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直

鄧平直

鄧平直,在古代的書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衡州志》作鄧正直,他是衡陽的讀書人,以他高尚的品行和道義,在當地很受鄉里人們的尊崇和敬重。公元557年,陳霸先滅梁朝,統治長江流域,建立陳朝。

基本信息

歷史記載

古代《桂陽縣誌》是這樣記載的:“鄧平直,《衡州志》作‘鄧正直’,衡陽人,素以行誼重於鄉,陳武帝永定初,始興侯歐陽頠(音偉)為南安將軍、衡州刺史。知其賢、禮為上賓。湘州歸陳,改汝城為盧陽縣,頠遂辟平直為盧陽令。時方草創,平直罷征斂、弭盜賊、創城隍、修水利、興學校、崇儒術,士民交口稱之。平直樂其地之山水,因家焉”。

其人

鄧平直(?~?),本是衡陽的讀書人。以他高尚的品行和道義,博得鄉人的尊崇和敬重。當時,擔任衡州刺史的始興侯、南安將軍歐陽頠,了解鄧平直有高尚的品行和卓越的才能,以對待上等賓客的禮遇尊重他。公元557年,陳霸先滅梁朝,統治長江流域,建立陳朝,湘州(轄今湖南全境及廣東北部和廣西東北部)遂歸屬陳朝。汝城縣屬衡州管轄,陳朝廷決定將汝城縣改設盧陽郡及盧陽縣。歐陽頠於是推薦鄧平直擔任盧陽郡所在地盧陽縣縣令。

逸事

汝城建縣這200年,和南方多數山區一樣,在東晉、宋、齊、梁歷朝歷代的統戰者,只顧為爭權奪利進行連年內外戰爭,根本無心顧及這些未曾開發的荒山深谷的蠻荒之地,以致這些地方仍處在原始落後的野蠻時代。鄧平直來到盧陽,見到的是滿目蒼涼,便實行了六項開發、振興盧陽的政策措施。一是罷征斂,即減免賦稅、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其二是弭盜賊,即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堅決地打擊強盜,嚴禁搶掠、械鬥陋習,懲治欺凌百姓的豪強惡霸。從而穩定了社會秩序。其三是創城隍,盧陽縣城就設在原汝城縣城。原汝城的土城建在兩個小山包之間(故址在今三星鎮城郭村後),由夯土構成,低矮鬆散的城牆,歷經戰火、屢被敵方攻破,已經破敗不堪。鄧平直親自設計並督工重修,在舊城基礎上加建新城,新城加厚、加高,西北、東北、東南角增築望樓,城周圍開掘城濠,把縣城建成了威武雄壯、易守難攻、名冠一時的盧陽城。根據人們迷信鬼神的心理,在城中創建城隍廟,以增強城內居人的安全感和鼓舞守城將士的鬥志。其四是興修水利。當時,全縣可耕荒地基本沒有開發。鄧平直見大溪河水從縣城前廣闊平原中流過,他實地踏勘,精心規劃,在上游適合處、打數排松木樁墊鵝卵石截江,建成一道稱作陂的矮水壩,即今之貫草陂。抬高了水位,河兩邊挖掘引水渠道,建成全縣第一個引水灌溉系統。採取鼓勵開墾荒地的政策。數年間,整個平原開墾出數千畝旱澇保收的良田。這套灌溉系統歷經1500多年,仍然造福於三星鎮數千戶居民。其五是興學校。鄧平直見人們野蠻愚昧在於沒有文化不懂文明,全縣沒有學校,沒有人讀書。他就從外地聘請讀書人來當教師,大力興辦學校,勸人送子弟讀書。其六是尊崇儒術。鄧平直是很有政治眼光的知識分子,他尊崇孔子的儒學,以儒家學說教育學生,啟迪人民,促進人們的精神文明。經過鄧平直的數年開創和治理。盧陽郡和盧陽縣的創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按照當時南朝歷代的封山占澤制度,七、八品官有權占地150畝,九品以下低級官吏、士人即讀書人及一般地主可占地100畝,然而,當時一些官吏和士人乘機廣占山澤,招來大批中原流民作佃客,為他們開墾荒地並負責耕種。成為地主的佃戶。因此,盧陽縣的戶口迅速增加,中原的文明和先進生產工具、先進的農耕技術隨之在盧陽縣普及。產品豐富了,人民逐漸富裕起來。代表當時先進生產力、生產關係的新興地主大批湧現。

定居

鄧平直看到盧陽縣山水秀美,又已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財富和眾多的佃客,就將家庭定居在盧陽城隔江相望的對岸,今福水村一帶,成為汝城鄧氏的肇基始祖。鄧氏也就是汝城歷史上延續至今的第一家外來大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