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原重慶市巴縣中學),位於重慶市巴南區,是原四川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重慶直轄後首批重點中學,全國科技教育特色學校。2016年1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創建於1907年,其名巴縣預備中學堂,2011年11月22日,經市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占地100000多平方米,在校師生6000餘人,其中高中部(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國中部(重慶市巴南區全善學校),教職工400餘人 。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新老巴中同祖同根、一脈相承;市二中番號撤消後,從21世紀初以來,老巴中校友為新老巴中歷史承傳而奔走努力;巴南區政府、新巴中鄒勤等校領導又多方論證呼籲。在老學長廖伯康支持下,2005年4月14日邱萬興、龔大埜、張建中、楊澤平、袁輝國(美國)、黃仕倫、吳惦章、陳培厚、野谷等一大批老巴中海內外校友聯名上書時任重慶市市長王鴻舉;重慶市教委於2006年2月10日以渝教辦函(2006)8號檔案批准新老巴中歷史承傳對接。

原巴縣中學

巴縣中學歷史沿革 巴縣中學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文國恩(靖之)率巴渝眾多名士倡議建巴縣中學;次年先在字水舊院設簡易師範班。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由留日生曾紀瑞(吉芝)任監督,在機房街開學正式成立的巴縣預備中學堂(即巴縣中學);與重慶府中學堂、川東師範為巴渝地區最早建立的新型著名公立學府。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學堂遷入會府街(蜈蚣嶺)新校址。

清宣統三年(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監督朱必謙(蘊章、同盟會員)率巴中學生赴通遠門威懾清兵迎夏之時起義軍入城,助重慶蜀軍政府之成立。

民國元年(1912年),學堂改名為巴縣縣立中學校,學生有胡子昂(後曾任巴中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監督改稱校長。

民國四年(1915年),於銅鼓台設分校(1918年廢),師生反對袁世凱稱帝。

民國六年(1917年),改校名為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民國十年(1921年),鄧中夏、黃日葵、吳玉章、惲代英等在巴中舉辦傳播馬克思主義知識的重慶講演會。

巴縣中學 老校門 巴縣中學 老校門

民國十二年(1923年),四川社會主義青年團領導人共產黨員童庸生(順義起義領導人之一,後犧牲)在巴中任教。

民國十四年(1925年),楊闇公任書記的第五屆團地委成立,建立7個團支部之一在巴中。

民國十五年(1926年)10月,北伐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來渝招生,巴中學生應考,龔燦光考取第一名。這當時巴中,中法大學、中山大學、川東師範被譽為巴渝左派的四大支柱。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校長沈懋德離任參與創辦重慶大學。巴縣甲種農業學校,巴縣國民師範學校建制劃歸巴中。

民國十九年(1930年),春巴中由會府街遷兩路口先農壇(今之大田灣體育館、局);曾家岩農校、勸學所街師範、字水分校同時併入。

民國二十年(1931年),增設高級農科。巴中學生向宗魯時任重慶大學中文系主任,就抗日撰《告全國同胞書》;他與原巴中校長、重大教授文伯魯,數學教授何魯號稱巴渝學界“三魯”。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於浮圖關茶亭設農科分校,停辦師範科。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6月19日,巴中三十周年,舉行兩天校慶活動。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為避日機轟炸,巴中於當年秋遷至魚洞石房子。

民國三十年三(1944年),校長龔宛鳥創設高中部,校名改稱巴縣縣立中學。

民國三十年五(1946年),秋季開學巴中各班全部遷回兩路口;為收回部份被占用校舍巴中與川師等校組成五校聯合護校委員會請願示威;全部收回了校舍。從魚洞至兩路口時期,巴中校園結社出牆報不下十五、六起;較有影響的有《萬春郵報》(《萬春報》)、《學行周報》、《燈塔報》、《龍潭周刊》、《星光報》、《叮叮報》、《群力劇社》等。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後,校名改稱為重慶市巴縣中學。

