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子-重子相互作用
![重子-介子-內部結構表](/img/e/9c5/nBnauM3X0MjM5UjN1IzNyAjM5MTM2MDO0YTMxADMwAzMxAzLyczLx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正文
屬於強相互作用,它一直是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對它的研究主要採取兩種途徑:①唯象理論的研究,它依靠分析與相互作用有關的實驗數據並結合一些一般性原理,把相互作用以勢能的形式表示出來,參量由符合實驗來定(見核力)。②基本理論的研究,試圖從一種理論原則出發,推導出重子間的相互作用。目前強相互作用理論還有不少困難,尚難直接推出重子間的相互作用。核力的一般性質及唯象理論見核力。這裡側重介紹核力的微觀機制。1934年,湯川秀樹提出的介子交換理論邁出了第一步,從那時起,核力的介子交換理論已有很多發展。單玻色子交換勢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結果,其中單π交換給出了核力的長程性質。套用π-核子散射的實驗數據,處理2π交換的效應,可得到核力的中程性質,人們稱由此得到的核力為巴黎力。
巴黎力的中、長程部分是由μ、ω、A1、2μ介子交換推導出來的,計算中採用了色散關係,並用實驗的耦合常數、μN相移和μμ低分波輸入來計算的。這個計算避免了使用微擾論,沒有用自由參量,導出了中、長程部分的核力,但是仍然不能導出核力的短程行為。巴黎力的短程部分用一個參量化的軟排斥芯唯象勢來描述,共12個參量。巴黎力是低能區最好的一個半唯象核力,它相當好地符合了低能區(入射核子能量小於 350兆電子伏)兩核子系統的3000多個實驗數據, 並且它的中、長程部分與唯象核力相應部分完全吻合,這說明對核力的中、長程部分在理論上已有了一個定量的了解。對於能量更高的區域,由於π產生不可忽略,相互作用要複雜得多,目前尚無一個比較滿意的描述。
對N-嚻系統,由於湮沒現象的產生,相互作用將更複雜。它的中、長程部分與N-N情況相似,仍可由μ、2μ、ω、A1介子交換給出,而對其他部分了解較少。現在N-嚻系統已有不少截面和極化方面的實驗,一個簡便的方法就是用光學勢來描述N-嚻相互作用。光學勢實部的中、長部分選為由 μ、2μ、ω、A1交換導出的介子交換勢,即N-N巴黎力中的μ、2μ、ω、A1交換的貢獻分別乘交換介子的G 宇稱所組成的勢,實部的短程部分是唯象的,光學勢的虛部選為短程唯象勢。這樣的勢較好地描述了部分N-嚻系統的實驗。關於Λ-N 相互作用,從Λ 和核子的散射及Λ超核中超子的結合能和超核能譜分析中已得到了Λ-N 相互作用的一些性質。它的強度比N-N相互作用弱,與N-N相互作用特點相反,Λ-N 的自鏇單態具有比自鏇三態較強的吸引力,Λ-N 相互作用具有明顯的電荷不對稱性等特點。人們根據這些實驗上的知識來構造唯象的相互作用。同時用介子交換理論推導Λ-N 相互作用也取得了一些結果。至於N-Δ及Δ-Δ 相互作用,雖然已有了很多研究,但目前尚無定論的結果。
![夸克-膠子間的相互作用-模型圖](/img/2/856/nBnauM3XzgDN3gTOzITO5MjM0MTM2MDO0YTMxADMwAzMxAzLyk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膠子-內部結構模型圖](/img/5/007/nBnauM3X2EzMwUjN1MTOwAjM0MTM2MDO0YTMxADMwAzMxAzLzk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六個夸克-結構模型圖](/img/9/605/nBnauM3X1gTN5MzN1IzN3kTM0MTM2MDO0YTMxADMwAzMxAzLyczLzM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