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育

鄉村教育

鄉村教育,泛指廣大農村地區的教育現狀,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育建設。

基本信息

國家振興,民族強盛,根基在發展教育。人口眾多,又以農村人口為最多,是我國最大的國情。人口多,教育需求就大。農村人口最多,其教育規模與需求也最大。顯然,我國教育要現代化,首先離不開農村教育現代化。談未來中國的發展,必須優先談教育的發展,而農村教育發展更是題中之義!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業機會、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裡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說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國小或者國中,全家人靠務農為生。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乾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為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乾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學前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價值觀形成、智利開發影響是巨大的。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乾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的智利開發,讓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他們根本跟不上學校的進度。

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著乾農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么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么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發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著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著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為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在了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為,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念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只是,想起來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走訪時遇到過這么一個學生,由於學習跟不上,父母平時也沒關心他學習,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開始逃課,後來漸漸發展成根本不去上課。而粗心的家長只是偶爾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孩子輕鬆的矇混過關。等到家長發現孩子開始混社會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打罵體罰只會將孩子越推越深,直至無力挽回。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想找家長談談,但是家長忙於生計,對老師的幫助並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長能和老師進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卻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長,家長無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越走越偏。

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為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論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這種心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父母也會另謀出路,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想盡方法幫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得以跟上進度,繼續學習。然而,農村父母的心態使得很少有父母會逼著孩子上補習班,孩子自己因為貪玩又很少會主動提出來,因此學習一時跟不上的會越落越多,這對很多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再來看看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我們實地走出了解到,爺爺奶奶輩的學歷大多是國小,很多連國小都沒有讀,文化水平比留在農村的父母還要低。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著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為貪玩而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還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實踐之前總有聽到報導,說很多農村孩子因為付不起學費而輟學,所以我們對經濟狀況對學業影響也做了深入調查。我們發現,讀國小和國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錢用於孩子教育,但是基本還能負擔。但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負債供孩子上學。大多數父母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少數向國家貸款。可見,總體上農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然而我們在教育局詢問是否有專款給予貧困孩子幫助時,我們了解到,政府有對貧困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些社會團體也會給予一些幫助。但是,很多困難的家庭並沒有在補助的範圍內,加之農村家長意識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補助的家庭並沒有提出申請,這使得真正得到補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訪家長中,我們了解到,幾乎所有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會讀書,家長無論如何也會供孩子上學。因此,對貧困生補助的不足並沒有導致很多的孩子輟學,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我們一直覺得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訪中我們有了新的認識。我們詢問如果經濟困難只能供一個孩子繼續學習時會怎么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學,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學習好的那個,表示選擇男孩的少之又少。

從資源上來說,新中國誕生後,農村教育伴隨著國家教育的新生,全面實現了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體制的變革,全民“能讀書、能學習”成為新時代教育特徵。十年“文革”浩劫,“讀書無用論”泛濫,整個社會倒退中尤以教育倒退最突出。改革開放,迎來了教育發展新春天。農村處處辦學校,縣鄉普遍普教、職教、幼教、特教、成教等多種教育並存發展。學校還承擔著掃盲、農民教育等任務。但由於國家經濟建設方興未艾,可以說當時是用最窮弱的財政,興辦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因此那個階段除了國家投入,重點貫徹“人民教育人民辦”方針,民眾集資辦學成為重要支撐。同時,學校老師嚴重不足,大量充入民辦教師,也成為特定時代學校師資的特徵。高考、中考招生政策的恢復,雖然升學比例極低,被形容為千軍萬馬擠獨木橋,但她成為老百姓子女改變人生出路的最佳選擇與不二途徑。老百姓家庭送子女讀書積極性空前高漲。農民兒女讀書最用功,那時農村學校升學率不少甚至高於城市。凡有過農村學校從教和就讀經歷的人都記得,那時鄉下的老師與學生臉上總是洋溢著自信光彩、驕傲神色,堅信教與學的苦憤必定能鋪就通往陽光前景、希望彼岸的坦途。

