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菩提傳麴頭陀傳

醉菩提傳麴頭陀傳

《醉菩提傳麴頭陀傳》是200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天花藏主人。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醉菩提傳麴頭陀傳醉菩提傳麴頭陀傳

《醉菩提傳麴頭陀傳》在中國小說史上,濟公這個形象,是一個嬉笑怒罵中濟困扶危、而又玩世不恭的喜劇性人物。有關他的各種有趣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幾乎是家喻戶曉。《醉菩提傳》二十四回和《麴頭陀傳》三十六則,即是明末清初出現的兩部描定濟公故事的中篇小說,是濟公故事系列中兩部至關重要的著作。小說語言生動恢諧,情節引人入勝,具有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較強的可讀性。

媒體評論

《中國小說史料叢書》主要選收宋代至民初在我國小說發展史上較為重要而以往卻被忽略的作品,自1981年陸續編輯出版以來,已形成相當的規模,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曾榮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叢書獎和三等獎。本叢書的整理,力求選取最好的版本為底本,加以準確的標點和必要的校勘;保留原書的序跋,並視具體情況,選擇有參考價值的資料作為附錄,因此它不但為研究者提供了可資參考的第一手材料,而且可以成為廣大讀者閱讀古代小說的精良讀本,具有長期保存的價值。

目錄

醉菩提傳

麴頭陀傳

校點後記

前言

禪關氣清,靜處自可通神;妙道凝玄,正容乃以說法。若濟顛師者,遇酒肉而不知戒,犯淫色而不知禁,往往嬉笑怒罵,恣情縱意。人第知顛之為顛,究之,極意佯狂,儘是靈通慧性;任情遊戲,無非活潑禪機。此顛之終非顛,而聖跡之不可不傳也。夫松濤竹影,花雨香風,惟貞敏寂靜者始能會悟,而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思欲概以相量不得也。故抱度世婆心者,或托之瘋痴,庶有以驚其聾聵而轉其愚蒙,示以奇怪而發人深省,其與靜處通神,正容說法,蓋亦無弗同也。

桃花庵主人漫題

精彩書摘

第 一 回

靜中動羅漢投胎來處去高僧辭世

詩曰:

愛網無關愛不纏,金田有種種金仙。

禪心要在塵中淨,功行終須世上全。

煩惱脫於煩惱際,死生超出死生前。

不能火里生枝葉,安得花開火里蓮。

八句詩,是說那釋教門中的羅漢,雖然上登極樂,無滅無生,但不在

人世翻筋鬥弄把戲,則佛法何以闡明,神通難於顯示,哪能點醒這濁世一班

愚庸,如今且說一位羅漢,因一念慈悲,在那西湖上留下五十年聖跡,後

來萬代瞻仰,莫不稱奇道異。你道是誰?卻是大宋高宗南渡,建都在浙江臨

安府。這浙中有一座天台山,最為靈秀,原是個活佛住的去處。這高宗建國

在旁,遂改為台州府。這府中有個國清寺,寺中的長老,法名一本,道號性

空,僧臘已是六十八歲,也是累劫中修來的一尊羅漢,但往往默示禪機,絕

不輕易露出本相。這一年,正值歲冬,北風涼冽,彤雲密布,飛雪揚揚。晚

齋後,長老在方丈中禪椅上端然獨坐,眾弟子群侍兩傍,佛前香菸靄靄,琉

燈影幢幢,師弟們相對多時。有一弟子會悟於心,跪在長老面前道:“弟

子蒙師慈,默示靜理,今弟子細細參悟,已知靜中滋味有如此之美矣。”長

老微笑道:“你雖會得靜中滋味固妙,然有靜必有動,亦不可因靜中有滋味

,而遂謂動中全無滋味也。”弟子驚訝道:“蒙師慈,日示靜理,今復云然

,豈動中又別有滋味耶?”長老道:“動中若無滋味,則處靜者不思動矣。

”正說不了,只聽得豁喇喇一聲響亮,有如霹靂,眾弟子盡吃一驚。長老道

:“爾等不必吃驚,此正所謂靜中之動也。可細細看來聲從何起?”眾弟子

領了法旨,遂一同移著燈,出了方丈,行至法堂,轉上大殿,並無影響。再

踅入羅漢堂去,只見一尊紫磨金色的羅漢,連一張彩畫的交椅,都跌倒在地

。眾僧方才明白,原來聲出於此。遂回方丈報知長老,長老也不則聲,閉目

垂眉,竟入定去了。定不多時,忽回來說道:“適來一聲震動,推倒土泥者

,乃紫腳羅漢靜極而動,已投胎往世矣。幸去不遠,異日爾等自有知者。待

彌月時,老僧當親往一看,與之決去往也。”眾僧聽了,俱各驚異不題。正

是:

已知來處來,早辨去時去。

來去兩分明,方是菩提路。

話說台州府天台縣,有一位宰官,姓李,雙名茂春,官拜春坊贊善,為

純謹厚重,不貪榮利,做了幾年官,就棄職歸隱於家。夫人王氏,十分好

善,但是年過三十,並無子嗣。贊善又篤於夫妻之好,不肯娶妾。夫妻兩個

日夜求神祈佛。忽一夜,王夫人夢見一尊羅漢,將一朵五色蓮花相贈,夫人

接來,一口吞下。自此之後,遂身懷六甲。到了十月滿足,正是宋光宗三年

十二月初八日,一更時分,生下一男,面如滿月,眉目清奇。臨生之時,紅

光滿室,瑞氣盈門。贊善夫妻兩個歡喜異常。贊善忙燒香點燭,拜謝天地。

一時親友盡來稱賀。到了滿月,正在開筵宴客,忽門公來報:“國清寺性空

長老在外要見。”贊善暗想:“這性空和尚乃當世高僧,等閒不輕出寺,為

何今日到此?”連忙接入堂中,施禮相見。便道:“下官塵俗中,老師法駕

寵臨,必有事故。”長老道:“並無別事,聞得公子彌月,特來奉賀。但此

子與老僧有些來去因緣,欲求一見,與他說個明白。”贊善滿心歡喜,忙進

內與夫人說知,叫、R環抱著,自己跟出來,送與長老觀看。長老雙手接在

懷中,將手摸著他的頭道:“你好快腳,怎冷也不怕,這等大雪競走了來。

但聖凡相隔天淵,來便來了,切不可走差了路頭。”那孩子就像知道的一般

,微微而笑。長老又拍他兩拍,高聲贊道: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事兒我知道。見我靜修沒痛養,你要動中豁虎跳

