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顧

2009年7月11日,地處萬州區與雲陽縣交界處的潭獐峽流域因短時陣雨引發山洪,河水猛漲,導致35名“驢友”被困。截至昨晚10時許,16人成功獲救,確認16人不幸遇難,尚有5人下落不明,搜救行動仍在全力進行。
接到情況報告後,市委書記薄熙來、市長王鴻舉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搜救遇險人員。市委常委、副市長馬正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吳政隆立即趕赴現場指揮搶險,並從主城區和涪陵等地抽調了大批武警、消防官兵及海事搜救人員參與搶險搜救行動。
出事地點潭獐峽地形複雜,山勢陡峭,峽谷和河床最窄處只有兩三米,河床坡降2.1%,峽谷一側是萬州區地寶鄉,另一側是雲陽縣泥溪鄉。11日下午3時許,在一個多小時內,萬州區地寶鄉降雨量達到24毫米,雲陽縣泥溪鄉降雨量達到35.9毫米,陡峭山勢迅速匯聚雨水,導致山洪暴發。
事件起因

事發時,這支35人的隊伍居然正在峽谷中最窄的一段漂流,根本沒有避險可能,斜風、細雨,幽谷溪行。雨水最初開始匯集的時候,它甚至讓旅程變得更加的愜意。
這種共識,在這支35人組成的自助旅遊團隊達到重慶市萬州區潭獐峽“地縫峽段”時達到了最高點———峽深、水幽,深潭恍若無數珍珠———陰無天日、涼爽可人,此時行程已盡大半,腳下的溪水仍是涓涓細流。
因為熟悉路程,萬州驢友“煙花”走在最前面,領隊超哥斷後,年近60的何小華夫婦相伴走在隊伍的中間。因為不會游泳,身著救生衣的“四黃”緊跟著一同來自重慶的小張哥,而“小妖”則邊走邊跟男朋友打鬧……隊伍慵懶地緩慢向前推進。
下午3時許,隊伍挺進“一線天”。這是一段位於萬州地寶鄉與雲陽泥溪鄉之間的峽谷,原始而未開發開放。事後,率先到達這裡的救援人員艱難地發現,這裡谷深達50-60米左右,最窄處卻只有2米,最寬處十餘米,河床坡降2.1%。
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候,鄰近的萬州區和雲陽縣開始下雨。當地氣象台數據顯示,在此後一個多小時內,鄰近的萬州區地寶鄉降雨量24毫米,雲陽縣泥溪鄉降雨35.9毫米。狹窄的河谷像漏斗細窄的尾端,激增的雨水迅速匯集,如管涌般噴奔而下。
人群聽到了雷鳴般的咆哮聲,但為時已晚。在這間隙,小張哥聽到走在隊伍最後面的超哥扯著嗓子喊了句“洪水”,他誤聽為“猴子”,轉身正要問個究竟,卻看見兩米高的巨浪夾雜著泥沙從超哥背後襲來,一下子“就什麼都沒有了”。
受害者留言

2009年7月11日15時,重慶市萬州區潭獐峽流域因降雨引發山洪。一支通過網路自發組織的35人自助游團隊,在穿越潭獐峽下游未開發、未開放的峽谷地帶時,被洪水捲走。
看到3個人從眼前被沖走,“我是真想抓住他們,真想救人啊!可是什麼也抓不住,一抓就被浪打開,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被沖走啊。
——— 獲救者“煙花”
我只有平靜地撫摩著肚子對孩子說:“寶寶,爸爸去了遙遠的地方。他會永遠快樂旅行,再也沒有羈絆和牽掛。他將永遠踏足雪山,暢遊江海,遠行沙漠。”
——— 遇難者之一王虎的妻子在重慶最大的驢友群上留言
渾黃的山洪沿著細窄的潭獐峽猙獰而下的時候,其實已經給足了警告。它低沉的怒號震耳欲聾,只是速度更加迅疾,不給見到它的人絲毫反應機會。
如果僅從這一點判斷,7月11日下午發生在重慶市萬州區潭獐峽的山洪悲劇似乎無法避免。但實際上,悲劇發生之前,它曾數次發出過警告,對自然偉力的一再輕視讓人們放棄了起碼理性的判斷。然後,它傲慢地吞噬掉至少16條鮮活的生命。
再然後,活著的人開始在天災與人禍之間進行反思,那些“自發群體式”驢友戶外運動存在的缺陷也得到審視——— 山洪也許終究會發生,但脆弱的生命不該如此被輕視。
截至昨日,已有16人獲救,打撈起遇難者遺體16具,尚有3人失蹤。基於人道考慮,重慶市政府還給每位遇難者的家屬發放了撫慰金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