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山東諸城程戈莊鄉任家莊子村人,1930年因避亂而遷居青島,曾住在青島市信號山路 16號,平原路2號(平原路2號被評為青島市第十一大別墅)。在鄭爰居先生的遺物中有先生手繪的《椒木盦校碑圖》,其取的背景即為平原路2號。
鄭再時先生(1891-1958)字爰居、齋號寒松堂、椒木盦。山東省諸城縣程戈莊鄉任家莊子村人。少年入同盟會從事革命工作辛亥參加山東獨立諸城獨立敢死隊。學歷:山東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畢業、中華民國司法行政部登錄律師、山東省國立圖書館圖書設計委員會委員、考試院候選人檢核公職候選人及格。30年代初參加山東省區專考試,進入省區長訓體班學習。時逢庚午(1930年)范熙績部(蔣系)圍攻諸城高建白部(馮系),他以濟南、青島回鄉會代表身份,斡旋於高、范兩軍之間,為促成雙方停戰作了許多工作。後潛心研究金石篆刻書法,他擅長金石、篆刻。對《說文》、鐘鼎彝銘、古陶、封泥及甲骨也潛心研究。篆書師鄧石如,刻印取法甲骨金文,結體奇古,刀法瘦勁,所作均精妙。他在治學方面,素以精勤著稱。並撰寫著作。《說文偶校未分卷》《玉篇原本輯存六卷》《荊楚歲時記定本一卷》《文選李善注沿用舊注考二卷》《高風翰年譜》最為著名的《王菉友先生年譜附著述考三卷》《西崑酬唱集鄭箋注》先生去世後1985年才由山東齊魯出版社出版發行。《高風翰年譜》《王菉友先生年譜附著述考三卷》並被為山東省博物館定為重要館藏。
鄭爰居先生出生於一個大地主家庭,其父 鄭夢臣是一個有文化的鄉紳,受諸城地區整體文化氛圍的影響,亦有不少收藏,也有一個文人的交流圈子,傳世遺物中就有諸城地區著名文人 陳宗格等人贈送給他的書法作品,今天傳世的寒松堂藏品中應該有一部分是從其父親那裡繼承下來的。諸城地區自宋代趙明誠開始便代有大的收藏家出世,清代中期以後有 劉喜海,陳介祺,王錫棨,李璋煜等等,這些對 鄭爰居先生四十歲以前的生活和興趣產生了很大影響,以至於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少時參加同盟會從事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他抱著經世致用的理想,進入 山東公立法政專科學校攻讀法律專業 。畢業後成為民國司法行政部登錄律師。並任山東省立圖書館圖書設計委員會委員、考試院檢核公職候選人等職務。由於日寇的侵略青島淪陷,先生依法治國的夢想隨之破滅。他憤然辭去律師的工作。堅決拒絕日寇的威脅利誘及委任青島圖書館館長一職。開始潛心研究華夏文化金石篆刻書法。並閱歷代大量金石碑帖,璽印、字畫、書法、篆書,眼界大開,詩書篆刻藝術並進。
軼事典故
鄭爰居先生的書法篆刻,早年學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人,後上溯秦漢,直接取法古璽。漸漸獲得突破前人藩籬的自由感,歷代金石文字與各家各派的作品,他都能取捨,不為所拘。《中國美術家人名大辭典》先生條目下對先生的篆刻藝術甚為推崇。先生於1958年去世,時值革故鼎新之際,政治運動此起彼伏,以後又發生了文化大革命,故先生的的事跡隱而不顯,以至於默默無聞,後有青島市博物館副館長王桂雲先生曾予以整理,做傳一篇,今參考王先生的資料結合先生後人保存的資料,綜合先生一生的豐功偉績,將先生的生平事跡概述如下。山東地區文博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在解放初期,鄭先生對青島文物的收集與保存,功不可沒!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1949年11月青島市成立了文化古物管理委員會由專家學者、文物收藏家、鑑賞家組成,1949年12月3日先生被任命為青島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副主任委員王景宗、張公制、華崗、王卓青、王統照。幹事有孫元信、王雲劬、劉善章、張適之、韓寶生等總計三十四人,均為資深的飽學之士。