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本幣

金屬本幣

金屬本幣,也稱本位幣,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所謂基本通貨,是指一個國家的計價標準單位。在金屬貨幣制度下,本位幣可以自由鑄造。在紙幣制度下,本位幣由國家壟斷髮行。本位幣具有無限法償力。

貨幣含義

本位幣可以理解為基準貨幣,貨幣其實就是一種萬用商品,所以本位幣就是衡量一般貨幣或者說一切商品的一個基準。例如金本位,就是以黃金這一金屬作為基準來衡量商品的價值。我國現行的本位幣是“人民幣”,而在過去,幾乎所有文明的本位幣都是“金”和“銀”。

拿金銀作為本位幣的原因,最早可能是由於這兩種金屬稀有而且好看。按道理講金、銀說到底也就是比較稀有的金屬,最多加上可以算是財富的象徵,意義再高,也只是金屬。反過來說並不一定非要把它們作為本位幣,我們也可以用銅、鐵,包括紙幣來作為本位幣。但是在經濟學方面,金、銀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

拿紙幣作為本位幣,這也無可厚非,但是紙幣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是可以濫發濫印的。貨幣的發行必須受到監管,濫發濫印會造成通貨膨脹,這原因在前面我們也已經提到過。金、銀作為本位幣,他有兩個其他任何物質都無法取代的優勢,那就是稀少以及為所有文明所接受。稀少決定了金、銀不容易濫發,而“為所有文明所接受”則確定了金、銀廣泛的流通性。所有的貨幣種類,無論英鎊、美元、人民幣,只要與金銀掛鈎,就可以把匯率的比值穩定地確定下來。這也是過去很長時期內世界經濟學的大體框架。

演化歷史

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是指以黃金作為本位幣的貨幣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主要有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制等制度各國政府將本幣與美元掛鈎制定兌換比率,這樣使各國貨幣與黃金間接掛鈎。所以,這種制度又稱為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

銀本位制

銀本位制是指以白銀為本位貨幣的一種貨幣制度。在貨幣制度的演變過程中銀本位的歷史要早於金本位。銀本位制的運行原理類似於金本位制,主要不同點在於以白銀作為本位幣幣材。銀幣具有無限法償能力,其名義價值與實際含有的白銀價值一致。銀本位分為銀兩本位與銀幣本位。

複本位制

複本位制指一國同時規定金和銀為本位幣。在複本位制下金與銀都如在金本位制或銀本位制下一樣,可以自由買賣,自由鑄造與熔化,自由輸出輸入。

複本位制從表面上看能夠使本位貨幣金屬有更充足的來源,使貨幣數量更好地滿足商品生產與交換不斷擴大的需要,但實際上卻是一種具有內在不穩定性的貨幣制度。

流通特點

1.自由鑄造

即每個公民都有權把貨幣金屬送到鑄幣廠要求鑄造成本幣,其數量不受限制,並且鑄幣廠不收或只收取很低的費用。同時國家也允許公民將本幣熔化成金屬條塊。

2.無限法償

即國家規定本幣具有無限支付能力。換而言之,不論每次支付數額多少,用本幣支付,賣出者和購入者都不能拒絕接收或要求改用其他貨幣。無限法償保障了本幣的絕對權威,有利於金融市場的統一和貨幣流通的穩定。

3.規定磨損公差

本幣是具有一定成色和重量的鑄幣,由於技術原因或流通過程中磨損造成實際重量與法定標準不符。為了避免因此而導致本幣貶值,國家規定了每枚鑄幣不足法定重量的限度,這一限度就是磨損公差。超過這一限度的鑄幣不能流通使用。根據英國1870年的鑄幣條例,1鎊金幣的重量標準是123.27447格令,磨損重量不得低於122.5格令,如果低於這個數值就可以請求兌換新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