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箸

金光箸,男,清朝時期人物,直隸天津人,清朝官吏。

基本信息

簡介

捐納通判,分甘肅,署巴燕戎格廳,改安徽知縣。青陽民因歲荒抗徵,幾釀變,光箸奉檄單騎諭解之。補建平,調定遠。定遠多盜,巡緝無間,捕土匪陳小喚子置之法。又調壽州。

鹹豐三年春,粵匪連陷安慶、江寧,皖北盜蜂起,光箸集民團備戰守。陸遐齡者,定遠巨猾,系安慶獄。城陷,賊令歸結黨為北路應,擾定遠、壽州、合肥,勢甚張。巡撫周天爵兵少不能制,令光箸圖之。先布間諜,散其黨羽,然後進攻莊木橋。光箸設奇計,親率勇士擒遐齡父子及其黨四十餘人,戮之。天爵特疏薦,晉秩知府,賜花翎。四月,賊由江寧、揚州分股北竄臨淮,擾及鳳陽、懷遠。光箸於兩河口立水營,八公山雜張旗幟為疑兵,列炮要隘。獲賊諜逃兵,並斬之以徇,壽州獲安。五月,賊復由六合撲正陽關,光箸調練勇千,屯三十里舖及兩河口迎擊,殲賊二百餘人,乃引去。招降附近土匪談家寶、張茂等黨眾數千,皆效用。是年冬,粵匪陷廬州。

四年,六安繼陷,北路捻匪日猖獗。和春督大軍規廬州,不暇北顧。袁甲三剿捻,徬徨於皖、豫之交。正陽為要衝,距州城六十里。光箸扼關以御,捻黨數來犯,五戰皆捷。季學盛踞於家圍,而馬四、馬五、王亮彩、鄧三虎等諸捻黨出沒州境,先後平之。廬州大軍無後顧憂者,光箸之力也。五年,大軍克廬州,光箸署知府,撫流亡,嚴斥候,數殲伏匪。六年,遂實授。尋巡撫福濟疏列其治行上聞,以道員記名,署廬鳳道。時和春移督江南大軍,袁甲三再起軍臨淮,捻勢南趨。光箸甫出兵,捻首張洛行已破周鎮、王莊,犯三十里舖。光箸背水為陣,令曰:“有進無退!”分三路擊之,以八百人破賊數萬。

七年春,捻匪龔德等掠正陽關,光箸偕副都統德勒格爾渡河襲擊,斃賊八百餘,追七十里。將搗其巢,聞六安復為粵匪所陷,回保壽州。粵匪驟至,圍城。破其地雷,夜乘霧出城,分三路襲賊營,鄉團應之。賊驚潰,追擊,斃賊千餘,圍立解。捷入,加按察使銜。乘勝合水陸進剿,毀賊營四十餘處,克正陽關,賜號鏗色巴圖魯。閏五月,捻匪復踞正陽關,欽差大臣勝保率兵至八里垛,光箸請夾擊於沫河口,建浮橋先渡馬隊。賊忽由後路鈔來,光箸立船頭督戰,左腿中槍,猶指揮進擊,纜斷溜急,舟覆,沒於河。詔贈布政使銜,依贈官賜恤,予騎都尉世職,謚剛愍,於壽州建專祠。

光箸吏治戰績為安徽第一。嘗言:“大兵宜攻不宜守。郡縣吏宜守四境,不宜守孤城。”皖北倚為保障。及其歿後,捻氛乃益熾,人尤思之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