解放初期,有許多書畫圖書陶器等文物流散於社會,在先生主持下,文管會積極開展工作,包括接收建國前遺留下來的文物和在全社會廣泛進行文物徵收工作,還從造紙廠、廢品站等處搶救了相當一批珍貴的文物和典籍,先生以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進行鑑別考證,去偽存真,並且每年都將收集到的文物、字畫和古籍舉辦展覽會,向民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些都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也為以後青島市文物局和博物館的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50年5月,青島市文管會為了向廣大市民進行熱愛祖國和保護文物的宣傳活動,首次舉辦了歷史文物和社會捐獻文物展,先生帶頭捐獻了周朝的古銅器等。這期間徵集和收購到的,有些不乏國家級珍貴文物,就直接送交中國博物館收藏,曾受到中央文化部的褒獎。 1951年,先生主持的青島文管會開始組織文物普查,歷時數年,主要考察了嶗山地區的各類文物,頗有收穫。如1952年在惜福鎮李家宅頭村發現龍山文化遺物,專程送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產生較大影響。數年間,文管會發現一批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古代刻石等。青島解放時,市圖書館沒有一本古籍線裝書,到1953年底圖書館館藏的古籍善本已達十五萬餘冊,這些古籍大都是從著作者居於青島的後人手中購入或捐贈的,大都以明清時期的山東人著作為特色。其中以先生和張錚夫兩大藏書家捐贈的古籍最為突出。首批清理出的明代古籍有蘭陵笑笑生撰《金瓶梅詞話》、藍田撰《藍侍御集》、張光啟撰《張仲子自娛草》;明末清初的古籍有法若真撰《黃山詩留》以及研究周易的著作《胡嶧陽先生遺書》;清代王葆崇的《固有草堂文集》,此書以記載膠州的人物、掌故、地方景觀、移民居多,是僅存的絕版書。
此外還包括王章撰《守約堂集一卷》、安致遠撰《紀城文稿四卷詩稿四卷》,馬國翰撰《玉函山房詩抄八卷文集五卷》、盧見曾輯《國朝山左詩抄六十卷》、王士楨撰《漁洋山人精華錄十卷》、謝子超撰《四松齋集一卷》等。文管會和市圖書館以這批書為基礎,編成了《明清兩代山東人著作書目》,深受國內學術界重視。對傳承中華歷史和文化,研究山東地方史志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讀書與治學 鄭爰居先生生活的時代正是中國社會形勢大變革的時代,也是各種思想相互交替的時代,而先生依然可以說是一位傳統的學者,其讀書治學的道路依然因循著傳統的方法,但是也借鑑了西方的研究方法,如在1951年在青島主持了全市範圍內的文物普查 ,其意義則是超越了傳統的訪碑式的研究方法,更有系統,更具科學性。志趣上,一方面重視鄉邦文獻的蒐集和研究,另一方面注重金石學和文字學的考證和著錄,這兩方面有時候是統一的,因為山東地區的一些著作本身就是金石著作,如在先生的藏品中多次被提及的王緒祖的《古泉匯訂論》和《竹葉碑釋文》兩書的稿本,以及對安丘大學者王筠(字籙友,是清代說文研究四大家之一)的系統研究,先生自幼即攻讀王筠的《說文解字》注釋,成年後與諸城地區的文化人士廣泛交往,得交濰縣大藏書家丁錫田,借錄所藏王筠著《清詒堂文集》稿本,與同里文人王敘卿幾經校讎,復益以已刊各書序跋,寫成《王筠文集校錄》。
1935年春,到濟南拜會了山東省圖書館館長王獻唐先生,又蒐集了一批王筠著作,認真考證,仔細研究,寫成《王籙友年譜》與《王籙友先生著述考》,對王筠詩文和生平的考證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先生還收集膠州地區著名書畫家高鳳翰的著作和資料撰寫了《高鳳翰年譜》,這兩部年譜的稿本現藏山東省博物館。在從事金石文獻研究之餘,先生還進行詩詞創作以遣興,與王統照、臧克家等諸城籍文學家多有交往,與孟昭鴻、徐孝聞、王雲劬、王昭范、孫景敏、劉少文、劉景農等人也經常有詩詞唱和。王統照寫有《示爰居》二首,其中一首寫道:“海濱雲樹記同游,廿載飛光夢裡求。賭酒樓頭邀明月,論文林下驚霜秋。”另一首寫道:“碧桃未落放嬌棠,絮影蕪痕一道長;臥看滄波變風雨,午宵漸喜密陰涼”。
