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渝府發〔2013〕62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大數據行動計畫》已經2013年6月28日市第四屆人民政府第14次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13年7月30日
重慶市大數據行動計畫
大數據是繼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之後信息技術融合套用的新焦點,是信息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新引擎,將引發各領域、各行業生產模式、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的變革和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及人們生活方式產生深刻影響。為搶抓全球大數據戰略資源,加快發展大數據產業,推動我市產業結構調整,根據國家總體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訂本計畫。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發展的方針,緊密圍繞我市“雲端計畫”的實施,以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重要民生套用為示範,推動企事業單位數據共享開放,加快大數據產業布局,攻克大數據關鍵技術,促進大數據技術及解決方案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及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廣泛套用,將大數據產業培育成全市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二、總體目標
到2017年,大數據技術在民生服務、城市管理及全市支柱產業發展等領域廣泛套用,大數據產業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形成民生服務、城市管理和經濟建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構建起雲端智慧型信息化大都市,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數據樞紐及產業基地。
(一)建成大數據產業。堅持“國際化帶動、市場化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的發展方針,打造2―3個大數據產業示範園區,培育10家核心龍頭企業、500家大數據套用和服務企業,引進和培養1000名大數據產業高端人才,形成500億元大數據產業規模,建成國內重要的大數據產業基地。
(二)形成大數據套用模式。堅持“公共服務示範為引領、主要行業套用為驅動”的推廣策略,促進大數據技術在民生服務、城市管理等領域的示範套用,實現大數據技術在電子商務、工業製造、交通物流、醫療衛生、食品藥品安全、金融、傳媒等行業的全面套用。
(三)突破大數據技術。引導科研機構和人才團隊向我市集聚,力爭在虛擬技術、雲計算平台技術、海量數據存儲、數據預處理、新型數據挖掘分析、信息安全技術、大數據關鍵設備7大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和規範。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
統籌全市產業發展,通過引進行業領先企業與培育本地企業相結合的模式,完善大數據生態產業鏈,科學規劃大數據產業布局,打造特色鮮明的大數據產業基地。
1.完善大數據生態產業鏈。推進雲計算數據中心集群建設,開展數據存儲服務,形成數據資源窪地。支持有較強集成能力的信息提供商建設大數據服務平台,提供大數據分析公共支撐“軟體包”及重點領域套用“軟體包”等集成共享服務。支持國內外知名數據分析和套用企業來渝開展大數據挖掘和分析等增值服務。支持本地網際網路信息服務提供商統籌資源,面向細分領域開發大數據套用服務。支持軟硬體企業和服務企業垂直整合,與信息內容服務相結合,提供軟硬體一體化的大數據解決方案。
2.建設大數據產業基地。加快推進兩江國際雲計算產業園高品質數據中心建設,形成100萬台伺服器運算能力的數據中心集群,集聚一批大數據存儲、分析、套用、加工等服務企業,提供面向政務、商貿、金融等領域的大數據套用服務,打造國家級大數據產業基地。在有條件的區縣建設大數據套用服務產業園,促進大數據與雲計算、物聯網、移動網際網路及電子商務等產業融合發展,重點推動大數據在社會管理、居民生活和娛樂等領域的套用。依託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在大數據軟硬體一體機和大數據的智慧型終端設備部件配套生產領域,重點引進10家核心企業,集聚一批零部件配套生產廠商,實現端製造與大數據套用服務互動發展。
(二)開展大數據示範套用。
結合城市特點和大數據套用特徵,在民生服務、城市管理、行業套用及外包服務等重點領域開展大數據示範套用,以示範套用引領產業發展,形成全市協同互動的發展模式。
1.民生服務領域。多渠道採集食品藥品安全、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教育文化、旅遊休閒、就業等方面的數據,推動數據的整合、共享和開放。積極鼓勵企業及科研機構利用民生領域大數據開展研究,最佳化民生服務的解決方案,開發個性化便民服務套用,提升民生服務質量。基於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建立基於大數據套用架構的市民融合信息服務平台,搭載市民個人網頁、便民移動套用等,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便民信息服務,推進均等化和人性化的民生服務。
2.城市綜合管理。以城市綜合管理為對象,構建科學的預警監控體系,整合城市規劃、交通、治安、城管、環境、氣象等方面的數據資源,建立可視化和智慧型化的大數據套用分析模型,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智慧型分類、整理和分析,使城市管理者能夠更準確地預測可能出現的情況,及時調度資源,從而有效疏導、防範和處理城市管理領域的風險和問題,打造智慧、平安、和諧城市的典範。
