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與

酸與

身形似蛇,但長著四隻翅膀、六隻眼睛和三隻腳。鳥名叫酸與。它的鳴叫像在叫它自己。一旦出現在哪兒,那裡就會有恐怖的事發生。詳見《山海經》

基本信息

簡介

酸與酸與
酸與:鳥類。形狀象,四翼六眼三足。自呼其名。現之則該地有恐慌。《山海經(北次三經)》有載。

描述

酸與酸與

《山海經——北山經》: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六足四翼的怪物

動物卷雜論(1)
一、六足四翼的怪物
“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蟲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西山經)
從常理來推測,這是一條怪蛇,甚至是神化。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不是怪蛇,而是昆蟲!什麼叫昆蟲?從生物學常識的角度來說,有頭胸腹,六足四翼,一對觸角、骨包皮。古人沒有這種概念,他們只是類似的歸類,身子又細又長的叫蛇,那么體型差不多的都歸到蛇類。我們要找一種和蛇類似的昆蟲,我可以信手舉兩個,一個是蜻蜓、一個是竹節蟲。你可能說蜻蜓太小了,實際上蜻蜓種類很多,最長的大約17厘米,不比蛇短很多;竹節蟲則比較合適,身長約27厘米(馬來半島產)。竹節蟲收著翅膀的確像僵死的蛇,就是身體太直了。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西山經)
我現在讓你描述一下瓢蟲,看了瓢蟲美麗的圖片後你會說什麼?圓形身體,各色斑點,‘赤如丹水’來描述‘它’的紅斑的確很恰當,六足四翼不必說,‘渾敦無面目’簡直太惟妙惟肖了。你會說這太小了,有點不合情理,沒辦法,我們的思維是如此的固執,被山經作者混沌的概念、模糊的詞語徹底的拴住了,我們無法掙脫我們的慣性思維。如果‘有神焉’換成“有蟲(申與蟲字型很相近)焉”,那么這種解釋沒有任何問題,這是‘訛字’的問題嗎?
看來‘六足四翼’的怪物被歸到昆蟲一類應該沒有問題,但問題總是不斷的產生,我們也不得不去面對。
“景山,有鳥焉,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與,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北山經)
六足四翼,還六目,蜻蜓幾個眼睛?我們知道,蜻蜓有一對巨大的半球形複眼和三個單眼,昆蟲的頭頂一般有1~3個單眼。還像蛇!!半尺多的蜻蜓飛過,古人不叫它‘鳥’叫什麼?再看:
“英鞮之山,是多冉遺之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觀耳,食之使人不眯,可以御凶。”(西山經)
“栒狀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犬,六足,其名曰從從,其鳴自詨。”(東山經)
“葛山之首,其中多珠鱉魚,其狀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東山經)
按照我們上面的方法,這幾個例子似乎都可歸類到昆蟲類,但我要說且慢,我必須講一些我知道的故事。
明史。列傳第二百十二。外國五》(張廷玉等)記載:“洪武三年,命使臣呂宗俊等齎詔諭其國。四年,其王參烈昭{田比}牙遣使奉表,與宗俊等偕來,貢馴象、六足龜及方物,詔賜其王錦綺及使者幣帛有差。”
《清史稿。列傳三百十五。屬國三》(柯劭忞等)記載:“康熙四年御前方物:龍涎香、西洋閃金緞、象牙、胡椒、豆蔻、沉香、烏木、大楓子、金銀香、蘇木、孔雀、六足龜等;皇后前半之。”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魚之美者:洞庭之,東海之鮞,醴水之魚,名曰朱鱉,六足,有珠百碧。”
在我的生物學記憶里絕沒有類似的動物和昆蟲,但卻翔實的記載在各個朝代。這是昆蟲嗎?我只能老老實實的說,我不知道。但是六足的動物幾乎一直存在,這種‘六足龜’便無法從歷史中抹掉。此外‘六足龜’也在《中國歷代貢品大觀》中有所提及,有意思的是二月河的《乾隆皇帝》,這本小說中也提到過‘六足龜’,我不知道‘六足龜’是否在乾隆時代出現過,可能是二月河張冠李戴,把給康熙的貢品送給了乾隆,也可能是二月河另有根據。
這種六足龜是遢羅國進貢的,一位網友張弢告訴我,泰國確實出產這種六足龜,學名‘靴腳陸龜’,因為它尾部周邊鱗片極為發達,左右各有形狀類似腳的鱗片,所以有一稱呼‘六足龜’。遢羅就是泰國。
如果不能推翻六足龜的存在,那么《山經》所記載的六足魚、六足犬、六足鱉的確有可能存在過。人們可能對昆蟲有些偏見,認為昆蟲都是很小很小的。實際上我們翻開古生物史就知道,遠古時的昆蟲很大。石炭紀的蜻蜓遠祖化石有多大?說出來嚇你一跳,展開翅膀達0。76米!三迭紀的蟋蟀遠祖化石有15厘米。當然《山經》記載的年代不會是三億年前,但是這種巨型昆蟲是確確實實存在過的。
我們無法理解《山經》的原因很多,我們的慣性思維便是其中一個巨大的障礙,也許有些奇怪的鳥獸就是昆蟲,也許我們都錯了,從一開始就錯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