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重慶市奉節中學校創建於1903年,是下川東第一所官立學校,劉伯承元帥於1906年、溫詩鑄院士於1944年分別就讀於此。學校現為重慶市重點中學、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北京2008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中國基礎教育英語教學研究科研基地、重慶市優秀衛生單位、重慶市安全文明校園、重慶市教育科研實驗基地、重慶市“領雁工程”示範校、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示範學校、清華大學研究生遠程教育扶貧基地校、成都軍區國防生源基地。
學校於2007年7月搬遷至西部新城魏家坪,總占地面積391.5畝,總建築面積13.26萬m2,現有教學班106個,在校生7200餘人,教職工36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重慶市優秀(骨幹)教師26人,縣骨幹教師52人,高級教師110人。學校班班配有空調、多媒體設備,寬頻信息網開通,藏書10萬餘冊,設立6個閱覽室,課餘時間對學生開放;校區內建有106個室內監控系統和42個室外監控系統,所有建築由風雨連廊連線,樓樓相通;博學園、慎思園、至善園、折桂園,與建築群構成了完美和諧的整體,環境幽雅、人文氣息濃郁;有標準塑膠足球場、籃球場和400米環形跑道,各種體育設施按標準配置,具備承辦市級中學生運動會的規模和條件;學生公寓可容納住校學生6000餘人,室內有獨立的衛生間、洗漱間、洗澡間、外陽台,按公寓標準配備單人床、存放櫃、鞋櫃、學習桌、冷熱水、壁扇和窗簾;三個食堂可同時滿足5000餘人用餐,超市、醫院、洗衣房、理髮店、書店、眼鏡店,集中設在後勤服務中心,為學生提供便捷、優質服務。
奉節中學全體師生秉承“厚德篤學、至善致遠”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管理為先,質量立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勵精圖治,團結協作,全力打造優質高中教育品牌,為早日創建成重慶市示範高中而努力奮鬥。
歷史沿革
夔州府官立中學堂
鴉片戰爭失敗,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一批先進的中國人萌發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上些人提倡效法歐美國家的教育制度。19世紀六十年代新式學堂出現了。1903年,清廷詔令各府縣開辦新式學堂。時夔州知府鄂芳(蘭谷),因之遵章於光緒廿八年(1903)創辦夔州府中學堂。
1905年,清廷下令“停科舉以廣學校”。一時間表,新式學堂如雨後春筍,迅速在各府縣舉辦起來,其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武、尚實”。
1905年4月,“夔州府中學堂”正式成立,首任監督(校長)梅樹寧。學制五年,面向夔屬六縣(雲陽、開縣、萬縣、奉節、巫溪、巫山)招生。經費由六縣賓興會和契稅分攤。
1906年,六縣人士以該校容納學生有限,又在各縣資捐項下提款,於原考棚(老城奉師)增設中學堂一所,當年,劉伯承考入夔州府官立中學堂。
1907年學生反對官僚壓制師生言論罷課,並成立學生自治會。
1908年聘北京師大學堂畢業生鄭仲賓先生來校教授英語、數理。鄭先生在校任教八年。
1911年11月,湖北新軍營長阮桂芳率部駐奉兩月,離奉時擄去學校全部儀器。
1912年,西坪校舍創辦夔州府聯合縣立師範學堂(簡稱“夔聯師”),官、公兩校合併於考棚街辦理,改稱夔州府中學堂。
夔州聯合縣立中學校
1913年,府制廢除,學堂改稱學校。夔州府中學堂更名為夔州聯合縣立中學校(簡稱:夔聯中)。
1917年3月,北洋軍吳光新部自渝敗退東撤,經奉節,駐軍於西坪中、師合校處,次日開拔不戎於火,遂使校舍被禁,僅存頭門屋舍數間,該校遂遷考棚辦理。
1919年,師範停招新生,時共7個班(其中師範3個班)學生240人(其中師範91人)。
1924年改行“新學制”。中學分初高中,學制各三年。
1931年3月,奉省令,中、師合校改名為夔屬共立初級中學。時雲陽、萬縣、開縣均已開辦中學,不願丙分擔辦學經費,該校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1932年9月,戍區當局(廿一軍軍部)令四川省立第四中學由涪陵適奉節與夔屬共立初級中學合併,更名為四川省第四中學,樣式址考棚,仍向奉節、雲陽、巫山、巫溪、萬縣、開縣招生,辦成完全中學。