3.行業套用領域。面向電子商務、工業製造、交通物流、商貿零售、金融、電信、能源、傳媒等數據量大的行業領域,積極引導具有行業影響力的企業,大力開展數據採集和監測,提供數據挖掘和分析、商業智慧型及橫向擴展存儲等軟硬體一體化行業套用解決方案。積極支持具有較強存儲技術和資源的企業提供數據銀行服務,尋找全新商業增長點。
4.大數據外包服務。積極引導企業面向國內外數據市場,承接大數據外包業務,通過對海量數據資料進行擷取、管理、處理,深入挖掘其價值,形成豐富的大數據服務解決方案。重點面向離岸數據市場,推動外包產業整體向雲外包轉型。支持企業建立標準化的統一外包服務處理平台,通過標準化、模組化和流程化將服務集成,加快推進數據管理、數據挖掘等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加快推進商業智慧型、研發服務等知識流程外包,為客戶的產品研發設計、智慧型控制、決策制定、銷售運營等提供專業數據服務支撐。
(三)攻克一批大數據技術。
吸引國內外知名的大數據分析和套用服務企業來渝建設大數據研發中心,支持本地中小微型信息服務提供商面向細分行業或領域開展大數據套用服務的研究和探索,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參與國內外大數據標準化建設工作。力爭突破一批大數據關鍵技術,並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標準和規範。
1.突破一批關鍵技術。
(1)虛擬化技術。研究跨平台、支持多作業系統的虛擬化技術,最佳化虛擬化技術的安全性,實現虛擬機之間的完全隔離與資源的動態調整。
(2)雲計算平台技術。研究符合大數據海量存儲、快速讀取、並發處理等特點的雲計算平台技術,重點研究低功耗高性能計算機晶片、資源彈性調度、分散式存儲技術、並行計算等關鍵技術。
(3)海量數據存儲技術。研究大空間、快速度、高可用的基於服務架構的大數據存儲體系結構以及開放網路存儲資源的聚合方法等,提高數據存儲系統的容錯能力,提高數據的更新速率,進一步提高隨機並發讀寫速率,滿足大規模用戶並發執行需求。
(4)數據預處理技術。研究大數據的提取、轉換、清洗和集成等預處理技術,重點研究對分散式、異構化數據進行規格化、一致性處理技術,以及對流式數據的實時流式預處理技術,克服數據非標準化、欠準確和不完整等缺陷,提高數據質量,方便數據管理。
(5)新型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研究新型數據倉庫、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索引查詢、人工智慧及圖像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智慧型分析技術,提高對大數據隱藏價值的挖掘,為政府、企業決策提供重要支撐,為人們生活提供個性化服務。
(6)大數據信息安全技術。研究大數據環境中潛在的信息安全隱患和威脅,重點研究數據隱私保護、風險評估與預測、電子證據保全與分析等技術,為大數據套用提供信息安全保障。
(7)大數據關鍵設備技術。研究快閃記憶體、PCM等低功耗新型存儲硬體技術,開發基於大數據套用的下一代移動通信終端、一體化數據存儲處理伺服器、軟硬體設備一體化的大數據產品開發,提高大數據硬體設備研發水平。
2.推進建立標準規範。
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參與國內外大數據標準化工作,大力支持在數據安全、服務質量、體系架構、評估認證等方面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套用標準。推進制定大數據採集、管理、交換等標準,明確收集數據的範圍和格式、數據管理的許可權和程式以及開放數據的內容、格式和訪問方式等。
(四)強化信息基礎設施。
推進全市通信骨幹網路擴容升級,啟動“國際信息港”建設工程,最佳化網路通信能力,提高通信網路質量,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健全網路通信服務保障體系,將我市打造成為全國信息交換樞紐,全球重要的“國際信息港”。加快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寬頻中國”戰略,打造“光網?無線寬頻重慶”,加快3G、4G網路建設,大幅度擴大光纖網路、行動網路和無線區域網路覆蓋範圍。到2015年,實現主城區重點場所和區域的無線網路全覆蓋;全市城鎮和農村人均接入寬頻能力分別達到20M和4M;與國內主要城市的直達數據通道網路延遲力爭小於30毫秒。
(五)完善大數據採集形成機制。
逐步完善大數據採集體系,建立政府和社會互動的大數據採集形成機制,通過政務數據公開共享,引導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公共組織等主動採集並開放數據,形成數據的大開放,為大數據技術研究和套用開發提供豐富的原材料。鼓勵採用行政收集、網路獲取、感測採集等多種方式,建立特定主題的基礎資料庫,持續收集、更新數據,並向社會開放。
(六)確保大數據信息安全。
探索制定面向政府信息採集和管控、敏感數據管理、數據質量、數據交換標準和規則、個人隱私等領域的大數據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明確大數據採集、使用、開放等環節涉及信息安全的範圍、要求和責任,確保國家利益、社會安全、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信息不受侵犯。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為目標,加強安全測評、電子認證、應急防範等與大數據相關的信息安全基礎性工作,加強大數據環境下信息安全認證體系建設,提升大數據產業的公信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在市雲計算工作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下,建立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大數據戰略實施協同推進機制,制定全市大數據發展規劃及產業政策,協調重大問題,加強大數據套用服務的統計監測和公共平台監管,定期通報情況,及時總結經驗。以重慶市雲計算專家委員會為基礎,適時增聘大數據領域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為全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及服務創新、產業發展及相關項目工程實施提供決策支持。
