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鄧達平,男,筆名是任夏。他的作品多次參展於美國、義大利、香港及國內展覽。《保俶晨曦》曾參加美國“當代中國版畫展”,並發表於美國出版《當代中國版畫》。多幅速寫發表於上海人美出版的畫集。2004年由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速寫技法》,由安徽美術出版社出版《人物速寫速成—高考寶典》,2003年由福建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出版《人物速寫—高考輔導》。另有插圖及書籍封面近百幅發表於多種雜誌。
生平簡歷
鄧達平《月瑩天心》
1967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
1995年作品收於《國畫精品收藏——當代畫壇百零八家》、《收藏年鑑》。
1996年國畫作品10幅刊載於《浙江中國畫二十家》大型畫冊(上海書畫出版
社出版)。7幅作品刊於天津美術出版社的《當代中國畫精品集粹》。作品及評論文章《離相系列》發表於《江蘇畫刊》七期。作品及評論文章發表於《美術報》第232期。作品及評論文章收錄於“香港易梵閣東方藝術研究交流中心”編撰的《易梵閣》刊物。作品《反常合道》參加杭州市美術五十周年展及入選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的大型畫冊《杭州美術五十年作品選》。 作品《離相系列之一》收錄於《浙江政權報創刊五十周年書畫集》大型畫冊。
1998年在浙江省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
2000年參加《今日畫展》。參加“三口之家”畫展。作品參加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及文聯、人民畫報社主辦的《2000年世界華人藝術展》獲銅獎。作品收錄於人民畫報社出版的《世界華人藝術精品曲藏》。參加《浙江省教育系統第二屆藝術節》中國畫《磐石圖》獲銀獎。
2004年作品五幅及評論文章刊載於美術報社主編之《浙江國畫百家》。
2005年6月八幅作品參加由浙江博物館西湖畫院,美術報主辦的《筆墨精神小品展》,作品二幅及語錄發表於6月11日《美術報》。
藝術評論
春夏之交 2006年
達平之藝 平達之氣
——董也山評鄧達平的畫(發表於2002年10月6日“易梵閣東方學術藝術研究中心”香港之刊物《易梵閣》)
看鄧達平先生之近作,心目為之一振.這位藝術之耕耘者,終日奇思妙構.默默地找尋著自己的藝術語言。深沉、堅毅而謙和。
達平畫石,疏密有致,虛實相生,情景交融。其石或玲瓏剔透,或縱橫奇曲。 或淡泊明淨,或深邃沉鬱……可當微粟之窺,亦可作大山睹之,是石也非石是為心石。與其說是在畫石頭孟石,不如說是在坦言。其畫,一眼看,撲面而來的是一股氣的振盪,一種力的震撼.而觀者可並不在乎其為何物。如同倪雲林所說:“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寫胸中逸氣耳。”倪謂之“逸筆”絕非草率,其“不求”絕非不似,誠然藝術之價值,是為要能充分表達藝術之精神,暢述作者之意氣,乃“逸氣”耳。誠然,達平所透露之氣.非同他人之氣,與倪雲林之不同,與黃賓虹之不同,與同代畫家也不同,這只能是他自己一種整合之氣.渾樸之氣,平連之氯,陽剛之氣,乃達平之氣。他一直注視和追尋的是這樣的精神自我,隨之而後的便是表現這精神自我的外部藝術形式的同步發現。
於藝術之形式,達平作過不少嘗試,多方探索,他大膽地吸入黑白版畫之藝術處理效果,畫面框架平直而宏大;也試將大山水之局部有意識地擴大,讓塞實畫面的山石與觀者迎頭相碰;或將傳統技法作某方位的強化或改動……如此,進入石系列之創作階段,其獨自的藝術語彙則已較為自然、貼切地道出他自身內在之氣質,從而這語彙符號也就具備了達平藝術的自我特徵。此特徵形成之因
素有三:其一是求氣不求形。達平之畫石,脫盡古人樊籬,不見傳統之皴和石分三面,不作石法之堆砌或羅列,淡化生活之原型,將賞物骨架大散解,而後重新構造.消融不必要之枝枝節節或細小的形。統籌有助於體現主旋律的因素符號,結構起一個節律有序而多變的調門圖式,使畫面大氣、單純而有力度。依託畫面不同之基調和情緒訴說自我。其二是重陽不輕陰。與上述之法相應者,達平用收放自如的長短線條,輔以墨塊和點虱,濃濃淡淡,虛虛實實。直縫之中摻以曲線,方型之中夾以圓型,陽剛之中和以陰柔,達到以方直焉主的陽剛主調而又能剛柔相濟,陰陽結合。故而畫面得渾然雄健之氣勢而不顯得過於劍拔弩張。其三是重書寫輕繪製。達平畫畫,全以書入畫,尤以草書之技巧,中側鋒兼運,轉摺多端,提按自如;時而緊鑼密鼓,時而舒展徐緩,淋漓痛快,一氣呵成,直抒胸臆,進入較為自由的創作狀態,平達之氣躍然其上。
精神自我之找尋乃藝術家一生之追逐.而形式自我之應運而生直至相對完善和確立,更非急功近利者一朝一夕所能及的。達平先生這位腳踏實地的耕耘者,將繼續他漫長的藝術之路,獲取他日趨成熟的碩果。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