然而,近10多年來,農村教育明顯退步了。不是農村學生素質差了或不用功了,也絕非農村教師不捨力拚博了,而是諸如師資、校舍、設施、經費、生源等方面,農村學校比城市落差太大。如,現在城市學校教師與學生比約為1∶5左右,而農村教師與學生比約為1∶10左右,前者教師數量遠多於後者!城市教師工資、福利及其他收入與農村教師比,平均額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環境明顯優越,經濟收入也高得多。同時,對城市一邊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農村學校無法限制教師流失,使得農村優秀教師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目前農村師資隊伍現狀,早已是年齡不乏老化,好教師大量外流,高學歷、高水準教師極難補充。一些課目甚至缺少教師上課,致使出現新的非學師範、學歷又低的代課教師等。有例為證,近年一些農村中學,由於師資不好只好出錢嫁接城市名校,學生們天天在上通過網路傳輸而來的同步直播網屏電視課,課堂近乎沒有通常也必需的師生提問互動,教師難以及時針對性講解知識重點難點。長此下去,農村學生將嚴重產生受教育“城市優、農村差”的自卑心理!在教育教學資料、信息、手段、交流等方面,相比城市明顯資源少、渠道窄、擁有難。普遍還在單拼應試教育,評判學校質量,首要指標是看升學率,實施真正的綜合素質教育難上難!面對農村學校軟硬條件上上述不足與欠缺,顯然答案明確,她很難再有力有效支撐起占全國教育比例遠大於城市的農村教育這座大廈!對此,長期在農村學校工作、或參與關注農村教育的有識之士普遍認為,必須認真開展全面調研、綜合分析,特別要重點理順體制機制,深化各項改革,以逐一破解現實存在於農村教育發展中的種種障礙。否則,將無以談農村教育的進步!無以談國家教育的振興!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對學生人格、學業諸方面影響至深至遠,不可替代。名師是名校的中堅!在校舍、設施、生源、資料、環境等諸要素中,決定教育成功的首要條件,是務必擁有真正的名師隊伍!

農村學校條件要在短時間全面趕上城市學校很難,農村教育發展工作更千頭萬緒,但不管千難萬難,縮少師資隊伍水平差距,著力打造名師隊伍,這應該是當前和今後較長時期內,農村學校當頭的重中之重工作!通過努力,這也完全是最可行的突破口。毋庸諱言,若這項最基礎性工作抓不好,農村教育難以真正談希望與出路!那么,當前農村學校名師隊伍又該如何打造呢?其一、應讓學校名師享受最優待遇。教育系統中,工資最高、住房最好、名氣最大、地位最優的人,不能是學校校長、教育局長,而應該是有建樹、有實績的名師。名師們的工資、獎金等,除了按政策規定享受外,還要按實際貢獻上不封項。重賞之下,必有能人。全面建立工作獎懲制度,經常開展工作績效考評,對教師教與學全程跟蹤管理,對優秀教師做出的工作成績,及時通過適當形式肯定並表彰。建立教師“德勤能績”個性檔案,依據實際水平與實績區分等次。公開公平、科學合理開展學科內、學校內、縣市內名師評選。動態管理,名師頭銜不搞永久制,促使名師不斷進取,也給不是名師者建功成名機會。不搞“教而優則仕”。讓教師中的真正能者、優者脫穎而出,全面營造名師最香、名師最美、名師最好、人人想當名師的爭先創優氛圍。

其二、倡導學習,加強培訓,自強素質。解決農村優秀師資匱乏問題,現實有效之舉,必須立足現有教師隊伍做好自強素質文章。

一是務必狠抓教師學習。一個人要成為能人、哲人,必須有終生學習理念,不能以離開學校大門為終止。教師要引導、督促、教授學生讀書,若自己遠離丟棄書本、而又想教好學生

,那是不可想像的。但接觸現實發現,就在我們周圍的不少學校,沒有認真抓教師學習,教師也普遍沒有自覺學習的習慣。如業餘時間,總有些人以相聚打牌、釣魚、進歌舞廳、泡茶(酒)吧等娛樂休閒為主。就在近些年