(二)強化信息資源共享。
積極引導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加快對大數據相關標準規範的研究,制定行業數據採集與交換標準和規範。制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評價體系,積極推進全市各級政務網路間的數據共享與交換;鼓勵科研機構加強對科研數據的採集和整理,降低數據資源共享門檻,提升研究效率;鼓勵行業協會或龍頭企業針對特定領域採集數據資源,通過合理方式向社會開放共享,推進價值發現、深化商業智慧型。
(三)大力培育套用市場。
引導和鼓勵企事業單位將非核心的數據業務外包,推廣使用大數據技術和標準,政府部門和公用事業單位優先採購在我市註冊納稅的企業提供的大數據解決方案。積極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大數據產業,開展大數據採集整理、挖掘分析,尤其是對政務數據、公共服務領域數據的深加工和深挖掘。積極開展大數據服務試點工程和套用示範,對技術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的大數據技術、解決方案以及利用價值高、內容完整的大資料庫進行認定和資助。
(四)加強人才培育與引進。
以大數據領域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為載體,引進有關高端人才,對符合條件的高端人才按有關規定享受相關待遇。鼓勵研究型大學設立大數據專業研究生課程,培養新一代數據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等高端人才。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聯合職業培訓機構,培養大數據產業化套用的中級人才。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職業培訓機構合作,對大數據技術研發、市場推廣、服務諮詢等方面的人才進行崗位培訓與職業教育。
(五)加強交流與合作。
支持信息服務骨幹企業、科研機構聯合國內外知名大數據企業或研究機構,成立“產學研用”一體的大數據專業研究院、實驗室,開展大數據關鍵技術、解決方案等相關研究,共同推進研究成果市場化套用。每年舉辦一屆中國(重慶)國際雲計算博覽會。通過各種招商平台,宣傳和推介重慶市產業政策和投資環境,吸引國內外大數據服務供應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硬體設備製造商落戶重慶。
(六)落實產業政策扶持。
加大對市級大數據重點項目在項目核准、財稅優惠、用地保障、電力保障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整合有關市級專項資金,設立重慶市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優先對大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市場化推廣、大數據套用示範工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大數據標準規範制定、大數據外包服務等領域的重點項目給予資金支持。鼓勵大數據加工處理企業、大數據商業模式創新企業參加軟體企業等資質認定。引導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加大對大數據產業的投資力度,鼓勵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大數據企業提供貸款,拓寬大數據企業融資渠道。
附屬檔案:重慶市大數據行動計畫推進工作責任表
序號 | 工 作 任 務 | 牽頭單位 | 配 合 單 位 |
1 | 組織實施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 | 市科委 | 市經濟信息委、市財政局 |
2 | 組織實施“國際信息港”建設 | 市經濟信息委 | 市通信管理局、市發展改革委 |
3 | 打造“光網?無線寬頻重慶” | 市通信管理局 | 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市教委、市科委及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
4 | 組織實施大數據示範套用 | 市經濟信息委 市發展改革委 市科委 | 市交委、市衛生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商委、市財政局及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
5 | 推動大數據外包服務發展 | 市外經貿委 市經濟信息委 | |
6 | 整合現有資源、落實大數據產業發展財稅支持政策 | 市財政局 | 市地稅局、市國稅局、市經濟信息委 |
7 | 推動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重點企業和項目引進 | 市經濟信息委 | 市發展改革委、兩江新區管委會、北部新區管委會、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
8 | 制定政務數據資源共享評價體系,積極推進各級政務網路間的數據共享與交換 | 市經濟信息委 | 市政府有關部門、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 |
9 | 推動大數據人才培育和引進 | 市人力社保局 市教委 | |
10 | 推動大數據相關標準和規範的制定 | 市經濟信息委 | 市質監局 |
11 | 探索建立大數據相關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 | 市經濟信息委 | 市政府法制辦 |
12 | 開展針對大數據企業融資扶持工作 | 市金融辦 | 市經濟信息委 |
13 | 開展大數據產業交流與合作 | 市經濟信息委 | 市外經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