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用

鄭用,明朝開國將領。曾作為先鋒官隨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今北京)。

基本信息

簡介

鄭用

,生卒年不詳,祖籍廬州合肥,隨朱元璋東征,占籍金壇。《光緒金壇縣誌》載:用系邑內“三十一都人”(即今建昌圩西)。孟森撰《明史講義》中說:“太祖極困為僧之日,居濠之皇覺寺,紅巾軍已遍徐、穎、蘄、黃,郭子興以濠應之,鄭用隨太祖依附。”鄭用在紅巾軍中,以其聰慧才智,在百夫長任內,出遊村寨,召募勇士三百,蕩平濠城元軍三千,贏得全城軍民稱譽。明代史學家朱國禎在《皇明史概》中說鄭用其人“作戰勇猛,處事沉穩,計慮周詳。”運籌演謀的每次戰事,都出奇制勝,故而被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看中,令他隨朱元璋攻取和州(今皖和縣)。

生平

不久,郭子興病逝,鄭用隨之擁推朱元璋統領郭部紅巾軍。朱元璋對他倍加器重,授其鎮撫之職。然而,朱元璋意識到濠州地狹糧少,加之諸帥失和,事業難成。鄭用看出朱元璋心思,遂與諸帥合謀:走出江淮,拓寬發展空間。朱元璋聞言大悅,遂納之,以成就不世之偉業(《明史紀事本末》)。

概述

1355年,朱元璋率兵出和陽,曰:“吾欲取集慶,如何?”此言一出,齊回:“聖明”。全軍奮起要求請戰,朱元璋大喜,重整兵力,分路出擊,掠地擴域。左路:命大將軍徐達以一萬主力大軍,南渡長江,乘風舉帆,舳艫相接,破浪登磯。右路:授命鎮撫將軍鄭用率五百鐵騎,鄭用雖帶人不多,但皆是精兵,以一當十,鄭用身先士卒,突破元軍層層防線,深入敵後,橫掃蔣山,力戰溧陽,繼破溧水,再取句容,一路披靡,所向克捷。

戰爭經歷

逾年三月,朱元璋親自率領八萬水陸大軍,諭令各路諸帥合力攻集慶,獨留鄭用為御林軍帳下的先鋒。《皇明大事記》載其在太祖授意下,繪聲繪色地對父老鄉親說,今天太祖出戰,不是“攻城屠邑”,而是“匡扶社稷,拯救蒼生”。所以,鄭用鐵騎所至,就得民助。當日夜深入靜,一壯漢竊奔帳中,引領鄭用大軍拔除竹欄,奇襲平章蠻子海牙。戰至天明,生俘士卒三萬六千人。摧毀元軍營帳無算。各路大軍連戰三天,攻下集慶,遂以集慶路改名應天府,得軍民五十萬,全城上下普天同慶呼勝利。

朱元璋攻取集慶,雖說已嶄露頭角,但他的勢力在割據諸雄中,相對還是較弱,時有被強者吞沒之險。於是,1356年四月,朱元璋命徐達率師東征。徐達旗開得勝,以極少兵力,掃平苗軍元帥元者圖的大營,繼之掠鎮江。接著分兵出戰,鄭用率二百精騎下丹陽,元守將段武力阻戰未果,懼擒自殺。平章定定勇猛力抗,慘敗、戰死在珥陵道上。五月朔日,攻克金壇。

但是,朱元璋的東線勁敵張士誠,見其奪取鎮江後,感到是一把兇惡的利劍插向他的勢力範圍,時刻想拔之而後快。所以同年七月,張士誠據有常州後,便揮師西進,欲取鎮江。徐達與鄭用合議,認為“張士誠兵銳,不可輕率出戰”,宜“以智攻為上”。隨之,鄭用選伏“龍潭坡”與棲霞山脈的峽谷間,徐達之主力陸軍迎戰張士誠。雙方兵力相當,就在敵軍挺進到龍潭時,準備惡戰之際,張士誠之弟張九六發覺陷入鄭用的伏擊圈。鄭用二百鐵騎衝出陣,九六策馬走,再遇伏、馬蹶,被鄭用大軍先鋒兵習國寶、王虎子擒獲,他的三千將士一個個都倒在伏擊圈的亂矢中。

同年十一月,朱元璋巡察顧龍山,當晚駐蹕在山上,他瞻望四周,龍顏大悅。隨呼內侍取筆題詩一闋,以抒情懷:“望東南隱隱神壇,獨跨征鞍,信步登山,煙寺迂迂,雲林鬱郁,風竹珊珊。塵不染浮生九寰。客中有僧舍三間。他日偷閒,花鳥娛情,山水相關(《見顧亭林詩集箋釋》)。”

題罷,急返應天,因為西線勁敵陳友諒見其東征,遂率領水師十萬,巨艦戰船百艘,順江東下,直逼應天。朱元璋與謀士劉基等合議對策,派鄭用率三萬水陸大軍,設伏於獅子山下,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當時鎮守河防的水軍元帥康茂才與陳友諒友善。據《明史康茂才傳》記載:“太祖……知茂才與陳友諒有舊,命遣仆持書,約為內應。友諒大喜,問康公安在?曰:‘守江東大橋。’使歸,太祖易橋為石。友諒至,見橋愕然,連呼‘老康’,莫應。退至龍灣,伏兵四起,茂才諸將與之奮擊,大破之。”

勝利

由於鄭用率領的諸路大軍勇猛善戰,重創陳友諒,生俘將士七千餘人,繳獲戰艦船隻百餘艘。陳友諒在將士護衛下,奪舟逃回江州。徐達乘勝收太平,取安慶,徹底解除了應天的危急,為後削平群襲,順利北伐,統一全國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下諭北伐中原,進取大都。徐達奉命為征討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鄭用為前鋒官。依據既定戰略:先取山東,撤其禁止,鏇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後進元大都。鄭用率五百鐵騎,從淮安挺進山東,依附常遇春,連克沂、莒、密、海渚州。分兵守古黃河要道,阻敵增援。十一月主力部隊繼續北上。徐達八月初二率軍從齊化門入元大都。鄭用帶將士填壕補牆,入城登樓,逮元監國淮王貼木兒不花,因其拒降被殺外,余官員均活未遭戮,鏇即改元都為北平府。元朝推翻後,至正二十八年(1368)明太祖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即位,建元洪武。

榮譽

洪武二年(1369)太祖下詔於應天雞鳴山上建立功臣廟。《皇明功臣傳》載:“金壇鄭用,官大興左衛指揮,列功臣第三十八位。”當他年逾七旬,《功臣傳》中云:鄭用出身布衣,依附太祖起事,戰功顯赫。他深知太祖生性忮刻,很難容人,同朝日久,必有殺身之禍。所以他年達七旬,無意為仕,遂之請老退養,位讓其子鄭亨承襲。所以說,鄭用功業顯赫,自悖不驕,是一位恭謹持重,力保晚節,與功名終的大明將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