1951年5月,重慶市巴縣中學改名為重慶市第二中學。

1953年秋市二中校址從兩路口遷往化龍橋。市二中至上世紀末,在文靜波、張富潔、范青山、江國梁、張雨初等校長帶領下。

1998年,重慶市第二中學番號撤消,校舍教職員併入重慶市第二十九中學校。

新巴縣中學

民國十四年(1925年),促創巴縣中學的文國恩(靖之)先生,多次極力促進以“全善堂”三百擔田產興辦巴縣鄉土中學,具體由曾任巴縣縣立初級中學(巴縣中學)校長的張筱門等在界石鄉“蜀眉絲廠”舊址上籌建中學。

民國十五年(1926年),在楊闇公領導的重慶平民學社社員嚴紀陵幫助下,學校正式成立定名為全善中學,張筱門兼任校長。巴縣中學與全善中學同祖同根,從上述事實可見倪端。

民國十六年(1927年),全善中學改名為“渝南中學”,董事長鄒漢卿、校長潘芳徽。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渝南中學停辦,部份班次合入兩路口巴縣中學,此即為巴中與渝南中學(後之新巴中)血肉相連之明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在原渝南中學校址基礎上又創辦了私立渝南國小。

民國三十年(1941年),渝南國小停辦,與石崗鄉的鳳崗中學合併,改名為南鳳中學,校長張筱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鳳中學遷至巴縣跳石鄉,跳石鄉南鳳中學又改名為“私立全善中學”,李召南為董事長,嚴紀陵等為常務董事,劉丙吉為校長。

1952年,石崗私立巴南中學合入全善中學改名為巴南全善聯合中學。七月更名為私立新民中學,十二月又改名為重慶市新民中學。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1953年,四川教育廳發文新民中學改名為巴縣第六初級中學。此時巴縣縣府即著手考慮在巴縣縣府所在地建立一所以“巴縣”全名命名的中學。

1955年,巴縣縣立第六初級中學為此目的遷至巴縣縣府所在地魚洞新校舍更名為“四川省巴縣第三中學”。

1971年,又更名為魚洞中學。

1973年,再更名為巴縣第十一中學。

1978年,十一中被列名為巴縣三所重點高完中之一。

1984年,巴縣第十一中學命名為四川省重點中學之一的“四川省巴縣中學”。

1997年初更名為“四川省重慶市巴縣中學”。

1998年四川省重慶市巴縣中學更名為“重慶市巴縣中學”,為重慶市首批重點中學。

2000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大典》;學校團委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的光榮稱號。

2007年被國家教育部、人事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11年11月22日,經市教委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為重慶市實驗中學校。

辦學條件

辦學規模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占地100000多平方米,在校師生6000餘人,其中高中部(重慶市實驗中學)、國中部(重慶市巴南區全善學校)。學校被市教委確定為新課改實驗樣本學校,與重慶市內外7個學校結為幫扶對子、捆綁式發展學校、領雁工程學校等。

硬體設施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擁有標準足球場、50米游泳池及體育館、健身房;建有400米和250米橡膠田徑運動場各一個,室內籃球場4個;擁有70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和25000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擁有藏書20萬餘冊的圖書館;擁有國家雙Ⅰ類標準的理、化、生實驗室;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擁有數十個科技創新、通用技術、綜合實踐活動功能室。

師資力量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教師隊伍中教職工400餘人 ,研究員5名,特級教師8名,中高級以上職稱教師200餘名,30餘人獲國家級榮譽稱號,近百人獲得省市級榮譽稱號。

截至2012年6月,新老巴中先後有曾紀瑞、周蓮舫、周少伯、朱必謙、文伯魯、饒紹淵、饒冕南、張筱門、沈懋德、肖華清、溫少鶴、晏橫秋、賴問農、龔宛鳥、潘芳徽、李召南、嚴紀陵、劉丙吉、文靜波、羅大綱、李千百、張健群、張富潔、范青山、江國梁、張雨初、俞靖邦、王忠賢、柯世瑜、鄒勤等先後長校,革命家童庸生、漆南薰、肖楚女,雷耀清、董季安、周作廉、周恭先、賴以莊、佘雪曼、成善楷、蘇驥千、鄺抱齋、黃紹先、胡經緯、余時亮、張詠可、戴學熾、譚紫光、劉邦耀、何代福、劉曉華、王新華、王力等先後任教。

特級教師(8名):曾永江、胡先進、楊成軍、李原、王新華、王力、何代福、羅啟維

中學研究員(5名):劉邦耀、何代福、羅啟維、劉曉華、鄒勤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先進德育工作者(1名):鄒勤

