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句詩

八句詩,一首之中共八旬的詩。這是我國詩歌最主要的格式之一。

概述

一首之中共八旬的詩。這是我國詩歌最主要的格式之一。中古時的律詩就是由八句構成,齊梁時的古體詩也多是八句。八旬的詩,因是偶數,便於安排驕偶、對仗,平仄的鋪排也較為方便,押韻也合於押偶數句韻的要求,所以成為最流行的格式。

來歷

“八句詩”曾經在黃氏峭山支系廣泛傳播,長期以來,有人把它說成是峭山後裔專有的“認祖詩”。其實“八句詩”遠在黃峭之前就已產生。近年有人考證:
戰國時期,春申君黃歇在李園之變前,有意制譜十三帙,分發給各子女,譜後附有《楚聲歌·送子行》:
駿馬同堂兮赴異邦,任從勝地兮立綱常。
身居外境兮猶吾境,家住他鄉兮即故鄉。
朝夕莫忘兮親命語,晨昏須薦兮祖宗香。
根深葉茂兮同庥慶,有志兒女兮當自強。
據說這是最早的“八句詩”。
西漢宣帝本始年間,黃霸任丞相長史,與尚書夏侯勝犯忤旨“不立武帝廟”,遭連坐下獄,夫人巫氏將《送子詩》改為七律《認親詩》教諸子逃奔。
駿馬同堂赴異鄉,任從勝地立綱常。
身居外境猶吾境,家住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根深葉茂同庥慶,陽夏兒郎總熾昌。
只是首句的“邦”改為“鄉”,末句改為“陽夏兒郎總熾昌”。
東漢獻帝時,董卓專權,太尉黃琬盡忠漢室,殉難。趙夫人淚訓諸子逃生,又將“八句詩”作些改動:
駿馬同堂出異方,任從隨地立綱常。
身居外境猶吾境,家住他鄉即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但願蒼天垂庇佑,炎王兒孫永熾昌。
“炎王”寓琬子“黃琰”,以作認親私記。
唐高宗永徽間,黃守恭泉州經商發跡,置田千頃,舍地創建開元寺。匡護禪師勸其讓諸子外出,自謀發展。分遣時,他又依前詩改作“饒鈸詩”: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隨處立綱常。
汝居外境猶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
朝夕勿忘親命語,晨昏須薦祖宗香。
蒼天有眼長垂佑,俾我兒孫總熾昌。
到了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又有了黃峭的“遣子詩”:
信馬登程往異方,任尋勝地振綱常。
足離此境非吾境,身在他鄉即故鄉。
早暮莫忘親囑咐,春秋須薦祖蒸嘗。
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此外,錦田黃還有道隆的“認親詩”,寧德黃鞠也傳黃隆的“遣子詩”,如此等等。據云至今黃姓的“認親詩”已有六十多種,但總是大同小異,只作個別字詞的變動。所以,不論《納奄仁義譜》的稽核是否準確,也不論黃文華的探考人們是否認同,還不妨黃氏宗親中有更高明的見解。“八句詩”也許可以看成是黃氏祖輩的集體創作,它並非黃姓中某一支系的“專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