。跳便跳,不可迷了靜中竅。色會燒身,氣能敗道,錢財只合幫修造。若憂

凍死須菩提,滾熱黃湯其實妙。你來我去兩分明,慎莫大家胡廝靠。

長老贊罷,遂將孩子遞還丫環,叫他抱了進去。又問贊善道:“公子曾

命名否?”贊善道:“連日因慶賀煩冗,尚未得佳名。”長老道:“既未有

名,老僧不揣,妄定一名,叫做修元,顧名思義,叫他恆修本命元辰。不識

大人以為何如?”贊善大喜道:“元為四德之首,修乃一身之寶,謹領大師

台教,感謝不盡。”長老遂起身作別。贊善道:“蒙老師遠臨,本當素齋,

申款敬。奈今設席宴賓,庖人烹宰,廚灶不潔,以致慢去。尚容親詣寶剎

叩謝。”長老道:“謝何敢當,但老僧即日西歸,大人如不見棄,屈至小庵

一送,叨寵實多。”贊善道:“吾師僧臘尚未過高,正宜安享清福,為何忽

發此言?”長老道:“有來有去,乃循環之理,老僧豈敢有違?”遂別了贊善

,回至寺中靜坐。

過了數日,時值上元,方出法堂升座,命侍者撞鐘擂鼓,聚集大眾,次

第頂禮畢,兩班排立。長老道:“老僧不日西歸,有幾句辭世偈言,宣念與

大眾聽者:

正月半,放花燈,大眾年年樂太平。老僧隨眾已見慣,

歸去來兮話一聲。

既歸去,復何疑,自家心事自家知。若使旁人知得此,

定被旁人說是非。

故不說,只成呆,生死之間難用乖。山僧二九西歸去,

特報諸山次第來。

生死來,休驚怖,今古人人有此路。黃泉白骨久已非,

惟有青山還似故。

水有聲,山有色,閻羅老子無情客。奉勸大眾早修行,

先後同登極樂國。”

長老念罷,大眾聽得西歸之語,盡皆惶惶,一齊跪下,懇求道:“弟子

輩根器頑鈍,正賴師慈指張法教,幸再留數十載,以明慧燈之不滅。”長老

道:“慧燈如何得滅?因彼靈光,故老僧隱焰,死生定數,豈可稽留?可抄錄

法語,速報諸山,令十八日早來送我。”分付畢,遂下法座。眾僧只得一面

置龕,一面傳報。到了十八日,諸山人等盡來觀送。李贊善與眾宰官亦陸續

俱至。性空長老沐浴更衣,到安樂堂禪椅上坐下,諸山和尚並一應人等,俱

簇擁侍立。長老呼其親信五個弟子至前,將衣缽之類盡行付與,分付道:“

凡體雖空,靈光不隔,機緣若到,自有感通,汝五人謹守法戒,毋得放縱。

”五弟子不勝悲慟,叩領法旨。長老又略定片時,忽開目道:“時已至矣,

快些焚香點燭,禮佛念經。”眾僧依言,不一時,禮誦畢。長老令取紙筆,

大書一偈道:

耳順年逾又九,事事性空無醜。

今朝撒手西歸,極樂國中閒走。

長老寫畢,即下目垂眉,霎時圓寂。眾各舉哀,請法身入龕畢,各自散

去。

到了二月初九日,已是三七,又請大眾舉殯。這一日,天朗氣清,遠近

畢至,大眾舉龕而行,只見幢幡前引,經聲隨後,直至山化局,方停下龕子

在松林深處。五弟子請寒石岩長老下火,長老手執火把道:“大眾聽者:

火光焰焰號無明,若坐龕中驚不驚?

回首自知非是錯,瞭然何必問他人。

恭惟圓寂紫霞堂下,性空大和尚本公覺靈。原是南昌儒裔,皈依東土禪

宗。脫離塵俗性皆空,真是佛家之種。無喜無嗔和氣,有才有學從容。名山

獨占樂其中,六十九年一夢。咦!不隨流水入天台,趁此火光歸淨土。”

寒石岩長老念罷,遂起火燒著龕子,一霎時烈焰騰空,舍利如雨。忽見

火光叢中,現出一位和尚,隨火光而起,下視眾人道:“多虧了汝等。”又

叫贊善道:“李大人,汝子修元,乃佛門根器,非宰官骨相,但可為僧,不

宜出仕,切勿差了,使他錯了路頭。倘若出家,可投印別峰或遠瞎堂為師。

須牢牢記取,不可忘懷。”贊善合掌向空道:“蒙老佛慈悲指示,敢不遵依

?”再欲問時,那和尚法相,已漸漸的向青雲內去了。那贊善因聽了長老在

雲衢囑付的話,遂緊記在心,不敢暫忘。後來那修元果真的在靈隱寺出了家

,做出許多奇事。直教:

動靜玄機凝妙道,去來蹤跡顯神通。

畢竟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