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理玄機

醫理玄機

《醫理玄機》,作者是郝宏偉,由羊城晚報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描述的是“通俗中醫藥叢書”融知識性、趣味性、民眾性於一體,把深奧的中醫藥知識用趣聞軼事、典故、傳奇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來,通俗易懂,使讀者既能從中了解中醫藥的知識,感悟中醫藥的歷史文化,又能從中獲得讀書的樂趣。

基本信息

醫理玄機

作者:郝宏偉 編輯、剪輯:陳英華執行

ISBN:10位[7806515216]13位[9787806515211]

出版社羊城晚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

定價:¥26.00元

內容提要

“通俗中醫藥叢書”融知識性、趣味性、民眾性於一體,把深奧的中醫藥知識用趣聞軼事、典故、傳奇等生動活潑的形式表現出來,通俗易懂,使讀者既能從中了解中醫藥的知識,感悟中醫藥的歷史文化,又能從中獲得讀書的樂趣。本書為叢書之一,主要內容為醫理玄機,本書的內容對普及中醫藥知識,讓中醫藥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信中醫、用中醫的良好社會氛圍,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的國粹。中醫藥學既是中華文化的產物,同時又從醫藥學方面體現了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博大精深的文化,影響和造就了中醫藥學。中醫藥文化吸取了儒、道、釋、法、陰陽、兵、農等豐富的思想營養,交織著天、地、人之間的和諧,與傳統哲學、曆法、天文、禮儀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特別是提出“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與四射相副、天地萬物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體思維模式,無不閃耀著東文文化的璀璨光芒。從古代的經史子集,到歷代的詩詞歌賦,乃至《紅樓夢》等文學巨著,無不充溢著中醫藥文化。中醫藥與中華文化融為一體,不可分離,成為中華優秀文化的寶貴財富。

目錄

引子

1從宇宙的角度認識人

天人相應

陰陽:宇宙變化之道

五行:一種宇宙模型

2血肉之軀的律動

臟腑:人體的中心和樞組

經絡:聯繫全身的網路

氣血精津:生命功能的載體

神:生命的司令官

3正氣與邪氣的較量

正氣:人體中抗病和康復的力量

邪氣:侵襲身體的敵人

邪正相爭:疾病的發生

4辨證論治的智慧

四診:偵察疾病的方法

辨證:對疾病性質的推斷

5戰勝疾病的神奇技藝

治則治法:療病的謀略

方藥:迎戰疾病的武器

跟名醫診病

展望

後記

書摘

陰陽之間的關係

陰和陽不是互不相干的,相反,二者是密切聯繫、相互作用的。陰與陽之間的關係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陰陽是對立制約的。對立,就是說兩家性質相反,是死對頭,如白與黑、冷與熱、動與靜、生與死。制約,就是說由於兩方對立,就可以牽制、約束對方。就像冷與熱,在寒冷(陰)的時候人們可以烤火(陽)取暖,炎熱(陽)的時候人們可以用水(陰)降溫納涼。

其次,陰陽存在消長和平衡。這是對陰陽動態關係的描述。消是減少的意思,長是增長的意思。消長是說對立制約的陰陽雙方,不可能是雙方的力量每時每刻都完全對等,而是有的時候一方強大點,有的時候另一方又強大點,因此陰陽斗爭是一個一會兒你增我減,一會兒你減我增的動態的過程。平衡,是說以上的這種你消我長,在全過程來看,總體上是力量平衡的。比如一天晝夜,在正午時分,太陽當空,是光明(陽)的成分最多而黑暗(陰)的成分最少的時候,但正午一過,黑暗的成分就開始慢慢增長,而光明的成分慢慢減少,等到黃昏太陽西斜,則黑暗和光明的成分基本相當了,再往後夜晚降臨,黑暗處於優勢,到子夜黑暗的成分到達頂點,而光明的成分降到最低;但隨後,光明的成分開始增長而黑暗的成分開始減退,到早晨光明又超過了黑暗。一整天,光明和黑暗就是在這樣一種你消我長的過程中,但總體來看,二者的力量是基本相當的,也就是說是平衡的。一年四季同樣是這個道理,冷和熱鬥爭,春天熱氣長寒氣消,夏天熱氣升到極點,秋天熱氣消而寒氣開始長,冬天寒氣長到極點。這樣你消我長地循環,但一整年總體上看熱和寒的力量是相當的、平衡的。