對詩詞的愛好又觸動了先生作為學者的敏感神經,遂兼及詩詞版本的考證,編撰了《西崑酬唱集箋注》一書,此書參考了大量古籍進行箋注和校勘,數易其稿,最後用蠅頭小楷謄寫清楚,可惜在生前未能出版,齊魯書社1985年據以影印出版。該書被王統照和王獻唐所大力推薦,著名學者、山東大學教授丁山先生謂其“能用漢學家注經之法箋詩”。 寒松堂的收藏先生的堂號曰“寒松堂”,這是一個傳統知識分子的內心寫照,蓋取義於《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籍此以砥礪自我。日本占領青島後,偽青島市圖書館開館,偽政權及教育局聞先生知識淵博,以高薪邀其出任圖書館館長一職,先生說:“我堂堂七尺男兒,豈能為五斗米折腰!”遂予以斷然拒絕。整個日偽時期,先生堅決不任偽職,表現出了一個傳統知識分子的高尚氣節。
作品一覽
《鄭爰居寒松堂藏書樓》的收藏以古籍和金石拓片為主,兼及三代和先秦兩漢金石器物,其中古印數量甚大。先生藏書多達兩萬餘卷(七千餘冊),其中有王菉友、陳碩甫手校的《經典釋文》,諸城王緒祖的《古泉匯訂論》、《竹葉碑釋文》稿本,《福山王懿榮致諸城尹彭壽手札》等。新中國成立後,先生將大部分寒松堂藏書約七千餘冊無償捐獻給國家,並捐獻了七件青銅器,分別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青島市圖書館和青島市博物館,受到了中央政府文化部的表彰和嘉獎。寒松堂收藏的另一大類是金石碑版拓本。其一個特點是秦漢的碑刻拓本非常系統,基本上收齊了名碑大碣,從石鼓文,嶧山刻石以及西漢的幾個著名碑刻如群臣上壽刻石、朱博殘碑等等,一直到三國的吳天發神讖碑和吳禪國山碑。
還有一個特點是這些拓本大部分是流傳有緒的藏品,它們大部分得自於諸城地區的大收藏家劉喜海和王戟門的收藏,這可以從藏品本身的鈐印看得出來,其中一部分可能間接來自於王懿榮的藏品,因為在這批藏品上經常可以看到王崇烈的墨跡,和王崇烈與王緒祖往來唱和的題跋,而王崇烈為王懿榮的次子,劉喜海,王戟門、王緒祖、王維朴祖孫三代和王懿榮、王崇烈父子的收藏基本上代表了清中期以來中國金石碑版收藏的品味和審美取向,是金石拓片收藏的精華,他們的收藏的完整體系尚且可以通過他們編寫的各種藏品目錄看到概貌,而藏品實物則因為各種原因而散失不全,通過寒松堂的藏品猶可窺其一斑,如我們可以在寒松堂的藏品中看到劉喜海的《宋鐵泉譜》等,甚至可以看到王緒祖的書齋題額《秦碑漢表梁欄隋經之室》,這是寒松堂藏品的另一方面珍貴价值所在。寒松堂的另一類收藏是書畫。這一部分收藏在寒松堂的整體收藏中並不十分突出,但亦不可小覷。
它的整體特點是偏重於山東籍的書畫家的作品,如明代著名書法家邢侗的書法扇面和清初著名學者張在辛的手卷《玉樹交輝》等等,更多的是一些地方文人的作品,這些人在世時影響範圍不是很大,但對地方的文化事業貢獻很大,甚至在當地還能聽到故老講他們的故事,但其作品卻連博物館也沒有收藏,寒松堂的藏品可以彌補這種缺失,提供許多有意義的材料。鄭爰居先生的許多著作生前沒有發表,八十年代中期齊魯書社陸續進行了整理並予以出版,這也可以說是對先生英靈的告慰。在先生身後的五十五年之後,借著先生當年節衣縮食,辛辛苦苦所建立起來的寒松堂收藏,又讓先生再一次的出現在世人眼前,不僅使人有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喟嘆,更使人增加了對先賢的無限景仰!
新中國成立後鄭爰居先生擔任職務一欄表
1949年10月19日中央政府正式任命先生為擔任青島市文化教育研究委員會委員。
1949年10月20日鄭爰居青島市社會救濟委員會委員並為副主任委員。
1949年12月3日鄭爰居先生擔任青島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
1950年2月14日鄭爰居先生擔任山東省人民代表會議候補代表
1951年11月2日鄭爰居先生擔任山東省人民代表會議正式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