對外交流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先後有英國、美國、加拿大、芬蘭、澳大利亞、新加坡、韓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學者來校進行學術交流,學校經外交部批准取得了直接聘請外國專家的資格,常年聘有外籍教師住校執教。學校是全國中學生籃球分會、田徑分會副主席單位,是全國部分重點中學、實驗中學聯合體成員,重慶重點中學聯誼會副會長單位。

從1999年至2014年,該校和英國迪克斯學校、德國舒爾兄妹文理高中、韓國仁川青少年交流中心、加拿大聖母瑪利亞高中以及澳大利亞坎特伯雷學院建立了友好學校關係。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6年高考:該校重本裸分上線人數504人,首次突破500人,上線率40.5﹪;二本裸分上線人數1001人,首次突破1000人,上線率80.7﹪。3同學分別獲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自主招生加分。1同學以698分(裸分)獲巴南區理科總分第一,數學(150分)獲重慶市單科第一;2同學以617分(裸分)並列巴南區文科總分第一。全區文科前10名,該校9人;理科前20名,該校18人。600分以上111人,其中文科6人,理科105人。該屆兩個“雛鷹班”上重點本科線113人,班級平均分618分。

2015年高考:重點本科裸分上線431人(全區683人),加藝體、民飛上重點本科線533人。本科上線1021人,上線率81%。理科670分以上3人(全區3人),660分以上11人(全區12人),650分以上23人(全區26人),600分以上208人(全區278人)。全區理科前10名中,該校有9人。文科640分以上2人(全區3人),620分以上8人(全區13人),600分以上32人(全區48人)。全區文科前10名中,該校有7人。首屆兩個“雛鷹班”學生上重點本科線116人,平均分625分。

2014年高考:重點本科上線(裸分)302人,加空飛、民飛、藝體上重點本科線411人。本科上線(含藝體生)961人,上線率達80%,總上線率99.5%。理科最高分652,文科最高分625,均為巴南區第一名。1同學以636分,居全市報考空飛類考生的第二名,超過北京大學空飛班和清華大學空飛班預錄線。

2012年高考:有三名同學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預錄線;重點本科上線435人(含藝體、空飛民飛),其中600分以上高分人數達55人;本科上線1018人;高考總上線率99.2%;全區理科前10名中該校有8人,文科前10名中該校有7人。

•中考成績

2016年中考:重慶市全善學校聯招上線575人,上線率75.76 %,上線人數、上線比例再次雙雙遙居全區第一。600分以上的高分段共388人,占初三畢業學生人數一半以上。共有104名同學考入重慶市實驗中學雛鷹班,通過指標到校保送已有443人被重慶市實驗中學錄取,上線率高達58%,加上被其他市級重點中學保送錄取的學生人數,重點高中上線率高達65.5%(未含聯招錄取場錄取人數)。

2015中考:重點高中指標到校錄取374人,藝體特長生錄取24人,聯招考試上線107人,總計上線505人,上線率高達73.3%,上線人數和上線率均居全區第一。參加巴南區重點高中指標到校保送考試,全年級共有371人保送重慶市實驗中學,其中95名優秀學子升入重慶市實驗中學“雛鷹班”,保送率高達54%。全區聯招考試第一名和全區參加區普考試(含保送生)第一名均在該校。區普考試(含保送生)全區前100名該校占54人。

2014年中考:該校中考聯招上線人數505人(含體藝特長生),上線率高達73.83%,是全區唯一一所上線率超過70%的學校,再次雙雙保持全區第一。

2012年中考:上聯招上線人數524人,遠超區內第二名學校200多人,上線率70.43%;雙雙保持全區第一。

•學科競賽

2012年10月22日,在2012年全國高中學生生物學聯賽(重慶賽區)中,該校高2013級袁浩、黃善欽、熊銘傑、韓沖、張勝傑等五名學生獲全國三等獎;夏時興、艾敬淞、鄒琪雯、楊天恩、張晉瑞、段德政等六人獲重慶市三等獎。

