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銖”二字形體頎長,“五”字交筆彎曲,上下兩橫較長;“朱”頭方折,“金”頭呈較小正三角形而比“朱”頭略低。邊廓堅挺精整,錢面穿上有一橫劃。據此形制特徵,當可繫於宣帝五銖(前73—49年),亦有研究者訂為漢武帝上林三官所出。為國家一級文物。
鍾旭洲捐贈國家一級文物春秋戰國“齊國六字刀幣”和西漢“金五銖金幣”。
金五銖是1980年陝西鹹陽出土,系方孔圓錢中最早的黃金鑄幣。錢徑2.6厘米,重9克,含金量95%,與出土西漢金餅等同。
“五銖”二字形體頎長,“五”字交筆彎曲,上下兩橫較長;“朱”頭方折,“金”頭呈較小正三角形而比“朱”頭略低。邊廓堅挺精整,錢面穿上有一橫劃。據此形制特徵,當可繫於宣帝五銖(前73—49年),亦有研究者訂為漢武帝上林三官所出。為國家一級文物。
鍾旭洲捐贈國家一級文物春秋戰國“齊國六字刀幣”和西漢“金五銖金幣”。
五銖:中國古代貨幣。 鑒於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
五銖初始 漢武帝之後 小五銖簡介 剪輪五銖 後期的五銖錢五銖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字,故名。五銖錢是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貨幣,先後有10多個王朝和政權、20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銖錢。西漢元狩五年,五銖錢率...
五銖錢簡史 西漢五銖 東漢五銖 四出五銖西漢時期的古錢幣,鑒於幣制混亂和鑄幣失控後引起的吳楚叛亂等嚴重後果,漢武帝在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未能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
公元前140年 公元前118年 元狩五年 特點 五銖歷史魏五銖,是中國古代錢幣的一種。三國時期魏文帝,明帝皆鑄有五銖,新錢形仿漢制五銖,故稱“魏五銖”。
簡介 成色年代傳形五銖外形似東漢晚期的“剪輪五銖”,目前只有一枚存世,出土於陝西漢中勉縣老道寺蜀墓。
簡介 來歷北朝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鑄,青銅製。據《北齊書》帝紀第四 文宣載:……四年春正月……己丑,改鑄新錢,文曰「常平五銖」。又查《隋書》志第十九...
定義 常平五銖分類小五銖,約於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鑄,俗稱“雞目錢”、“鵝眼錢”,由其形小而得名。 雞目五銖面文“五銖”,鑄造精美,面有周郭,無好郭,背側...
簡介 小五銖舊譜隸定為“沈郎五銖”、六朝“雞目五銖”或王莽所鑄,均不確。今錢幣學家據其出土、形制、書體及銅質等特點,將小五銖錢考釋為西漢武帝或宣帝時造,較為恰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