進行了調查,內容包括金界壕的建築結構、分布與走向,以及附近的大小古城情況。
從20上世紀70年代後期到本世紀初,內蒙古、河北等省區一些市、旗先後對其轄區內的金界壕進行了考古調查,有十餘篇調查報告見諸報刊。1975年9月至11月間,哲里木盟文物普查隊在對哲盟各旗縣文物普查時,對科右前旗、突泉縣、科右中旗和扎魯特旗境內全長480公里的金界壕進行了調查。1978年,內蒙古文物工作隊、吉林大學歷史學考古專業和哲里木盟博物館的同志聯合對吐列毛杜古城進行了調查與試掘,並調查了附近的界壕。1981年6月23至8月23日,哲里木盟博物館對霍林河礦區的金代長城進行了調查和發掘清理。1981年5月,內蒙古巴林左旗博物館對其境內的金代臨潢路長城局部地段進行了實地踏查。
1978年和1982年,河北省有關地、縣文物工作者曾對金代長城進行了實地調查,基本上查清了河北省境內的金代長城的分布、走向、建築特點。1987年8月,達茂旗文物管理所對其境內總長度70公里的金界壕進行了調查。1988年8、9月間,內蒙古克什克騰旗博物館歷時一個多月,對其境內179公里的金界壕進行了調查。2004年2月6日,齊齊哈爾市政府組織國內遼金史專家在碾子山區召開了金界壕歷史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就相關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這次研討會的特點是不僅研究金界壕本身,而且還研究金界壕的保護利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