古人習慣用太極圖(又叫陰陽魚圖)形象地表示陰陽的關係。白魚代表陽,黑魚代表陰。黑白顏色相反,說明陰陽相互對立;黑白魚首尾相咬,表示陰陽相互制約。以圓心為中心從白魚尾巴開始順時針方向看,可以發現白魚面積越來越大,黑魚面積越來越小,到了圓的頂端後,又開始黑魚的面積越來越大,白魚面積越來越小,表示陰陽消長運動;而總體來看黑白魚的面積是一樣的,表示陰陽的平衡。

第三,陰陽是“互根”和可以轉化的。“根”是根源,“互根”就是互為根源,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無論是陰還是陽,其內部都蘊含著對立面。這就像老子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正如再黑的夜也有星光,太陽當空也會有陰影,再寒冷的冬天也有陽光下的一些暖意,再炎熱的夏天也有風吹過的清涼。在太極圖中,一半是遊動的“黑魚兒”,一半是遊動的“白魚兒”,然而白魚長著黑眼,黑魚長著白眼,就是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是陰陽互根的形象表達。

由於陰陽互根,在條件轉變時,事物總體的陰陽屬性就可以互相轉化。正如夏天炎熱到了極點,就會開始涼爽,向秋天過渡;冬天三九嚴寒之後,春天就將來到。樂極生悲,否極泰來。可見,陰陽互根與轉化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陰陽的消長平衡。

人體中的陰陽

再由天地說到人體。既然萬事萬物都有陰陽,那么人也不例外。如:

體表與內臟相對,體表在外為陽,內臟在里為陰;內臟之中,位置高(以膈肌為界線)的心、肺為陽,位置低的肝、脾、腎為陰;髒與腑相對,腑的功能通達、運動為陽,髒的功能收藏、沉靜為陰……陰陽還可以概括人的生理功能。人體的物質基礎(血肉筋骨)屬陰,而生理功能活動(如心要跳動、肺要呼吸)屬陽,二者互相依存,協調運作。生理功能活動(陽)的發牛,必然要消耗一定的營養物質(陰),而營養物質(陰)的吸收產牛,又必須依賴於臟腑的機能活動(陽)。

正常情況下,上述人體中的各種陰與陽之間保持著相對的平衡協調狀態(古代稱為“陰平陽秘”)。但是,一旦由於某種原因,導致了陰陽的平衡被打亂,疾病就發生了。疾病的實質就是人體內陰陽的失衡。

診斷疾病同樣也可以用陰陽的觀點。中醫將陰陽作為認識疾病的總綱。診斷時,如面部色澤比正常人偏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說話聲音比正常洪亮者屬陽,低微者屬陰;切脈發現脈搏跳動比平時速度更快、位置更表淺、力量更大的屬陽,相反更慢、更深、力量更小的屬陰等等。通過對這些症狀的陰陽屬性辨別,就可以逐步辨清疾病的部位、性質、程度、變化趨勢等,從而進一步區分整個疾病的陰陽屬性。如疾病的位置在人體的淺表,疾病是由於人體陰陽物質或功能比正常偏多引起(中醫學稱作實證),病人體溫升高或自己感到身體發熱(中醫學術語稱為熱證)之類的疾病屬陽;而相反,病位在里、虛證、寒證就屬陰。

既然疾病是由於陰陽失去平衡引起,那么治療疾病也圍繞調整陰陽來進行,目標是恢復陰陽的平衡協調。因此,如果是寒病(陰),就用可以發熱的藥(陽)來平衡;如果是熱病(陽),就用寒藥(陰)來化解;如果是陰陽某方面過多,就用有驅除作用的藥,把多出來的部分“瀉”掉;如果是陰陽某方面不足,就用有補益作用的藥來補足……這些就是中醫“熱者寒之”、“寒者熱之”、“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等治療原則,這些原則也是根據陰陽關係而確定的。

P15-1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