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寶座舍利塔

金剛寶座舍利塔,建造於清雍正年間,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舊城。

內蒙古呼和浩特舊城平康里慈燈寺金剛寶座舍利塔,俗名五塔。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舊城五塔寺后街。塔建於清雍正年間(公元1727~1732年)。塔為磚石結構,由塔基、金剛座和頂部五座玲瓏寶塔組成。平面為長方形,高16.5米,造型源於印度佛陀迦耶精舍,同時又融合了我國古塔的特點。金剛座建在拱門方形高台基上,高7.85米,共七層,每層挑出窄檐,座下層為須彌座,束腰部分為磚雕獅、象、法輪,金翅鳥和金剛杵等圖案花紋。座身下半部鑲嵌蒙、藏、梵三種文字所書的金剛經文,刻工細緻,字型工整。上半部為千佛龕,龕中一坐佛像,兩旁為寶瓶柱,龕上為梵文六字真言,再上挑出短檐。南面正中開券門,門旁為四大天王像,門上正中嵌蒙、藏、漢三種文字書寫的“金剛座舍利寶塔”漢白玉石刻匾額。門內為無梁殿,東南隅設有通向座上的階梯。金剛座上的五座塔為磚石結構。中塔七層,高8.7米,四角各為五層,略低。各塔第一層均塑有一佛二菩薩,以及菩提樹,景雲圖像,並以綠色琉璃做挑檐,第二層上有千佛龕,共有444尊小佛。中塔正面嵌一石佛,成為此種形式塔的標誌之一。整座塔造型比例適中,工藝技巧精細嫻熟,顯得玲瓏秀麗。
五塔後面的牆壁上,嵌有三幅線雕石刻圖。中為須彌山分布圖,西為六道輪迴圖,東面的一幅是著名的蒙古天文石刻圖,是用八塊漢白玉拼砌成的圓形圖,直徑為1.445米,天文圖不僅準確而詳細地點載明星辰坐標,還標出28宿第1550餘顆可見星,表示了24節氣和12生肖12宮等。此圖根據欽天監製定的天文圖製成,是我國現存的唯一以少數民族文字標註的天文圖石刻。此塔現已列為內蒙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全塔造型比例適中,工藝技巧精細嫻熟,顯得玲瓏秀麗,是古代少有的美術建築。塔後影壁嵌有蒙古文天文圖石刻,為研究天文學史的重要資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