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溪概況
東溪鎮位於綦江南部,地處川黔公路線上,東接扶歡鎮,西鄰丁山鎮,南挨趕水鎮,幅員面積157平方公里,轄2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8.1萬。東溪鎮歷來是綦江的首場,解放前是川黔邊境土產貨的集散地,商業較為繁榮。解放後,以農業、輕工業為主業,商業、餐飲業等第三產業十分活躍。2002年被渝府發(2002)80號檔案批准為全市100個小城鎮商業鎮之一。2005年,東溪古鎮被命名為重慶歷史文化名鎮。東丁河、福林河和綦河交匯於此,3000餘棵古老的黃葛樹密布成西南地區最大的黃葛樹群,加上明清穿逗結構吊腳樓民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這裡,一直是美院師生的寫生地,還是電視劇《傻兒師長》的外景地。古鎮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優美的自然風光,可概括為兩石、兩碑、三宮、三廟、三瀑。兩石是烏龜石和神石;兩碑是“撫我孑遺”碑和“南平獠”碑;三宮是“南華宮”、“萬壽宮”和“萬天宮”;三廟是“觀音廟”、“玉皇廟””和“鎮海王爺廟”;三瀑是大、小金銀洞瀑布和太平橋瀑布。
歷史文化
東溪鎮具有悠久的文化歷史,據記載"東溪古鎮原名萬壽場,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此設丹溪縣,唐太宗貞觀十七年撤丹溪縣為鎮,明初置東溪里.民國年間,先後為南區、四區、二區駐地。解放後為東溪區公所駐地,復以丁山河向東流入綦江河和綦江河從東面來此,命名“東溪”。
東溪鎮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是綦江地下黨活動最早的中心地區。1945年春,川東特委巴縣中心縣委決定在東溪成立中共綦江縣委,並設東溪支部。同年春,將東溪支部改為東溪特支。1949年1月,中共川南二工委決定,將中共津綦特支改為中共川南二工委大一區。1949年上半年,綦江縣先後建立城郊、東溪區委和鐵路特支。7月,中共川東特委決定,撤銷川南工委,成立綦南中心縣委。8月,綦南中心縣委決定,成立中共綦江縣委,下設城郊、東溪區委和鐵路特支。東溪地下黨先後組織幾次反帝反封建和抗捐鬥爭,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譜寫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旅遊資源
東溪旅遊資源豐富。明朝成化年間的川黔青石板古道穿場而過,210國道和渝黔高速公路縱貫全境。3000餘棵姿態各異的黃桷樹生態群和明清穿斗結構的吊腳樓民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曾是電視劇《傻兒師長》的外景地。兩碑、三宮、三瀑、四橋、六廟、九市,讓人流連忘返;太平渡口、琵琶古塞、貞節牌坊、石刻木雕、川劇評書、龍燈舞獅,令你拍手稱快。2002年,東溪鎮已列為重慶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 |||
|
丁山湖風景區
東溪古鎮—丁山湖旅遊區位於綦江南部,距重慶主城區僅50分鐘車程。主要有東溪古鎮、丁山湖、花壩草原等景區。
丁山湖位於綦江縣西南,與貴州習水縣接壤,海拔899米,湖面面積460萬平方米,夏季氣候涼爽,是避暑休閒、回歸自然的佳地。丁山湖五溝七岔,有大小峰巒75座。湖水明澈碧綠,水天一色,風景如畫。四周峰巒疊嶂,盈繞蒼松翠柏,密布水竹、楠竹。湖中花果島如蓬萊仙山,四面臨水,格外清幽。烏龜山酷似下山烏龜,龜背上樟樹成蔭,常年香氣撲鼻。白鶴山嶺上成群白鶴棲戲於蔥翠山林間,蔚為壯觀。還有僰人遺蹟、松齡鶴壽、長春翠竹、高岩飛瀑、石筍雄姿、觀音溪趣、城隍古剎等景觀。
花壩位於綦江縣石壕鎮,與貴州接壤。有李公壩天坑、溶洞等景點,素稱“萬畝花壩高山草原”。旅遊區內還有石壕溶洞群、牛舌口峽谷、紅花湖等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