2012年12月,在2012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聯合競賽(重慶賽區)中,該校高2013學生劉爽獲得國家二等獎,夏時興、周美芩獲得國家三等獎,袁浩、譚超、駱鵬、饒偉立、熊銘傑、馮婷獲得重慶市三等獎。

2013年,在第29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該校高2013級學生駱鵬、熊銘傑獲國家二等獎,趙曉勝、楊韻西、陳巧雲、陳映宇、何樂為、李宜、劉爽、吳宇、於友穇、周杰、伍河霖、盧於翰、馬暉、楊天思獲國家三等獎。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中國小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簡稱NOC活動)決賽中,該校高中趙潘林同學的“智慧型穿戴式塔吊控制系統”和來自國中梅傲寒同學的“智慧型感應式停車取卡系統”分別獲得高國中組“技術發明創新”項目一等獎。

•素質競賽

2015年1月,在第二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該校劉恆戀同學獲得二等獎。

2015年4月16-19日,在重慶市第30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該校共獲重慶市一等獎2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2項,優秀科技創意獎2項。其中,初二年級梅傲寒同學的創造發明“感應式停車取卡系統”獲國中組一等獎,並獲重慶師範大學“三春湖”專項獎。

2015年9月20日,該校藝術團舞蹈隊所排演的《閨繡》參加重慶市第七屆中國小學生藝術節舞蹈比賽,獲一等獎。

2015年11月19日,在巴南區第七屆“健康校園杯”中小學生足球啦啦操比賽中,該校藝術團舞蹈隊獲得中學組第一名。

2015年12月,在重慶市第七屆藝術展演匯報演出中,該校在本屆藝術展演中參加了四個大項,均獲得一等獎。

2015年,在巴南區第四屆“安全在我心中”書畫大賽中,有6名學生獲獎。參加巴南區“墨香書法展示”活動評比,選送的5件軟筆作品,獲一等獎1件,二、三等獎各2件;6件硬筆作品,獲一、二等獎各3件;何文賢老師獲指導一等獎4項、指導二等獎3項,李培老師獲指導二等獎2項。巴南區首屆“新華杯”中小學生現場書法比賽,按規定4名選手(軟硬筆各2人)參賽,獲軟硬筆一等獎各一人,二等獎各一人;何文賢老師獲指導一等獎;學校榮獲團體一等獎。參加2015年重慶市第十八屆師生書法繪畫藝術大賽(書法類),學生獲一等獎16人,二等獎17人,三等獎25人,優秀獎10人。

教師成績

2014年2月,該校古春艷老師在重慶市第四屆中學語文青年教師優質課大賽獲國中組一等獎。

2014年5月7日-8日,在“2014年重慶市國中地理新課程優質現場課比賽”中,該校李鳳老師獲一等獎。周濤老師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2015年1月,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務部和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關愛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中,該校馬萬槐副校長被評為“先進個人”,彭小瑜老師被評為優秀輔導員。

2015年4月16-19日,在重慶市第30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黃艷老師的科技教育方案“讓熏臘肉等傳統文化與環境保護兩全的探究活動”獲教師優秀科技教育方案一等獎。

2015年6月,該校谷瑞廷老師參加重慶市通用技術優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

2015年7月,該校谷瑞廷、劉謙穎老師參加重慶市第四屆中小學生科技節中小學生優秀科技教育活動錄像課比賽獲得一等獎。

2015年11月25日,在“重慶市化學優質課評比暨展示活動”中,該校彭雪老師獲重慶市一等獎。

2016年3月,該校生物組在參加巴南區生物優質課大賽中,鍾虎老師獲得一等獎第一名,並代表巴南區參加重慶市高中生物優質課大賽,王丹老師獲得二等獎。

學校榮譽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先後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民眾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學校”、“全國貫徹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單位”、“全國教育科研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國防教育先進單位”、“中國走向新世紀特色學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第一批全國中國小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重慶市首批‘健康校園’、‘人文校園’示範學校”、“首屆重慶市科普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併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大典》(教育卷)。學校是“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級綠色學校”、“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培養體育後備人才(女籃、田徑)試點校”、“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被教育部、公安部、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重慶市唯一的“空軍飛行學員早期培訓基地”,被成都軍區批准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被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命名為首批“重慶市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校訓

