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核
正文
含有超子(見奇異粒子)的原子核。最早發現的超核是含有一個Λ超子的Λ超核,它是波蘭科學家M.丹尼什和J.普涅夫斯基在1952年從暴露在宇宙線中的核乳膠里發現的。由於Λ超子是最輕的奇異重子,而強相互作用要求奇異數和重子數守恆,因此Λ超子在核物質中相對於強相互作用是穩定的,只能產生弱相互作用衰變。這使得Λ超核和Λ超子有幾乎相同的壽命(大約為2×10-10秒)。因而在實驗上比較容易觀察到Λ超核。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發現了幾十種Λ超核,例如H、H、He、H、Be、C等。另外,還發現了兩種含有兩個Λ超子的雙Λ超核(掆He和抍Be)。除了Λ超核外,最近還發現了∑超核。理論上還預言有可能發現Ξ超核,但實驗上至今沒有觀察到。產生超核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奇異交換反應:
和 。
由於在這些反應中,K-介子帶的奇異數轉移到Λ或∑超子上,因此稱其為奇異交換反應。通過這些反應,實驗物理學家已經測量到一系列相當清晰的超核激發能譜,為開展超核能譜學的理論研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超核的發現,不僅證明了核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對於研究核子和超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超子進入原子核中後對其運動形態的影響都有重要作用。應當注意,由於超核是一個由三類粒子(中子、質子和超子)組成的多體系統,它比原子核有更多的激發方式。例如,在Λ超核和雙 Λ超核中可能有五個粒子或六個粒子空間全對稱的態,即所謂超對稱態。這是普通原子核所沒有的新型激發態。因此研究超核的運動規律具有更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