,筆者的小孩在本地最有名的高中學校讀畢業班,在去找科任老師了解情況中,便多次發現未上課的老師在盡興玩牌,按理臨近高考師生都會倍感課程、時間緊,對此,深感現在部分老師敬業與學習態度成問題。讀書,是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重要手段。而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更是整個教育的前提。一個優秀教師教育技巧的提高,只能源於持之以恆的讀書學習與知識積累。有教育權威人士指出:如果一個教師在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裡所具備的知識,與他(她)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的知識比例為10∶1,那等到有了10年及20年教齡時,這個比例就會變為20∶1、30∶1、50∶1、甚至更高了。時間每過去一年,學校教科書知識這滴水,在教師的知識海洋里就會變得越來越小。有位年僅30歲就被破格晉升特級的女教師,在教書頭6年裡,她聽了1000多節公開課,閱讀了500多萬字的專業書籍,寫下了近100萬字的讀書筆記、800多萬字的文摘卡片和100多萬字的教學心得。當別人問她講的課為什麼如此生動精彩?她用唐代陸游的詩揭示成長的秘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又如,有位教育家去聽一位歷史老師的課,講課非常成功,便問這位老師:您花了多長時間做備課?老師回答:我是用一生的時間來準備的!的確,胸藏萬卷憑吞吐,腹有詩書氣自華。可見教師讀書是多么重要和必要啊!無可置疑,目前農村教師整體水平較差,而最可行有效的治本對策,首先就是狠抓教師的學習。學校、乃至整個教育系統,要明確教師必讀的書籍科目,可集中購買,提供閱讀方便。要輔之以必要的讀書演講、競賽獎勵等活動。要對學習結果,檢查考評、並評先獎優,直至與教師的全年考核、職稱評定、工資晉升、住房分配等方面掛鈎。把倡導教師學習,當作打造名師隊伍的奠基工作。大力營造書香校園,也從而讓每堂課因教師更多的讀書,而倍現生動、富有效果!

二是務必狠抓教師培訓。應該以學校、鄉鎮、縣市為單位,對教師據實綜合評估考核,並定檔分類,再由同校同地教師高檔帶低檔、上類帶下類,實行就地就便、互幫互學自我提高機制。比如,同課科要同討論、同備課,讓較差者先聽較好老師上課,教學體會、經驗、教訓、信息、資料等互通共享。凡不過關的教師不進課堂,教師沒備好課不開課,等等。期間,建立優秀教師對他人“傳幫帶”貢獻檔案,對工作付出較多、實績較優者予以應有計酬,並作為其以後晉升晉職依據之一。此外,縣市以上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等機構,要更好發揮培訓提高教師素質工作的功能。過去對農村中國小教師,每年組織長中短期、乃至脫產培訓的措施要繼續堅持。讓高、中、低類教師對應參加相應類級的培訓班。低類老師要進培訓長班,限期提高達到任教要求。以兩年左右為期,在同縣市內對所有教師至少遍訓一次以上,並長期輪迴堅持。有條件的地方,還要讓教師到外地重點名牌學校、更上級的培訓機構進修提高。

其三,破格引進優秀人才,充實壯大名師隊伍。農村教育的根本振興,在於真正能集聚優秀人才。而從其現狀而言,這一塊不是少量缺、而是大量地缺人才。為此從現實和長遠考慮,首先要落實人才“進得了、留得住”工作。置於改革開放、信息萬變、市場經濟時代背景下,人們價值觀普遍多樣化,價值取向也不可避免會現實而趨利,無私奉獻、任勞任怨、以苦為樂等品質,固然務必繼續大力提倡,但缺少對個人利益基本維護、以及讓人看不到實利指數提升希望的“說教”,現在恐己很難被人們再當作普遍理想信條。前幾年央視10大感動中國人物中,那名大學畢業後捨棄一切到邊遠山區支教的典型,也許可以複製,但又能成千上萬複製嗎?它的意義,更在於這種奉獻品質與精神的倡導。而對於改變整個農村教育師資落後現狀,其個體力量總是很渺小的!主政農村教育的各級決策者,除了要積極營造教育發展的良好軟環境,恐怕更重要的是如前所說,要下最大氣力增加教育經費投入。具體地講,對凡是稱職以上等次教師,要讓其工資福利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凡外地願來本地農村任教的優秀教師,要讓其收入水平高於原工作地。對名符其實的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高(特)級教師等,要使其收入待遇不低於、甚至高於本區域城市教師水平。此外,還要給以優先評先評優獎勵、以及提供子女讀書就業、個人特殊困難解決等各方面幫助。其次,對教育人才應開闊眼光、面向各行各業擇優選用。不能盯住已在別的學校及教育單位安心上班的同行,去搞“挖牆腳”式招攬人才。現在,象農村鄉鎮、縣局等單位普遍超員超編,人浮於事,只要學校待遇好,非教育單位優秀人才,也完全可以選調充實到學校。特別要大膽選用剛畢業的優秀大學生,只要抓好業務培訓、以老帶新等指導幫助,新人成才往往又好又快,或許他們更能真正成為農村興教辦學永久牌式的中堅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