酇城鎮

酇城鎮

酇城鎮位於永城市西25公里,西臨安徽亳州市,轄33個行政村,146個自然村,面積70.6平方公里,總人口達5萬之多。境內地勢平坦,土質西北沙,夠河縱橫,淮河支流澮水由西北向東南,東沙河、永酇運河、擋馬溝等20多條溝河穿插交錯,抗旱排澇極為便利。2004年全鎮工農總產值達到3.1億,農民人均純收入2462元,位居全市前列。

基本信息

簡介

酇城鎮轄酇東村、五里村、王莊村、鞠莊村、夏三樓村、酇西村、袁莊村、薛莊村、王寨村、花園村、孫雙樓村、宋莊村、卞莊村、王樓村、肖樓村、候寨村、喬集村、張莊村、劉莊村、龔莊村、孫中樓村、酇南村、姑庵村、夏莊村、張樓村、夏柏園村、胡樓村、曹莊村、李集村、丁各村、丁橋村、馬六村、肖閣村。311國道橫貫東西,地位位置重要,交通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亦是永椒主產區。

歷史

酇城歷史悠久,文化傳播源源流長,人文景觀比比皆是,商代為邑、初置縣,亦為西漢名相蕭何封地,造律址更是名揚天下。明代石橋,漢畫像石墓、姜固堆和王油坊遺址等等都是龍山古文化的重要見證。《建置錄九》:天會八年,仍立酇縣,隸亳州。天眷元年,割隸宋。三年,復,仍立酇縣。興定五年,改隸永州(《金史·地理志》 :“興定五年,以酇縣隸永州焉”。《大清一統志》卷一九四:“酇縣故城,在永城縣西南五十里”) 。
1963年造律台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考古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永城八景酇城居其二,“酇台曉晴”、“澮水春聲”均是聞名省內外的遊覽勝地。唐代大詩人李白攜友到酇城鎮遊覽,他在《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一詩中寫道:“渭橋南頭一遇君,酇台之北又離群。

發展

強農重工、各業並舉,調整種植結構,使全鎮糧油產量連年創歷史新高,酇城是永城辣椒的主產地,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遠銷至東南亞各國,辣椒色澤鮮紅,形狀尖長,肉厚而多油質,辣味純正可口,被譽為辣椒中的珍,每年種植面積都在萬畝以上,年產量達40-50萬公斤。酇城槽魚更是遠近聞名的地方特產,蔬菜、林果產品大量供應市場,可以說瓜果常年有,蔬菜四季鮮。
酇城糟魚

截止目前,共引來項目57個、引來資金近億元,投資達4000萬元的新商貿一條街正在建設,現有鎮辦企業9家,村辦企業76家,聯合體、個體工業企業42家,產品有鋁製品、皮革、原紙、氈紙、白酒、燈珠、打火機、水泥製品、麵粉加工等21個門類,200多個品種,建成了配套設施齊全的古庵工業園區,多個原紙系列被評為省優質產品。
酇城鎮政府駐酇東村。轄33個村(酇東、王莊、孫雙樓、龔莊、喬集、張莊、孫中樓、王樓、薛莊、宋莊、肖閣、菊莊、王寨、夏三樓、劉莊、袁莊、酇西、酇南、夏莊、侯寨、花園、丁閣、張樓、柏園、姑庵、丁橋、曹莊、五里、卞莊、馬六、李集、肖樓、胡樓),284個村民組,146個自然村。

掌故

張健以德化兵

《宋書·謝晦傳》:大統十五年(549年)裴俠調任郢州刺史,加儀同三司。後梁竟陵守孫暠,酇城守張健以郡降附西魏。裴俠認為孫暠眼珠亂動,說話沒有分寸,不是真心降附,而張健神情鎮定,不會有貳心。有人密告宇文泰,字文泰認為裴俠有鑑別力,於是派大都督符貴鎮守竟陵,而對酇城不派軍隊。