校訓石 校訓石

苦學力行、求是求新

校訓是對學校全體師生的訓導,校訓的內涵就是學校希望在師生生命里打上的終生的精神烙印。

苦學:強調一種學習的刻苦態度和精神。

力行:就是要實踐,要學用結合。學而後行,強調實踐,強調行動,勤奮等。

求是:追求真理。

求新:注重創新。

苦學力行是人文立魂的具化,求是求新是科技樹人的要求。

•校徽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徽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徽

巴縣中學(現重慶市實驗中學校)校標由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啟功先生題寫。

學校校標呈圓形,底色為天藍,藍色表示海洋,以海洋象徵世界。核心圖案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類似英文字母“Z”的白色符號,在“Z”形符號中上部的空位上有一顆閃爍的紅星,兩個符號組合起來,正好是一個中文的“巴”字的象形圖案,代表了巴縣中學與巴渝文化深厚的聯繫,而“Z”正是“中”字的第一個字母,合起來就巧妙地表示巴縣中學的簡稱———“巴中”。

“Z”形符號“Z”上端尖細,給人以由遠而來的視覺感受,表示學校歷史源遠流長;下端呈射線狀,射線是無限延伸的,寓意學校辦學面向未來,教育實踐探索是無窮的,且象徵學校的未來無限美好。

“Z”形符號中上部空位的紅星,代表科技,代表現代化,寓意學校辦學條件面向現代化;同時它也象徵巴縣中學是長江邊的一顆明珠;它還象徵每一個巴中人,尤其是莘莘學子,每一個人都是一顆閃亮的星。

•校歌

校歌 校歌

巴蜀文化起文翁

塗山禹跡思禹功

人聚五方,天生二水

砥嶂百川東

士多剛悍,地儲秀異

昔伴楚人風

巴蜀文化起文翁

塗山禹跡思禹功

人聚五方、天生二水

砥障百川東

士多剛悍、地儲秀異

昔伴楚人風

而今,時勢造英雄

男兒讀書報國,努力少壯

術業要專攻

先立乎大,徐貫其通

古今中外好兼容

舊德新運,復興民族

日新又新期無窮

學生活動

學校每年均會舉辦藝術節、英語節、運動會、夏令營、科技活動月及興趣活動小組等活動。

據2012年4月學校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學校成立有創造發明協會、濟航環保社團、天文社、機器人工作室、計算機協會、歷史學社、時光剪影社、清風民樂社、“變廢為寶”工作室、無人機協會、棒球社、《濟航》校報社等八十多個學生社團。

