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佐衡

鄭佐衡 (1897—1938),名世均,字佐衡,沂水鎮北關街人,烈士,著鄭瑞麟之次子,于山東農業專科學校畢業,曾任聊城縣縣長。

基本信息

個人經歷

20年代初畢業於山東農業專科學校。1924年,任沂水縣立乙種蠶業學校(1925年更名為沂水縣立職業學校)教員,主講“植桑”、“育蠶”等課程。鄭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授課通俗易懂,課餘時間則帶領學生到桑園實習,利用休假和晚上從事春蠶的養育管理。由於教學相長,同作同息,因而師生關係融洽,教學成績顯著。1925年冬因土匪擾亂,學校停辦而賦閒。北伐後,國民黨沂水縣政府改組,鄭被薦舉充任建設科長。上任後,本著實業建國的精神,開始了振興沂水實業的舉措。為發展沂水的植桑養蠶和繅絲事業,於1930年春,選乙種蠶業學校舊址為廠,從臨朐聘來一名師傅,招收了5名學徒工,推行新法繅絲技術,同年將繅成的小框絲運往外地銷售,獲利不少。鄭見小框絲大有發展前途,便決心發展這項事業。此時又適逢“高桂滋事件”遭牽連而被撤職,於是便專心實業。1931年,他聯絡城鄉士紳,湊集5千餘元資金,在北關街路東創辦了“同興繅絲廠”,他自任廠長,聘任臨朐人梁文明為副廠長。採用高溫烘繭新工藝,保證了繭的質量,成為沂水縣用新法繅絲的第一個繅絲廠。在他的影響下,沂水“聚豐”商號也在東會館(今縣實驗國小)西邊附設繅絲廠,其規模超過“同興”。一時間沂水繅絲業大有升騰之勢。但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壟斷和掠奪,使沂水新興的繅絲事業不久即被扼殺。鄭在“同興”停辦後,錯案得到平反,恢復了原職。先在臨淄縣任建設科長,後於1932年回沂水縣任科長。在沂水期間除了負責第一次架設了通往10個區的電話線外,還協助縣長張里元修鋪了東關大街的石面街道。1936年夏,修通了益(都)臨(沂)公路的沂水段,全長100多公里,並規劃和籌備了泰(安)石(臼所)路的修建工程。1936年9月,范築先將軍升任聊城專員時鄭隨往聊城赴任。任專署建設科長,後任聊城縣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鄭為范將軍所領導的抗日活動做後勤工作,成績顯著。1938年11月5日,日軍侵犯聊城時鄭隨范將軍抗擊敵軍,突圍時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