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源性疾病

醫源性疾病

醫源性疾病,是由於醫生的診斷、治療工實施不當所引發的一類疾病,但是人們對醫生的診斷工作能夠引起疾病,成為某些疾病的原因卻不大理解。在治療過程中用藥不合理,臨床往往還因醫生語言不慎都可引起患者某些方面的損害而形成疾病。

概述

醫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

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指在診治或預防疾病過程中,由於醫護人員各種言行、措施不當而造成不利於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出現醫源性疾病的環節和涉及面較醫源性傳播廣,可發生在防治疾病的任何環節中,大致可分為診斷性醫源性疾病和治療性醫源性疾病兩大類。

發展現狀

社會對醫源性疾病日益重視社會對醫源性疾病日益重視

醫源性疾病在世界各國也越來越普遍。1973年施梅爾在美國耶魯大學做了八個月研究,發現在被普查的1252人中,240人患有與醫院環境或接受的治療相關的併發症。包括對診斷過程、藥物、輸血反應和醫院感染。其中44人病情嚴重,16人死亡。1989年,斯蒂爾和助手在波士頓大學醫學院中心作了五個月的統計研究,發現815名住院病人中,209人患有醫源性疾病,其中15人死亡。醫源性疾病的首要發病因素是藥物,共有208種,其中發病於診斷和治療過程之後。
在中國隨著醫藥科學迅猛發展發展,各種新藥紛紛面市。反映了人類在征服疾病方面所取得的新的成就。一些大型藥廠的推銷員透露了行將實施的促銷新招。臨床醫生給患者用藥時,在不同廠家生產的療效相同的藥品中選用該廠的藥品,即直接對有關醫生給予獎勵,醫生用藥量與受益的金額成正比。這種促銷手段易致藥源性疾病。
現在人們在醫院就醫,醫生開一張西藥處方列有四、五種藥品不為稀奇。有的患者因多種疾病集於一身,盼望疾病早日康復,要求醫生多開藥。臨床醫療中有同時使用六種,甚至於更多的現象。多種藥物聯用,事實恰恰相反,國內外大量臨床醫藥研究表明,聯用藥物越多不良反應率越高。如2—5種藥物聯用其不良反應率為35%;6—10種藥物聯用不良反應高達78%。由此可見,藥源性疾病與聯用藥物、醫生多開藥密切相關。

發病因素

醫源性疾病的發病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醫療服務因素及機體因素五個方面。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各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素所引起的醫源性疾病主要是醫院內感染。
醫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們所攜帶的微生物種類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醫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

醫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線和放射性核素。在腫瘤治療和疾病的診斷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線使用過量,很容易給病人造成損傷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化學因素

醫院中存在的化學因素包括診斷消毒、治療過程中所使用的各類藥品,包括西藥、中藥和其他藥品。化學因素所引起的醫源性疾病主要是藥源性疾病。

醫療服務因素

醫療服務直接關係到醫療質量,醫務人員嚴謹、細心、負責的態度,可以避免許多醫療差錯或醫療事故的發生,同時醫務人員言行舉止不當也會對患者造成損害,引起醫源性疾病。

機體因素

機體因素是醫源性疾病發生的內在基本因素。同劑量的某種因素對正常人可能不起作用,但對病人可能就會起作用,引起醫源性疾病。因為,作為病人這種特殊的人群,在身體和心理方面都是不正常的,表現在對醫院內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對某些藥物具有較低的耐受性

疾病原因

醫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

醫源性疾病指由醫師或治療師造成的疾病。其範圍很廣,數量很多,不是單一個病。各種醫療事故當然屬此範疇,這要靠醫德和醫學知識去減少。誤診也能造成病人心理上的病。比較多見的抗藥菌的病也是醫源性的,只不過並非某一個或幾個醫師造成的。此外藥物及治療的不良反應、藥物間相互作用等也可產生。如放療及化療的各種副作用是預期之中的,只能儘量減少。
由於一些人的無知或誤解,還有一些不是醫師造成的“醫源性疾病”,這些病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值得注意。中國不少家庭有“小藥箱”,殊不知有些人經常頭痛腰痛,就拿止痛藥吃,長期以後部分人的腎功能減退,還不知病從何而來。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如關木通廣防己等可引起腎功能衰竭這一問題,發現的比較晚,截止到2012年,仍有不少醫師不知道,並且在繼續使用。有的藥發生過敏反應可引起血尿,但許多人只想到腎腫瘤,東檢查,西化驗,浪費資源白白忙碌。如今逢年過節送禮少不了保健品,送禮者當然是好心,其實保健應該靠的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些保健品還偷加了西藥,這些東西造成的“醫源性疾病”著實不在少數,而且很難找出源頭。
中國進入老齡社會,老人們往往同時有好幾種病,但看病時各有專科,各開各的藥,吃起藥來一大把,其中各藥很可能產生藥物相互反應,這也是醫源性疾病,有時甚至比不吃藥還壞。

專家建議

醫源性疾病醫源性疾病

應元岳教授表示能不用藥就不用藥,應該用藥的先考慮口服藥,不能口服的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作靜脈滴注。中國大醫院急診室大多有一個龐大而設備齊全的“吊針室”,這在已開發國家的醫院急診室是沒有的。而大量吊針有些是產生藥物過敏反應的來源。
要知道生活方式健康的人自身有一套防禦疾病的機制。例如感冒總是要經過一定病程。即使是大葉肺炎,在沒有抗生素的時候,經過一定的周期也痊癒了。首先要發揮人體自身的防禦系統,就像《內經》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乾”,要靠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靠大自然的空氣和水,這樣才能保持健康,而不是靠藥。否則“能不用藥時用藥”,非但沒有益處,反而很可能產生由於無知造成的“醫源性疾病”。
公民應對醫源性疾病、藥源性疾病以及濫用藥導致中毒反應,成癮等予以足夠的重視,並廣而告知。對鎮靜、催眠、安定等類藥物雖是經常使用的,均應嚴格加以控制。在用藥時克服形形色色的不良用藥心理,儘量取得醫務人員的正確指導和幫助,而用藥者自身還須仔細品味服藥後的正、副效應,正確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則,千萬不可“人云亦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