邱生造律斬蕭何

在永城市酇城鎮,邱生造律斬蕭何的傳說老幼皆知。這個古老的傳說,雖說與蕭何在酇城築台造律相悖,但也說明了酇城鎮這座造律台歷史悠久。
相傳,西漢年間,酇城有一位才子邱生,家有母親和妻子。婆媳辛勤耕織,邱生埋頭苦讀10年,只修得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腹內儘是錦繡文章。邱生早已躊躇滿志,成竹在胸,有朝一日,定施展才華,定國安邦,造福於人。這一年朝廷開科選賢,邱生千里迢迢奔赴京城。考場上,邱生妙筆生花,應付自如,三篇文章一揮而就。走出考場,邱生胸有成竹,就在京城等著金榜題名,便可蟒袍玉帶,榮歸故里。
主考官為當朝丞相蕭何。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常以為自己是天下奇才,英明蓋世。今替國家選擇棟樑,定以才論人,無愧漢室。他連續閱卷數篇,都覺文采一般。當拿起邱生文章抬眼細看,只覺得如行雲流水,錦華滿篇,不由得陡然一驚。再看卷頭的一首律詩:“身居窮鄉僻壤中,吞吐天地誌生平。良驥得韉千里走,鴻鵠乘風萬里行。三韜六略勝樂毅,治國安邦蓋管仲。雄雞啼破晨前霧,紅日一輪照蒼穹。”仔細一琢磨,更覺出手不凡,令他震顫不已。蕭何看完邱生試卷後陷入深思:該生文才出眾,我不如他。如若招取邱生,有口皆碑是他,眾人便不再傳揚我蕭何了。他由嫉生怒,一狠心將邱生的試卷付之一炬。
邱生望盼著早日張貼金榜。不幾日,金榜揭曉,邱生連看3遍都無他的名字,便知自己名落孫山,連聲嘆氣不止。他深知是蕭何弄權,嫉賢妒能,但又束手無策,只有含淚掃興而歸。回到家中,邱生一連仰天長嘆數聲。為防外界干擾,邱生決心築台造律,誓殺蕭何。
邱生天下奇才,名富古城。人們見他苦苦築台,雖不知其意,但都來相助。花開花落,轉眼又是一年,一座高大的平台築成。邱生怕自己日久思變,心猿意馬,便在台上蓋間小屋,四壁無門,僅留個送飯取明的小視窗。從此身居斗室,晚上思索,白天寫作。含辛茹苦,造律不止,《治漢律典》上卷終成。
一日,邱生的妻子去造律台送飯,看到丈夫懸樑自盡,邱母只好同鄉鄰一起把他的屍體就地埋葬在造律台上。邱母安頓好兒媳,便按兒子的遺囑,沿途乞討直奔京城。
再說蕭何,自把邱生的文章付之一炬後,轉瞬間已過幾年。一日朝畢,他在回府的路上見許多人聚在一起,個個臉上露出驚嘆之色。蕭何為了摸清事情端倪,差人前去打探,得知是一個老人慾賣一本《治漢律典》,要銀5000兩。蕭何更感奇怪,親自撥開圍觀的人群走到邱母跟前,拿起《治漢律典》細看。他看了幾頁,便大驚失色,欣然許下5000兩紋銀,買下《治漢律典》,並帶邱母一同回府。
蕭何細閱《治漢律典》,便知有下卷,傳喚邱母。邱母說,《治漢律典》下卷已給兒子陪葬,再高的價錢也不能掘墓賣書。蕭何為求得全冊律典,便差親信連夜前往酇城盜墓。親信從邱生墓中盜出《治漢律典》下卷交給蕭何。蕭何為早受皇封,當即將《治漢律典》全冊呈給皇上。劉邦展卷,不禁拍案叫絕:“吾漢室正缺律典,真是雪中送炭。有此律典,漢室江山不愁永存。”劉邦喜不自勝,又連翻數章,忽發現最後一款明刻:“私盜葬物,大傷朝廷風化,當斬。”劉邦為了《治漢律典》的實施,為了漢室江山,只得忍痛殺了等著封賜的蕭何。
從此以後,“邱生造律蕭何犯,不斬蕭何律不全”的故事便流傳開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