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副校長:馬萬槐(主持工作)、譚勇、王百康、查慧

歷任領導

歷任領導一覽表
名稱姓名職稱年份
巴縣預備中學堂 曾吉芝 校長 1907年-1908年
巴縣預備中學堂 周蓮舫 校長 1908年-1909年
巴縣預備中學堂 周少伯 校長 1909年-1911年
巴縣預備中學堂 朱必謙 校長 1911年
巴縣預備中學堂 文伯魯 校長 1911年-1912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文伯魯 校長 1912年-1913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1924年-1926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饒紹淵 校長 1915年-1918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饒冕南 校長 1918年-1921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張筱門 校長 1921年-1922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1923年-1924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張仲君 校長 1922年-1923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胡鶴如 校長 1926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沈懋德 校長 1926年-1927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肖華清 校長 1927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溫少鶴 校長 1927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汪若憲 校長 1927年-1929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晏橫秋 校長 1929年-1931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賴問農 校長 1931年-1936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吳人初 校長 1936年-1937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曾漢良 校長 1937年-1938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陳安國 校長 1938年-1939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吳國梁 校長 1939年-1941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楊君谷 校長 1941年-1942年
巴縣縣立初級中學 龔鵷 校長 1942年-1944年
巴縣縣立中學 龔鵷 校長 1944年-1946年
巴縣縣立中學 何錚 校長 1947年-1949年
巴縣縣立中學 蔣永炳 校長 1949年
重慶市巴縣中學 文靜波 校長 1950年-1951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文靜波 校長 1951年-1954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張富潔 校長 1954年-1958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范青山 校長 1958年-1980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甘露 校長 1961年-1962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江國梁 校長 1971年-1984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楊恩芳 校長 1984年-1987年
重慶市第二中學 張雨初 校長 1984年-1998年
全善中學 張筱門 校長 1926年-1927年
渝南中學 鄒漢卿 董事長 1940年-1942年
渝南中學 潘芳微 校長 1927年-1935年
渝南國小 盧德孚 董事長 1935年-1940年
渝南國小 石明淵 董事長 1940年-1942年
南鳳中學 石明淵 董事長 1942年-1946年
南鳳中學 張筱門 校長 1942年-1947年
全善中學 李召南 董事長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學 嚴紀陵 常務董事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學 龔永齡 常務董事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學 劉丙吉 校長 1947年-1949年
全善中學 劉自沛 校長 1947年
全善中學 宋貴榮 董事長 1950年-1951年
全善中學 劉化民 代校長 1950年-1951年
巴南全善聯合中學 宋貴榮 董事長 1952年
私立新民中學 劉化民 代校長 1952年
重慶市新民中學 羅大剛 校長 1952年-1953年
巴縣第六中學 李千白 校長 1953年-1954年
巴縣第六中學 張健群 校長 1954年-1955年
巴縣第三中學 張健群 校長、57年兼書記 1955年-1968年
巴縣第三中學 胡朝志 革委會主任 1968年-1969年
魚洞中學 馬鳴武 革委會主任、書記 1971年-1972年
魚洞中學 周炳能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1971年-1972年
巴縣第十一中學 馬鳴武 革委會主任 1973年
巴縣第十一中學 周炳能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 1973年-1976年
巴縣第十一中學 何似 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書記 1973年-1979年
巴縣第十一中學 馬世璋 校長 1978年-1979年
巴縣第十一中學 張健群 校長、79-86兼書記 1979年-1983年
巴縣第十一中學 俞靖邦 校長 1983年-1984年
四川省巴縣中學 俞靖邦 校長86-89兼書記 1984年-1986年
四川省巴縣中學 王忠賢 校長、93起兼書記 1986年-1995年
四川省巴縣中學 李明潔 書記 1989年-1993年
四川省重慶市巴縣中學 王忠賢 校長、書記(至1998) 1995年-1996年
四川省重慶市巴縣中學 柯世瑜 校長 1996年-1998年
重慶市巴縣中學校 王忠賢 書記 1998年-2002年
重慶市巴縣中學校 鄒勤 校長、2002兼書記 1998年-2010年9月
重慶市巴縣中學校 曾永江 校長、兼書記 2010年9月-2011年11月
重慶市實驗中學校曾永江校長、兼書記2011年11月-

知名校友

百年來新老巴中(含市二中)為國培養的人才據不完全統計有:各級黨政軍領導人及各界代表人物胡子昂、周欽岳、廖伯康、孫同川、李嘉仲、胡世榮、李思源、龔鶴、向宗魯、張西洛、溫厚華、熊丸(台北)、彭伯通、陳代六、胡甫臣、龔燦光、傅群、陳家躍、廖禎華、邱萬興、王覺、唐煒柏、賀力平、金先慶、吳凱南、范邦林、冉隆華、羅德喜、潘正清、竇紹祖、牛尚平、吳小平、黃震嘉、楊驚途、朱自強、楊啟剛、楊啟衛、祝家麟、秦運文、吳精華、賈自助、丁偉傑、王禮欽、周復昌、陳家修、閻侗有、陳德敏、馬一平、趙玲琍(女)、王洪華(女)、楊恩芳(女)、楊志威、陳嘉修、夏清安、唐秋雲、劉德驥、尹天榮、羅憶志、吳躍群、單天錫、馮祝基、顧恆岳、文熙元、高洪鵬、袁輝國(美國)、龔鑫、張健中、黃仕倫、楊澤平、蔣宗仁、冉邦國、楊思畏、白泗荘、王華庸、穆風逵、吳惦章、陳培厚、野谷、庹克正、李善傳、苟廉泉、劉澤霖、候天純、胡茂修、葉永華、朱波、趙成谷、吳昌海、庹克輝、余問中、劉維福、沈嘉吉、袁流傑、何健鴻、陳恩祿、周斌、黃明禮、楊震華、周朝東、李亮、石文昭、高本元、徐莉莉(女、香港)、曾勇、范肆政、代恕、趙有平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