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免疫學研究所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006年5月通過專家論證開始建設以來,嚴格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要求以及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任務書設定的建設內容進行了建設,並取得了多方面的重要進展。目前實驗室是國家級重點免疫學科,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團隊基金的承擔者(2001年獲得,2004年和2007年評估優秀,兩次獲得延續資助),是中國免疫學會理事長單位。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為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免疫研究室主任沈倍奮院士,實驗室主任為曹雪濤院士。在依託單位第二軍醫大學的支持下,實驗室發展成為國家醫學免疫學研究與套用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國家組織高水平免疫學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學術交流和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研究方向
免疫學基礎理論和套用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生物學、醫學、藥學乃至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是當今生命醫學領域中的一門帶動性、支持性、前沿性學科。免疫學研究一旦突破,會極大地推動免疫相關性疾病發病機制和治療措施的研究進展。本著基於國內現狀和以往的工作基礎、針對我國重大疾病防治的需求、立足於免疫學領域國際前沿、選擇有限目標重點突破以求形成研究特色並逐步形成國際學術影響的原則和發展策略,實驗室開展了下述五個方面的研究,包括1)免疫應答與免疫耐受的分子機制研究,爭取對於免疫識別的結構基礎有新的認識,提出免疫調控新觀點,對於自主發現的數種新型免疫分子的結構、功能及其作用機制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2)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功能調控及其相關機制研究,繼續發現新的免疫細胞亞群,提出新的免疫細胞分化發育和凋亡的學術觀點,對免疫相關疾病的發病機制提出新的認識;3)感染免疫學研究,對於肝炎病毒與免疫紊亂機制提出新的學術觀點,研製新型B型肝炎治療性疫苗;4)移植免疫學研究,深入研究移植免疫耐受的機制,研發1~3種通過免疫學原理抗移植排斥的有效方法,提出延長器官移植物存活的新途徑;5)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及相關機制研究,對於腫瘤等的細胞免疫治療和多肽藥物免疫治療研究方面,提出新的治療方案,力爭完成自主研製的樹突狀細胞疫苗治療腫瘤患者的臨床試驗。
人員組長
實驗室擁有一支以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家973計畫免疫學項目首席科學家曹雪濤院士為學科帶頭人,以中青年為主體的科技攻關隊伍。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A類)獲得者2人,教授7名,副教授6名,講師11名;具有博士學位的人數占總人數的88%。3人進入上海市學科帶頭人培養計畫。6篇博士學位論文入選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從NIH引進了教授1名,從浙江大學引進兩名博士後、從清華大學引進了一名博士。
科研成果
實驗室建設以來,科研工作在以下幾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在免疫應答與免疫耐受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進一步驗證本實驗室提出的“基質微環境免疫自穩”學術觀點,進一步對於本室2004年發現的新型樹突狀細胞亞群diffDC(NatureImmunology)的分化發育和功能及作用機制有了深入認識,發現肝臟微環境可以通過促進造血幹細胞發育成具有負向調節功能的細胞從而實現免疫自穩效應,研究論文發表於Blood等。研究了自主發現的免疫新分子Nrdp1、Rab7b、hPEBP4、HDJC9、DIgR2等的功能,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Immunology(2009年)、Blood等。在免疫細胞的分化發育、功能調控及其相關機制研究方面,發現了新型調節性T細胞亞群(CD69+CD4+CD25-)以及新型調節性單核細胞(Gr1+Ly6C+)通過表達膜結合型TGF-beta發揮負向免疫調控作用的分子機制,研究論文在JImmunol等發表。在感染免疫學研究,集中研究了TLR和RIG-I與病原體免疫識別機制及其觸發的免疫反應,發現蛋白磷酸酶SHP2通過結合TBK1分子激酶活性結構域並抑制TBK1激酶活性,能夠特異性地抑制巨噬細胞TLR信號傳導中TRIF依賴的細胞因子和I型干擾素的產生,從而負向調控機體抗病毒免疫反應,這為抗病毒免疫反應的調節機制增添了新的認識,同時提示SHP2分子有可能成為抗病毒免疫治療的新靶點。論文發表於《免疫》(Immunity,2006,25:919-928),這是該免疫學領域權威性學術期刊首次發表由我國科學家在國內完成的研究結果。此外,發現病毒感染時免疫細胞中蛋白磷酸酶SHP1的表達水平顯著增高,SHP1在抑制炎症細胞因子的產生的同時,可作用於抗病毒反應中關鍵的蛋白激酶分子IRAK1,顯著增強抗病毒效應因子I型干擾素的產生,研究結果於2008年5月以封面標題的形式發表在《NatureImmunology》。同期雜誌還刊登了為該工作撰寫的專題評論,認為該研究首次發現單一蛋白分子可以在抑制免疫反應中炎症細胞因子產生的同時增強I型干擾素的產生,人們將可以在抗病毒治療中利用單一分子作為靶點,在增強抗病毒療效的同時,抑制炎症反應帶來的損傷,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套用價值;在移植免疫學研究方面,提出了通過抑制樹突狀細胞的成熟進而誘導移植耐受的方法,建立了同種異體胰島移植的小鼠模型並研究了調節性DC和調節性T細胞在誘導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相關分子機制。在免疫預防和免疫治療及相關機制研究方面,已經完成了自體樹突狀細胞瘤苗為基礎的免疫化療(Chemoimmunotherapy)治療轉移性結腸癌的II期臨床試驗,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實驗室建設以來,所承擔的國家973免疫學項目結題驗收後獲得好評,又獲準主持了新一輪的國家973免疫學項目;承擔的國家863項目圓滿完成且承擔了“十一五”國家863重大專項;牽頭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免疫識別的結構信息基礎”順利結題;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基金項目獲得第三期延續資助。在免疫學基礎理論探索與套用性研究方面形成學術特色更加明顯,在國際同行中的學術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圓滿召開了上海國際免疫學會議(2007.7),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多次應邀在國際學術大會報刊國際免疫學大會等作發言報告。在具有重要國際學術影響的雜誌包括NatureImmunology(2篇)、Immunity(1篇)、Blood等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此外,2008年和2009年在NatureImmunology發表2篇述評文章(ImmunologyinChina:thepast,presentandfuture)和(NewDNAsensingpathwayfeedsRIG-Iwith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