四川省立奉節中學校
1935年省四中更名為“四川省立奉節中學校”,簡稱“省奉中”或“省中”。高中開始招收女生,開奉節中等學校男女合班的先例。
1939年困避日本飛機轟炸,適寂靜鄉。國中部設長沙壩,高中部高魚墩壩,女生部高上壩大瓦房,校舍因陋就簡,租用民房和搭草棚。學生來源除奉節及其鄰縣外,還有不少淪陷區逃難來川的外省青少年。
1950年3月適入奉節縣立中學並與之合併,不久改名為川東奉節中學。
奉節縣立中學
奉節縣立中學(簡稱“縣奉中”或“縣中”)於1944年春創設於木牌坊永安鎮中心國小校內,是年秋季附設簡易師範班。1946年秋遷入城北蓮峰書院和勸學所舊址(臥龍風一帶)。
四川省奉節中學校
1949年12月3日,奉節解放,1950年3月,由四川省立奉節中學與奉節縣立中學合併為完全中學,不久改名為“川東區奉節中學”。1951年,全校有教職工35人,國中個班,高中3個班,普通師範兩個班,簡師一個班。以後,川東區、川南區、川西區和川北區撤銷,合而為一,組成四川省。1952年8月“川東區奉節中學”更名為“四川省奉節中學校”。
1953年3月,高國中應屆畢業生提前一學期畢業,以應國家需要。中學不再招春季始業班。
從1949年底到1956年,基本上完成對舊教育的改造,教育事業得到發展。
1958年,全校師生下廠勞動鍛鍊,參加社會大煉鋼鐵勞動,還辦起了小水泥廠、石灰石廠、木工廠、農肥廠、農場,勤工儉學開展得轟轟烈烈。
1968年8月招收國中10個班,以後每年都招有國中班,1972年春招高中三個班,以後第年都招有高中班。
1990年8月29日,縣委宣布鄧世衡擔任奉中專職黨總支書記,加強了奉中黨建工作。
1991年9月陶德榮擔任校長。首先組建了強有力的高效團結的領導班子,使學校管理規範化,注重民主管理,堅持依法治教,學校機構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到位。
1997年,重慶直轄後,學校更名為“重慶市奉節縣中學”。
2001年4月,學校被重慶市驗收合格為重點中學,2003年3月,重慶市人民政府正式下文和授牌命名為市級重點中學,學校更名為“重慶市奉節中學校”
2007年7月學校搬遷至西部新城魏家坪,總占地面積391.5畝,總建築面積13.26萬m2,現有教學班106個,在校生7200餘人,教職工36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重慶市優秀(骨幹)教師26人,縣骨幹教師52人,高級教師110人。學校班班配有空調、多媒體設備,寬頻信息網開通,藏書10萬餘冊,設立6個閱覽室,課餘時間對學生開放;校區內建有106個室內監控系統和42個室外監控系統,所有建築由風雨連廊連線,樓樓相通;博學園、慎思園、至善園、折桂園,與建築群構成了完美和諧的整體,環境幽雅、人文氣息濃郁;有標準塑膠足球場、籃球場和400米環形跑道,各種體育設施按標準配置,具備承辦市級中學生運動會的規模和條件;學生公寓可容納住校學生6000餘人,室內有獨立的衛生間、洗漱間、洗澡間、外陽台,按公寓標準配備單人床、存放櫃、鞋櫃、學習桌、冷熱水、壁扇和窗簾;三個食堂可同時滿足5000餘人用餐,超市、醫院、洗衣房、理髮店、書店、眼鏡店,集中設在後勤服務中心,為學生提供便捷、優質服務。
奉節中學全體師生秉承“厚德篤學、至善致遠”的校訓,堅持“以人為本,管理為先,質量立校、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勵精圖治,團結協作,全力打造優質高中教育品牌,為早日創建成重慶市示範高中而努力奮鬥!
行政分工
校 長:吳 平 負責學校全面工作 黨委書記:劉詠濤 負責黨委工作、分管高2012級 副校長:向 彪 分管教學工作 副校長:李建平 分管體藝衛工作、分管高2011級 副校長:金仁碧(現上派縣教委) 副校長:王立常 分管政教工作 副書記:顏學斌 分管國中年級 工會主席:李紅明 分管工會工作 工會副主席:王波 教科主任:黃曉梅 教科副主任:熊偉 教務主任:田樹林(現上派縣教委) 教務副主任:黃常君 主持教務工作、分管高2013級 教務副主任:劉虹 政教主任:王奎林 政教副主任:吳國令 辦公室主任:王劍明 辦公室副主任:袁丁 後勤主任:向世山 後勤副主任:馬宇(現上派縣教委) 後勤副主任:黃仁湖 保衛科長:裴昌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